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辰 冯信群
摘要:本文以舟山市嵊山岛前卫村为例,针对嵊山岛特定的渔村文化以及当地现状条件,探讨研究基于渔村文化建设下从传统民居到民宿,它們之间相互转化的模式和营造的策略。其有助于我国海岛旅游经济的发展、渔村旧居建设和渔村文化的传承,从而改善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水平。
关键词:渔村文化 民宿 改造设计
一、渔村文化的概况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大规模开展,渔村作为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海洋文化特征,随着建设的不断开展,使得渔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此时渔村民居也在逐渐消失与被遗忘。在中国《国家—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我国海岛根据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及“海洋强国”快速开展渔村文化建设,如舟山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美丽海岛的政策,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渔村文化是由海岛或沿海历代常住居民经过历史的漫漫沉淀所挖掘、建造和传承的。本文提到的舟山群岛中的嵊山岛就是其中比较典型具有渔村文化特色的岛屿。
作为一种海岛渔村传统建筑形态的组成,研究渔村文化,不仅包括渔村的单体建筑形式、渔村的建筑空间结构、渔村的空间布局以及渔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物质载体,还应包括当地的各类民风民俗、宗教文化、艺术特色、生产生活方式等非物质载体,为渔村民居的改造和民宿的设计研究提供想法。
二、民宿的概念及特点
中国中国台湾的政府发展观光条例(2001)就将民宿定义为,“民宿是利用业者住宅的房间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结合当地人文、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提供游客乡野生活的住所”。民宿作为现下比较流行的旅居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和特点。学者郭永世认为,民宿是主人将私有住居中的一部分房间以适中的价格短期租给游客,以“副业”经营模式的一种临时住所,其属性和平常的酒店住宿不同,多了游客之间的互动,更加具有乡土的归属感。民宿所包含的范围很广,除了比较常见的饭店和青年旅社以外,如民居、渔家乐、农家乐、畜牧场等都可以成为民宿的一种。其和传统的酒店不同,更多的是让人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与城市不同的生活方式,且更加注重体验者“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心理感受。AlastairM.M等人认为民宿有以下特点:其一,具备个性化服务与住宅房主有互动;其二,能够很好地体验当地风土和建筑特色等;其三,住房较少不是连锁经营管理。
三、渔村文化建设下的民宿改造设计
基于对民宿研究现状的分析和对渔村文化建设的探讨,以嵊山岛前卫村为例进行民宿改造设计研究。近年,伴随嵊泗县美丽海岛建设工程的推进,海岛渔村住居向旅游型民宿住居转变的趋势正在不断地增加,嵊山岛前卫村民宿设计正是在推动舟山渔村文化的经济转型。
(一)基地现状与解决策略
前卫村房屋依山朝海而建,风景极为宜人,是嵊山岛的最东端沿海岸线分布的渔村,坐落在嵊山岛“鳗嘴头”的山坳中。朝海面没有较大的沙滩,大多是绝壁礁石,村子的东部为嵊山岛著名绝壁礁石自然景观旅游景点“东崖绝壁”。
1.基地现状
(1)社会发展带来的人口迁移使得前卫村变成无人居住的荒村,岛上常受台风、潮汐的影响,又由于荒村住房无人居住缺乏修缮,这些荒村旧居岌岌可危。
(2)经济不断发展,建造材料与结构的不断变化,使得前卫村住居造型结构错落不一。
