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刘浩小学 俞秋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内容之一。阅读教学的优化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善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教学的优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有效地阅读童话,并通过阅读来学习里面的生活教育意义,教师要基于童话寓言来创设立体化的情境,引导小学生走入童话中来,具体感知童话世界,同时利用童话让他们受到一定的启发。
例如,《乌鸦喝水》这一童话故事中包含了很深刻的哲理,对学生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过学生看到的是语言层面的,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一事情,所以他们就会仅将其当作故事来看待,而不是将故事和现实联系起来,如此就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故事中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拉近学生和故事的距离,进而对故事的内涵有所感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相关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进而领略到乌鸦的聪明,并受到一定的启发。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属于叙事文,在人物描写环节,对留白艺术的运用较多。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抓住情节留白,引导学生补白,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人物形象描写空白点,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对故事情节进行补充。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一位教师抓住文中“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这一句,引导学生补白。这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文中小女孩教爱因斯坦穿戴的要领吗?”(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对话描写方法,从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层面入手,突出人物的特征:小女孩天真可爱、爱因斯坦拥有一颗童心)在上述教学案例中,这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句子补白,使得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在开展文本细读中,还应注意对整体的把握。倘若学生仅仅着眼于课文中的某些细节和段落描写,就无法获取更多的学习体会。为此,要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线索实现清晰地把握,就必须从课文整体去细读,从而站在更高的层次去理解。
以教学《莫高窟》一课为例,作者在文章的结构层次设置中利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在分写部分,对我国的彩塑、壁画以及藏经洞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体会,然后以问促思:作者在分写时,把藏经洞放在最后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就会发现由于藏经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浩劫,所以光彩不再,因而作者要把它放在最后,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
又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时,文本使用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汇,是对似锦的繁花做出的高度概括,也是对繁花形成的强烈的视觉冲击的描绘。对于这两个词语,作者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这两个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将脑海中的情景描绘出来。完成这一步骤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繁花盛开的景象,引导学生分别以个人的理解阐述词语的意思,由此,学生们必然能够有效感知:“花团锦簇”主要是描写花的形状,而“姹紫嫣红”则更着重于花的颜色。之后积累与“花团锦簇”相类似的词语(比如: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等等)以及描绘花色多彩的词语(比如:色彩缤纷、万紫千红、五彩斑斓等)。最后,教师基于这部分词汇向学生展示综合运用的测试题:走到这开满鲜花的街头,我们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闻到了 。
说明文由于其包含的知识点和写作资源都非常丰富,所以需要教师以适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与课文相关的大量有用信息,并深刻领会和掌握作者所采取的表达手法。
以《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为例,让学生感知第二自然段的段落形成方式时,我要求学生先把握住这段话的中心句,然后从作者对不同动物的描写手法着手,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中。同时,我还为学生拓展播放了有关水母、乌龟以及海蛇等的视频资料,以吸引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仿照课文的表达手法,对所播放的视频文件内容展开描写,以丰富课文对海洋动物的介绍类型。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实现了与作者思路一致的拓展认识,而且还巧妙地利用了拓展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投入到对课文的仿写和表达中,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优化教学,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