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周边旅游民宿游客体验需求研究

2018-11-27 07:34孙剑仪
设计 2018年15期

孙剑仪

摘要:城市周边是游客实现“微度假”的重要目的地,而民宿是其旅游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体验场所。但是,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传统民宿旅游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体验需求。文章以我国城市周边村镇中的旅游民宿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周边旅游民宿中游客的体验需求入手,结合旅游民宿体验空问的现状和使用现状,期望通过营造适宜的民宿体验环境,使游客在民宿的入住过程中能够获得愉悦舒适的感官体验和心理体验,并为民宿开发者及设计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城市周边 旅游民宿 游客 体验需求

引言

民宿对于中国城市周边的作用就好像是计算机终端。它能让城市周边乡村与城市更好地联通起来,给城市周边带来真正的活力。民宿不是一个刚性需求,而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与物质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民宿逐渐成为了旅行目的地,人们可能会因为向往这个民宿,而来到这个地方,进而体验周边的一切。它的外延和内涵,逐渐大于旅游,用一句话说明就是物质健康与精神愉悦。

一、旅游民宿中体验空间现状分析

游客是否会因为民宿而选择一个旅游地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让我有些意外的,59%的调查者选择了不会,这说明现在的民宿整体业态还不足够吸引绝大部分的游客。在实地调研和考察中,我深有所感,大多数民宿还停留在农家乐这个层面上,只是提供了基本的住宿和饮食的空间。让游客没有欲望和理由再去—次或推荐给其他亲朋好友。

(一)体验空间功能现状分析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这是京郊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村落。被誉为北京郊区的“布达拉宫”。现保存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受自然环境影响、就地取材、随地形变化,院落形状不规则。这里的房子大多为石头房屋,比较有特色。从市里开车到此村仅需要两小时左右,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平方米,清水河流域,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现今,村落开展旅游,许多闲置房屋用来招揽游客,门口挂着客栈、民宿等招牌。但是给笔者的印像不是很好。整个村落没有形成整体的民宿度假体系,周围自然环境也处于野生状态没有经过修整与打理。民宿分布相对较乱,且每户民宿模式雷同,没有特色,每户民宿里,功能配置相对单一。整体民宿区定位还处于农家乐级别、整体品质没有上来。笔者分别对每家民宿进行调研,一进门便会看到一面影壁,写有一些简单的文字或画有一些图画。廊道右侧安置着一排灶台用作观赏,再进去便是一个室外餐厅,顶棚由茅草或者竹子编制,屋顶花园有一些简陋的桌椅及围栏,让整个民宿不禁黯然失色(如图2)。

(二)体验空间使用现状分析

经过笔者走访及大量的调研,爨底下民宿大部分空间利用率极低,村里的公共餐饮空间人流量每天不达30%,餐饮空间没有特色,没有当地独有的美食文化的注入,可零售餐饮也仅为一些到处可见的烤玉米、红薯等。更别说民宿内部自己的餐饮区了,每日平均人流量仅达10%。大量民宿除了当地居民自己居住外,用来做客房的空间几乎无人问津。笔者看到很多家民宿客房已经上了门锁。民宿配套的公共空间除了公共餐厅、一个小型的民俗博物馆、当地农具展示区只剩一个可以荡秋千的场所了,极度缺乏整体规划以及多元化体验空间的配置(如图3)。

二、旅游民宿游客空间体验需求

大量民宿是自然的、标准化的、针对市场的、简单提取当地民宿特征的,其设计与呈现只停留于建筑的外在形式以及对市场的服务上,而现在更重要的是要把针对市场上升为针对游客上,把一些批量化的、自然的呈现方式升级为个性化的,将简单提取当地元素深化为营造一种场景式的模式,将可替代的情景定格为可回忆的,将只注重民宿特征的想法进阶为重视游客的感受。

游客参与体验是多维度的,我们称之为体验的范围,并对其最重要的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如图2-1a)所示,体验的两个维度形成一个象限图,我们分别来进行分析。先看横坐标即第一个维度,可以把它看成有游客的参与意愿度。左边为被动参与,我们可以理解为游客无法直接影响的体验活动。右边为主动参与,可以理解为游客可以对体验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参与主动与被动这两种参与方式并没有太明显的界限来划分。类如:他们在开一个关于球赛的讨论会,被动参与的人也并没有完全地没有吸收到任何信息,他们也从中得到了视觉及听觉的体验。第二个维度便是纵坐标所呈现给我们的。对应的是游客和所在相关空间的关联。上边为吸引式体验,指游客只是远距离的被体验活动所影响;下边是浸入式,指游客全身心地投入到体验活动当中。

体验意愿度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吸引式、主动参与式、浸入式和被动参与式。四种体验意愿度与体验性行为习性:互观性、认知性、静思性、探索性相叠加,就产生了不同的体验需求(如图4)。

