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拳种的性格类型分类

2018-11-28 07:53杨闯闯
武术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拳种流派传统武术

杨闯闯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涂尔干认为,分类是一切文明之始。分类是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他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1]从心灵模糊认识过渡到人类对自然事物的科学分类体系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现代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使武术更具发展潜能。武术工作者对武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武术的科属类别。然而,武术是以拳种为模件进行规模化生产的万物。因此,对武术的分类应具备拳种意识。性格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事物形成的稳定态度;武术拳种在发展的过程,也形成了稳定的技术风格特点。拳种的研究分类,就应该从人的性格来研究分类。因此,笔者对武术拳种的技术风格特点和人类性格进行梳理,将武术拳种按照性格类型进行分类,从而体现“人”这一要素的在场感。

1 武术内容分类评述

武术的分类是在对武术性质把握比较的基础上,依据武术性质的相同点和差异点把武术区分成不同类型的或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逻辑思维。武术是原始时代的产物,历经发展最终蔚为大观。武术经历了时代变迁和洗礼,人们对于武术内容的分类总结为传统武术流派的分类和现代武术的分类。[2]标准的划分是分类的前提,武术传统和现代的分类各自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武术内容进行归类。

1.1 传统武术流派分类

若干拳种以某一共性特征为标准归合为群,称为流派。[3]传统武术流派的分类实际上也是对若干拳种共性特征的归纳。历史上早已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散见于各种武术古籍和史料之中。第一,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记载,把流行的拳法分为“长拳类”和“短打类”;把拳技划为打(张伯敬之打)、踢(李半天之腿)、摔(千跌张之跌)、拿(鹰爪王之拿);其次,清初《王征南墓志铭》中,黄宗羲把“主于搏人”的拳术称为“外家拳”,“以静制动”的拳术称为“内家拳”;第三,《中国精武会章程》中,按照江河流域把拳种流派分为“黄河流域派”“长江流域派”“珠江流域派”;陆师通在《北拳汇编》中按照地理空间把去拳种分为“南派”和“北派”。[4]

总之,传统武术流派的分类为人们研究武术的技法特征,了解武术的分布区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后人把遐举遥击、大开大合、舒展大方、进退急徐的拳术称为“长拳类”,贴身近战、动作紧凑、势险节短的拳术称为“短打类”;由表及里,南派和北派的分类虽然仍以地理区域为基础,但是也指明了地理环境气候和人的体质对拳术所造成的影响。

1.2 现代武术分类

分类不仅仅是将事物进行归纳,还意味着依据特定的关系将这些类别加以安排。每一种分类都包含着一套等级体系,是事物、事件存在的特定自然秩序。分类的发展是人类由最初的心理模糊状态过渡到心灵逐渐明晰的过程,亦是人类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现代武术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按照武术的运动形式,把武术分为套路、格斗、功法;其二,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武术可以分为技击武术、健身武术、演艺武术。[5]其三,时间概念的分类,掌握话语权的现代竞技武术和扎根民间的传统武术;其四,二分法逻辑要求下,武术的拳术和器械划分。[6]

综上而言,现代武术分类不仅体现了时代变迁,更是人们对武术运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如果说传统武术流派的分类是在宏观认知论对武术的一种模糊认识,那么现代武术的分类则是对武术本质属性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之上对武术的再一次重新认识,所以现代武术的分类抛弃了传统武术流派武术“客我”的角色,以此向武术“主我”身份的转变。科学的分类发展过程,就是社会情感的要素的逐渐削弱,并且进一步让位于个体反思的历史。

然而,按照物质运动形式的区别和固有次序来区分和排列事物,是科学分类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原则。在其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考虑认识的方法、手段和直接的实践目的(陈克晶等,1980)。无论是传统武术流派的分类,还是现代武术的分类方法都是对武术分类的宏大叙事,并未直接进入武术的微观层面。在宏大叙事的基础上,人们难能看到武术的构成—拳种的存在和文化对武术的价值和影响。虽然传统武术流派的分类中提到 “南派”和“北派”的武术流派分类,表明了地理坏境和人文气候对武术风格特点的影响:“南派”武术重视下盘功夫,上肢动作小巧多变;“北派”武术动作大开大合,粗狂豪放,从而武术有谚语“南拳北腿”之说。其实,环境的影响是对人的影响,人在受到环境的影响下创造了适应环境的武术技术风格特点。因此,武术的再分类应该着眼于人在场的武术拳种的风格特点。