(3)随着嵊山岛旅游景点的不断开发,近年来景点旅游的游客增加,景点周围的旅宿数量需要增加。
(4)随着嵊泗县美丽海岛建设工程的推进,嵊山岛上出现了很多渔村民宿设计,这些民宿的营造策略大多采取旧房简单翻修,或借鉴国外地中海等装饰风格,有些不伦不类,缺少属于嵊山岛渔村独有的文化特色,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海岛自然风情审美,没有保护该岛渔村的地域特色与文化。
2.解决策略
(1)从当地渔村文化中寻找切入点:对当地渔村文化的深入剖析和研究,才能深层次把握民宿改造与设计的空间创作方向。不具备当地渔村文化特色,只会停留在民宿设计的表层现象。任何一个岛屿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和历史沉淀,从中寻找嵊山岛独有的渔村文化并且运用到前卫村的民宿改造设计中。
(2)从自然环境和气候影响出发:海岛渔村文化存在的地理环境一般都比较特殊,岛上常年受大风、潮汐影响,在历史长河的孕育中,传统海岛民居建筑对地域环境逐渐适应、发展形成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如岛上常见的建筑材料花岗岩石材等,这些对民宿酒店设计创作都有重要意义。创造出具有宜人居住的空间和带有强烈嵊山岛渔村文化特征的空间形态,需要适宜嵊山岛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巧妙地结合其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其人文环境才能得以实现。将尊重自然环境的态度作为此次嵊山岛前卫村民居改造民宿设计创作的指导思想,并具备渔村文化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
(3)对传统材料和技术进行保留和创新应用:嵊山岛旧有的渔村传统筑造材料和建造技术有明显的文化属性。这些材料和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和优势,需要传承借鉴与保护,用现代科学的表述方式在不破坏原有地域特性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到嵊山岛前卫村民居改造民宿设计中,并挖掘新形有效材料,在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使得改造后的民宿更加具有时代性。
(4)合理运用建筑符号和装饰要素:嵊山岛渔村传统住居在历史长河的孕育中,沉淀出其特有的建筑符号和要素,如嵊山“石屋”、山墙建筑造型语言,建筑装饰图案、色彩和建造技艺手法等,这些都是在嵊山岛被当地居民普遍接受与认同的的东西。所以,在前卫村民居改造民宿设计创作中,这些被认同的符号的出现,便会很好地将当地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宿结合起来。
(5)从点到面挖掘民宿可复制价值:此次改造设计针对的是六栋建筑单体,再把握前四点解决策略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对周围建筑和渔村的影响,是否能够带来可复制性效益,增加当地渔村民宿改造的建设价值。
(二)设计分析与思路
1.场地分析:本案为前卫村潘家老宅,一共6栋建筑,建造年代不一,(如图1)所示,基本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且该村建筑為沿海岸线建造,多台风、潮汐、盐蚀,村子荒废已久待解决问题严重。由于六栋建筑建造年代不一,岛上常年受大风,潮汐等影响,无人居住缺乏修缮,单层建筑墙面和覆瓦屋顶有部分坍塌现象。
前卫村位于嵊山岛的东北部,坐落在嵊山岛“鳗嘴头”的山坳中。面朝海,背靠山,风景极为宜人,村中平地可以露营,朝海面有绝壁礁石和一个观景小码头,可以进行出海、游泳、采贝、海钓、晒太阳、观海观日出等活动,村子的东部为嵊山岛著名绝壁礁石自然景观旅游景点“东崖绝壁”,该处有停车场和商品店,(如图2)所示,这些区位条件对前卫村的民宿改造都非常有利。
由于其是嵊山岛的最东端沿海岸线分布的渔村,在政府旅游景点开发政策的扶持下,道路正在加大扩建。道路往西可直到居民现居地箱子岙,自行车大概15分钟距离,交通比较便利,箱子岙可提供游客医疗、就餐等其他需求服务,其中还有一个洗涤厂,而民宿改造中的房间需要换洗床上用品问题也可得到有效解决,该厂可每天将换洗被褥毛巾等定时送达,解决了时间不够和民宿换洗地方不够等的问题。