(一)互观性体验需求

在公共空间中,一般都会出现“人看人”的情景。通过观看不同人群的行为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类如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下正热的流行文化元素、他人的生活状态等。相同的,我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认同,这两种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交流与交往的需求。在公共空间中,正是由于“退出”与“加入”的充分自由使得这种模式较吸引人。《为人的行为而设计》(J.Lang et al,eds 1974)一书中强调,外部空间的这些场所,对人,尤其是儿童的学习及参与社会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如花间堂.丽泽女学民宿有一个空间设置了大台球桌构成了动态的健身活动空间。娄澜精品民宿打造了动物天地来吸引游客的目光,使他们投入与可爱小动物的玩耍中,在另一个空间中植入了桌游等设施,打造一个游戏空间。他们都在民宿中设计了活跃性较强的空间,以愉悦的方式带动起整个民宿的氛围,也希望能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到其中(如图5)。

(二)认知性体验需求

认知性体验是想向人们提供信息,并以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为出发点。需要游客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也可以远距离)并对他们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动物在受到惊吓或危险时,一般会沿原来出入路线返回,人类拥有同样的习性。当人们对于初到环境逐渐熟悉后,就迫切想对周边环境有更广泛更深入的认知,—次次地往返于他们认为安全和认知兼顾最佳选择的范围。可见,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笔者调研过的苏州禅悦民宿,因为他的整个主题是想打造禅意氛围,他的内部设有很多认知性倾向的空间,如文墨体验區、茶饮体验区等,每个空间不断地去强化这个主题。整个民宿是谧静的,没有很多的喧闹,让人置身其中就心生佛念。花间堂丽泽女学前身是作为民国初期淑女教育启蒙的基地,后扩建为五层教学大楼。现今,我们在充分尊重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从新见证那个时代之美。在大厅以及走廊营造了浓浓的艺术氛围,钢琴、摄影,他以学生宿舍及艺术家工作室两种风格呈现,入住其中,我们不断地在这些空间中汲取知识,过往民嫒校园历史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我们的脑海中(如图6)。

(三)探索性体验需求

人们在外部空间中需要探索性行为来获取外界的信息,以维护自身生存并提高自我生存技巧。大量实验证明,我们对于任何差异信息(或提示)都会表现出好奇等倾向。儿童可以将一切事物作为自己探索的对象,成年人也不例外,冒险性和好奇性探索依然伴随我们左右。探索性体验程度要高于娱乐性体验和认知性体验。探索性体验是和纯粹娱乐活动相背离的体验活动,它是比正常的娱乐活动更加参与度高且刺激的活动。类如:滑雪游、赛车游、登山游、冲浪游等。当然,互联网也是营造此类体验的重要场所。探索性行为一般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大多数探索性体验都是以热度相当的游戏、电影、话题来制造的。参与逃避性体验的游客会在特定地点以特定方式去结束或开始他们行程。亚布力民宿设置在哈尔滨亚布力镇,这里旅游资源丰富,亚布力拥有着冰雪,森林两大旅游资源,这里因其是世界十大滑雪场而吸引大批游客。每当雪期,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民宿与雪场相连,在这里滑雪,一次次飞跃在林海雪原之间,会让我们忘记置身于严寒之中而感受到雪界的美好(如图7)。

(四)静思性体验需求

静思性体验可以是纯自然性的,也可以是营造以静思体验为目的,隐藏所有的伪造感而产生的空间。在城市生活,我们必然会吸收到各种消极信息的影响,这是我们就需要在一定安静、自然、舒适的状态中修息和养神。可以这样理解,繁忙生活的补充剂便是寻求安静之地。安静是我们步入沉思必不可少的一步,沉思将安静予以升华,这种行为可以追溯到我们幼儿时期,那时的我们便喜欢躺于草地仰望星空。静思易使人归于自然与空明,对身心健康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在不同尺度的城市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静思场景。(如图8)娄澜以及荷塘精品民宿为我们提供了自然加以人工雕琢的美,创造了一个有助于静思的场景,不仅体验到了民宿所表达出来的文化之美,也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极大放松。

其实,体验的范围界限并没有那么明确,这样才会显得更加真实。例如:禅悦民宿通过禅意主体的表达,将我们带到一个禅意的空间。不仅在视觉及文化内涵上满足了游客的认知性需求。也通过具有互观性行为茶艺已及古筝的公共教学使我们更深入参与其中(如图9)。

结语

体验是在一个人心理、生理、智力和精神水平处于高度刺激状态下形成的,结果必然会导致不同人有不同的体验。每一种体验都源自于被营造事件和体验者前期的精神、存在状态之间的互动。我们必须打破传统体验化的思维方式来吸引顾客。对于游客的长期吸引这个层面来说,与营造单一的体验氛围相比,营造多种体验氛围更加有力。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以民宿为基点,将多种体验范围与民宿相結合。此时游客在这个空间想得到什么样的“感受”,他们的选择权才会更大。这样才会把看似普通的场所变得个更加独特,才会同时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才能营造出一个游客满意的“民宿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