《文 史 哲》 2018 年 总 目 录

2018-11-28 06:31
文史哲 2018年6期
关键词:儒学政治

□人文前沿

“新天下主义”纵论(笔谈)“天下”的外运用与内运用

赵汀阳(1-5)

“天下”:三重蕴含、语言载体与重建路径

任剑涛(1-9)

“家国天下”: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共处

许章润(1-14)

何为“天下”?

关 凯(1-19)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会通何以可能?

何中华(2-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亚洲“共有的历史”

徐国琦(4-5)

摆脱秦政:走向共和的内在理由

唐文明(4-20)

从绘一幅画到做一幕戏:

互联网时代历史教研新动向探微

梁 晨 董 浩 李中清(6-121)

对公元前1920年积石峡洪水与古代

中国洪水传说的初步思考

[美]艾 兰(1-23)

说“坊”——唐宋城市制度演变与地方志书的“书写”

包伟民(1-28)

唐令复原所据史料检证——以《大唐开元礼》为中心

赵 晶(2-122)

史“义”考略——试论中国古代史学中“史义”概念的流传及表现

廉 敏(2-134)

明清之际封建与郡县之辨再探——权力、利益与道德之间

鱼宏亮(3-44)

教化与象征:中国古代耕织图意义探释

王加华(3-56)

论隋炀帝的南方文化情结——兼与唐太宗作比

牟发松(4-77)

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兼评雇役法

黄敏捷(4-93)

经史之间:蒙文通对法家的阐释

喻 中(4-110)

“赤九”谶与两汉政治

代国玺(5-83)

唐代开元盛世的边疆格局及其西北民族关系——以敦煌遗书P.2555陷蕃组诗为中心

钟书林(5-97)

清鲜关系中清朝礼制的张力——以康熙年间清朝册封朝鲜王世弟为中心

[韩]孙成旭(5-116)

两宋都督府职能比较研究

龚延明(6-59)

制度演进与舆论型塑:明末内阁政治生态解析——以钱龙锡、杨嗣昌为例

李文玉(6-68)

蒋介石与陈诚在台湾的土地改革

杨天石(6-79)

战后台湾“去殖民化”的中国文化回归战略

及其实践平议

胡逢祥(6-91)

□中国社会形态问题

秦汉以降编民耕战政策模式初探

李治安(6-5)

□重估儒学价值/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

尚贤制抑或民主制?——“贤能政治”论争述评

刘京希(3-5)

儒家领袖与儒家民主

[美]安靖如 撰 田 旭 译(3-19)

中华传统礼制内在价值及其现代转换

汤勤福 葛金芳(3-30)

贤能政治批判——新统治阶级

[澳]海伦·安德鲁斯 撰 吴万伟 译(6-24)

中国垂直模式的民主尚贤制:对读者评论的回应

[加拿大]贝淡宁 撰 吴万伟 译(6-33)

□中国哲学研究

解析大衍筮法及易卦的蓍占概率

孙 涤(1-47)

朱子《太极解义》的成书过程与文本修订

陈 来(4-30)

宇宙本体论与本体宇宙论——兼论朱子对《太极图说》的诠释

丁为祥(4-40)

郭象独化说新解——兼与维特根斯坦的相关观点比较

韩林合(4-50)

感通本体引论——兼与李泽厚、陈来等先生商榷

蔡祥元(5-126)

□儒学研究

朱熹的“状仁”说及对爱的诠释

向世陵(1-143)

儒家相关六种人性论的内在联系——以《论语》中孔子对人性的论述为问题意识

李细成(2-142)

论社会儒学的三重向度——兼与杜维明对话

谢晓东(2-157)

何为儒学?——儒学的内核及其多重向度

杨国荣(5-5)

当代儒学发展的机遇与困境——从政治儒学与诸价值理念关系视角的考察

李洪卫(5-13)

《尚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经解新说——兼论经典训释变化与社会时代诉求转变之关系

杨宝珠 杨庆存(6-135)

“一本万殊,而万殊不可复归于一”——王船山的人性论及其形上基础研究

冯 琳(6-144)

□经学研究

《孝经》论证逻辑辨析

王承略(2-86)

《左传》论赞及其褒贬功能探析

杨振兰 王世昌(2-97)

“四玄”:章太炎的“新经学”构想

黄燕强(2-105)

□中西对话

“两极相联”与中西之间——论欧洲近代哲学中的儒家哲学元素

张允熠(4-61)

□思想史研究

论先秦思想史中的语言方法——义理与训诂一体性新议

郑吉雄(5-38)

变夷从夏——五胡政治观念-实践分析

雷 戈(5-68)

□当代学术纵览

华南学派史学理论溯源

王 传(5-23)

失焦:历史分期论争与中文世界的士族研究

仇鹿鸣(6-110)

春秋“礼治”与“经国之文”的生成——以政论、谏辞、问对三体为核心

韩高年(1-70)

汉画像“玄猿登高”升仙含义释读

曹建国(1-89)

再读胡适:他们的“中国与世界”

郑 春(1-104)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饮酒文化的内涵嬗变

宁稼雨(2-31)

论鲁迅的“自我文化对峙”:走出“传统-现代”的

文化迷局

黎志敏(2-47)

唐诗选本与李、杜诗歌的经典化——以唐代至明代唐诗选本为例

丁 放(3-106)

论美国“荒野”概念的嬗变与后现代建构

马 特(3-120)

论牛女传说在古代诗歌中的反映

赵逵夫(4-124)

《本事诗》“诗史”说与中晚唐学术脉动

吴怀东(4-140)

□左翼文学问题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背后的几个问题——“左联”的矛盾、“第三种人”论争

与鲁迅“同路人”立场

张钊贻(1-60)

□审美文化研究

“错彩镂金”“芙蓉出水”与儒家文化

之渊源关系探析

高迎刚(3-155)

□中国文论研究

“思与境偕”是“情景交融”吗?——基于司空图诗歌创作的考察

孙学堂(6-155)

□文史新考

辽代殿试考辨

王 昕(1-152)

汉代老子化胡及地狱图考

姜 生(2-73)

鲁南地区汉画像石中“出行图”所反映的

汉代宇宙空间观

刘 茜(3-69)

《剑经》与汉晋尸解信仰

韩吉绍(3-78)

关于吐鲁番新出唐永徽五、六年(654-655)

安西都护府案卷整理研究的若干问题

刘安志(3-89)

从甲骨文“呙”字说到殷人的忧患观念

晁福林(4-152)

朱棣“革除”建文年号考——以孔尚任所藏《燕王靖难札付》为证

杨永康(5-139)

流动性与稳固性:

《文选》“赋”类篇题源流考论

杨晓斌(5-153)

四海之内:《大荒经》地域考

刘宗迪(6-40)

□政治哲学研究

梁漱溟的“理性”概念与其政治社会理论

干春松(1-117)

启蒙伦理场域中的劳动观念变迁

付长珍(1-135)

中国现代性的椭圆结构——“八二宪法”中的“建设者”述论

王人博(2-59)

重审现代政治思想史中的梁漱溟——思想困境及其当代启示

张 城(3-130)

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传统“自由”思想的

现代转换及其影响

张师伟(3-143)

□学林春秋

是谁主持编辑了《梁漱溟全集》?

陈越光(1-113)

□动态与综述

“个体与社群孰先孰后:儒学与自由主义持续对话”综述

刘京希 李 梅(4-162)

猜你喜欢
儒学政治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儒学在西部暨丝绸之路的传播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应用儒学的兴起
——儒学创新发展的趋势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