2 从性格特点对武术拳种进行分类

分类绝不是人类由于自然的必然性而自发形成的,人性在其肇端并不具备分类功能所需要的那些必不可少的条件(涂尔干等,1956)。[7]人类在褪去了自然性,形成了对分类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对于武术的认识也更加体现深度和厚度。拳种是武术攻防格斗技术体系的载体,在发展中形成了“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一体”。[8]的各家拳种流派。随着攻防格斗技术的成熟和优秀创拳者的出现,为拳种的产生创造了基本的历史条件。明清之际的武术拳种的产生是中国武术体系形成的重要里程碑,使武术从根本上脱离了原始的攻防格斗和军事武艺,从最初简单的攻防格斗动作,逐步发展为庞杂的攻防格斗体系。每一拳种都是属于自家流派的独特的攻防格斗技术体系和稳定的演练风格。因此,没有拳种的存在武术就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

2.1 性格特点和拳种技术风格的辨析

2.1.1 性格特点表述

性格是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性格一词(Character)源于希腊语,原为雕刻的意思,后来转意为特点、特色、记号、标志。[9]在心理学中,一般把性格定义为: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10]性格是比较稳定的,由于性格是在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教育的影响和自我实践的锻炼下,长期塑造而成的。所以,性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性格类型则是指一类人身上所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由于性格复杂性,心理学界至今也未给性格一个公认的、有充分根据的性格分类。心理学家也曾根据各自的分类原则和标准对性格进行了分类。本尼迪克特(K.Benedict)说明文化是个人性格外射而扩大的银幕,以及不同文化孕育下可形成不同性格的事实。影响民族性格者,以社会文化最为显著。

2.1.2 武术拳种的风格特点

武术拳种的风格特点是武术拳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外在演练方式。拳种稳定的技术风格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淬炼以及武术人身体的记忆逐渐形成。武术拳种是人的表象,是人性格特征的符号,是以身体动作诠释中国文化的生动载体。任何拳种都是被创造的过程。如果没有武术人的因素存在,那么,武术依然保留着原始格斗技术形态,也必将零落成泥被历史的车轮碾作尘。人的在场,文化的熏陶,使武术文明化、社会化、理想化。[11]另外,优秀的创拳者的个性则是奠定武术拳种风格特点的关键因素。[12]刚与柔”是武术拳种的表现符号,是武术拳种直观作用于人的感官世界,被人们所熟知和认识。所以,武术拳种的风格特点就此烙上了人的痕迹,拟人化的拳种具备了人的性格特征。有的学者按照武术的“刚”和“柔”将武术进行分类,“刚”的外象表现为肌肉用力,寓意为武术的强势逼人,而“柔”外象则为肌肉放松,引申为舍己从人。[11]

2.2 性格分类和拳种分类

2.2.1 心理学所划分的主要性格类型

第一,根据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理智型的人,通常以理智来评价、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情绪型的人,往往不善于思考,其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意志型的人一般表现为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第二,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们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第三,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独立型的人善于独立思考,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顺从型的人,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常不加分析地接受他人意见,应变能力较差。第四,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把人们的性格类型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

2.2.2 拳种性格分类

表1 拳种分类

性格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而武术拳种的风格特点也是在人的场域中建构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性格既被用于标志事物的特性,也被标志人物的特性。刚”与“柔”的引申意难道不是人的性格表现?戴国斌教授把“射礼”从狩猎的射过渡到文化之射[12],这一转变则把人的因素放在物之上,从而使物具备了人的文化的素养,丰富了事物的内在涵养和价值。因此,笔者根据知、情、意三种性格类型特点和武术拳种的技术特点对比,把武术拳种分为情绪性、理智型、意志性三类(见表1)。

3 结语

分类既是研究的开始,又是研究的方法。性格形成和武术拳种创造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武术拳种是人为、为人的成果,所以拳种一定带着创作者、演练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特征。从性格对拳种进行分类,不仅是对拳种分类的新尝试和新探索,更表明了武术拳种是“人”作用下的文化身份。性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拳种的技术风格特点会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关键创拳者的出现,对技术风格进行再次改造。因此,对于武术拳种的性格分类,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时代的要求,进行对武术拳种的重新认识,并借此更深刻地理解武术的文化资本。

猜你喜欢
拳种流派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