2.游客分析:根据当地调研发现,来岛旅游人群基本为六种:一家子、考察调研者、情侣、旅友、摄影爱好者、海钓爱好者。游客大多来自国内较多但也不缺乏国外游客。出游的人数1人和2-3人小团体的居多,3人以上的占的相对较小,出游季节一般夏秋比较多,春季一般,冬季最少。出游时间一般为2-3日最多,1天的一般,3日以上的为数不多。(如图3)所示,该数据为民宿平面布置和功能分区奠定了实际基础。
3.设计思路:从嵊山岛渔村文化调研中提取其重要的组成元素,将象征其文化的帆船格子和浪潮感作为设计原场地中六栋建筑结构与平立面的主要元素,(如图4)所示,立面上提取帆船格子的造型进行抽象简化,与原建筑立面进行有机结合,在不破坏原立面的同时起到一定的加固的作用,立面上看六栋建筑元素统一,犹如六条漂洋过海的帆船。平面上将等分网格与原有建筑内部空间形成的网格进行重合,两者重合部分将六栋建筑单体串联成为一体,形成一个自然的观景通道,增加单体空间之间的节奏感,提升了室内外的互动关系和游客们的空间体验。
4.结构分析:在屋顶的修缮方面,考虑到当地常年受大风和潮汐影响,且嵊泗列岛盛产毛竹,屋顶的结构上采用当地毛竹制作而成的竹基纤维条来替换原有已经损坏的屋顶椽子进行修缮与加固的改造,造型上形成起伏的浪潮感,且曲面屋顶的结构对于平顶和坡屋顶来说都有利于减轻台风风速对建筑体的损害,其有效地减少了台风潮汐多发季节的危害。保留原有外墙结构,利用当地原材料花岗岩进行砌墙修缮,和同类型石材质条形砌筑加固,这不仅起到了修复和延长建筑寿命的作用还起到了一定的装饰效果。根据建筑所处的地形和岛上的日照分析,由于原建筑背后靠山,开窗不多且较小,在建筑的朝阳面加大采光玻璃、根据屋顶结构增加弧形天窗,有效地解决了原建筑采光不足等的问题。
5.材料分析:根据实地考察及文献研究,提取嵊山岛特有的材料元素,材料上保留原有的花岗岩石基础和墙面,外墙刷白色花岗岩涂料和加固形花岗岩石材装饰使得建筑立面得到有效的统一又不失当地情怀,在风雨天雨水打在墙面上形成自然颜色的机理效果,还有效地抵抗了台风与潮汐的危害作用,顶部木椽子替换成有韧性又较能承重的竹基纤维复合材料,附上油毛毡盖上小青瓦,曲面部分加固瓦钉,在建筑内部装饰上采用当地废弃材料,如渔网、棉麻、旧蟹笼、老船木、老船铁等材料做灯饰、床、床头柜、地板、屏风等室内装饰等营造当地独有的文化氛围。
(三)平面布局及动线
根据实地调研,针对游客和区位的分析,(如图5)所示,经过改造后的民宿位于—二两层景观通道主要动线周围的房间,朝海面增加开窗作为视角较好的观海房,考虑到游客多为短期住宿,且区位条件满足旅客床上用品的当日换洗服务,在每层设置一间员工房并在一层设置一间储物室方便提供服务,为了满足游客人数不一性,民宿中设有7间大床、6间双人、4间单人房等,功能上还有打坐亭、书楼、吧台、咖啡厅、公共厨房、茶室等多样化服务满足旅客住宿需求。纵向上—二两层主动线由室外楼梯与室内书楼等多个房间进行上下贯穿,并和通向各个房间的次要动线相结合生成不同的动线体验,增加游客的空间趣味性,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游客行步其中时会产生一种步移景异的感觉。
(四)室内装饰与家具
根据前期所做的分析调研与材料元素相结合,(如图6)所示,利用船只乘风破浪的形式感对床与床头柜进行改造,并采用当地固有的老船木材料,船木上旧迹斑斑的彩色船漆更加凸显出其独有的海洋文化,同时还用船木制作带有帆船形式的屏风内外呼直,如利用旧渔网、旧蟹笼和竹条做成室内灯的灯罩在灯光的作用下,与室内石头装饰墙面的角质,形成点状的动感,就像海良拍打海岸沙滩形成的阵阵浪花,利用当地渔民常见用具斗笠、渔绳的渔绳结不同结形对室内的墙面进行点缀与装饰,营造具有当地情怀的装饰与家具。
结论
在国家渔村文化建设的大前提下,以嵊山岛废弃的前卫村为例,从其渔村文化中的民居老建筑元素、环境要素、民俗民风等中提取如色彩、海羊动植物图案、废旧渔具、当地材料等元素,通过现代方式的整理与创新,将其运用于民宿设计的建筑与室内装饰中。民宿改造设计不但要体现功能性与服务性,还要在方便使用的层面上让居住体验者对民宿改造后的空间有特殊的感受,并对当地的渔村文化特色有很深的印象。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对民宿本身的影响,解决原有建筑存在的问题,空间的设计无论从外观还是室内装饰都能够统一地体现主题,体现当地渔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