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乐 张康夫
摘要:唐山皮影是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民间艺术。它借鉴民间工艺美术技巧,诸如线刻粗犷的汉画像石、装饰性强的民间剪纸、绘制精致的年画人物造型、具有散点透视特点的民间绘画等,塑造了独特的艺术美。文章主要对唐山皮影的造型、色彩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加以深入阐述,使人们对唐山皮影的区域特色、造型、色彩特征、演艺效果有更为系统的了解,挖掘蕴藏在唐山皮影中的传统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地域美 造型美 色彩美 演艺美
引言
作为最具皮影文化影响力之一的唐山皮影,在造型上,点、线、面巧妙的运用对整体造型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在刀法上,刻、镂、拉、推、鞣、镞等技术皆备,使皮影艺术成为绝妙的工艺品;在选材上,唐山艺人更是独具匠心,他们选用透明度高、质地强、韧、柔、结实、耐用等特点的驴皮来制作,因此又称“驴皮影”。历代雕刻艺人们精心的创作使唐山皮影既传承了程式化的规律又注入了地域的特色艺术美。独具神韵的区域特色、精美绝伦的造型特征、瑰丽缤纷色彩的协调搭配、精妙入神演绎效果的有机结合使唐山皮影尽显其独特魅力。
一、生动活泼的民俗化审美
与其他地域的皮影相比而言,唐山皮影有较强的历史性、丰厚的文化价值,保存较为完整。因其造型优美、制作优良而闻名于世,它有着与其他皮影许多不同之处。唐山皮影造型介于“野”和“文”之间,充分吸收了汉画像砖、壁画、雕塑等雕刻技艺,依据民间传说和通俗小说中的人物肖像的描写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唐山皮影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刻画及象征性色彩来呼应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脸谱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而又超越舞台。皮影两度空间的平面化造型特性决定了唐山皮影人物造型采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可从仰视、俯视、平视,侧视等不同角度和视点看到不同的景致且形成一定的立体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皮影外形特征的视觉表现力。
唐山皮影具有较强的民俗特色美。这首先表现在材质上,唐山皮影选用了透明度高、质地强韧、结实耐磨的驴皮来雕镂。从造型上看,唐山皮影可谓方中寓圆,外方而内圆。这与北魏时期的佛像造型方正、鼻梁挺直、环眼薄唇有着一定的历史关连,即刚性造型中穿插柔性的线条,是典型的方中寓圆的韵味,给人以刚健、明快的阳刚之气。…这种造型风格体现着唐山区域的人文历史和人性品格。头部造型主要根据区域人文特征进行高度概括,艺术的呈现出“6”字形通天鼻,环美凤眼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特征;服饰图案及色彩搭配皆是民间百姓所喜的吉祥图样。同时,受当地民俗文化影响的唐山皮影曾出现两位特殊影偶,被影戏艺人称大师弟和小师兄。两人造型特殊主要表现在手上,一只手大如蒲扇,另一只手小且成拘挛状。兄弟俩在戏中不担任角色,每当演出需要换场准备或稍做休息时,这两位影人便出场打诨,说些和剧情毫不相干的笑话,惹得群众开怀大笑。演出结束后,一般影人都要卸下头茬,归类装包入箱。唯有兄弟俩从不许摘头茬,以示“永生”。唐山皮影唯有这两件影人是用狗皮来镂雕的,民间风俗认为狗皮是可以辟邪的,所以他们一直放在影箱的最上层。这进一步增强了其民俗特色。然而,20世纪50年代为了净化舞台,大师弟和小师兄被清除。现在我们只有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唐山皮影收藏品中才能见到大师弟和小师兄。
二、纯朴精到的平面化造型
(一)整体装饰特点
唐山皮影的造型受多种民间“姊妹”艺术的影响,结合了汉画像石阴阳线刻的技艺手法,融会了民间雕塑、壁画艺术的造型特点,借鉴了京劇脸谱的程式化艺术特征,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造型结构风格。影偶形体较小,一般为25厘米左右。大部分皮影造型为“五分脸”(全侧面)采用装配式组合手法,由“头部”、“身段”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在整体造型上,唐山皮影可谓“外简内繁”。这一特点通过下图四位角色可以充分展现出来。影偶身段轮廓十分简练概括呈上窄下宽造型,身躯以长的直线和曲线勾勒;影偶内部镂刻却非常繁复,内部多为折枝团花图案,衣角、裙摆处以二方连续来装饰,类似精致巧妙的剪纸。影偶整体装饰在尊重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夸张变形,巧妙地将人物的形象特征展现出来。面部造型为环眉凤眼,“6”字形通天鼻,红色线唇尖翘,直角下颔。而为了突出丑角的诙谐幽默在其眼部做出上眼帘和下眼睑来装饰。如果说皮影的造型是骨骼,那上色便是它的肌肉,可以说色彩充实了皮影造型的形式美。(如图1)四位影偶整体着色手法为晕染,这充分运用了水彩着色透明度高的特性。在局部区域可重复敷色来增强整体的立体效果。以丑角为例,整体着色基本为红色。但从颈部至腋窝处色彩较深,此处深色有两点精妙之处:其一,强调颈下与腋下的阴影;其二,增强了整体画面的诙谐感。当一个色系运用到一个物体上时,要想突出整体效果,必须考虑到色彩深浅的合理运用。如图中若将“重色”运用到下半身,则会使丑角整体形象显得“沉闷”致使其滑稽、轻松、幽默的性格特征消失。之所以运用到上半身这与其整体造型特征密不可分,上文已阐述影偶造型呈上窄下宽特征这就具有了充分的稳定性,要想“打破”这种稳上加稳的表现效果,较为合适的是在其上身加以“重色”,来“调和”所要表达的人物特征。影偶在人物高度比例上突出头部,头部约占人体的1/4,上身和胳膊偏长。这种变形静观有感比例失调,但投在影窗上突出了最显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头部,正好也弥补了影人偏小的不足,适合数丈之外观众的视觉审美要求,进而增强演绎效果(如图1)。
(二)头茬造型特点
唐山影人的头茬可谓行当齐全。分为生、旦(小)、净(大)、髯、丑(花生)等行。头茬由脸谱和头饰组成。脸谱造型极为丰富,采用程式化手法表现角色的善恶美丑和刚柔忠奸,并通过眉、眼、鼻、嘴、耳的轮廓线条的变化夸张来表现文人雅士、妇女秀美俏丽的风采和神韵。头饰则与中国传统戏曲服饰造型如出一辙,是区分人物身份的重要标志,两者的协调搭配使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戏曲化和典型化特征。从视觉上看,唐山影人头部造型多为正侧面,也可称为“半边脸”或“五分脸”,神仙和佛祖则多为正面脸;从雕刻上看,分“阳刻”和“阴刻”表现,去皮留线为阳刻,去线留皮为阴刻。唐山皮影头茬中“生”和“旦”的脸谱类似,表现的是净白俊美的人物形象。一般雕为阳刻镂空脸型,通天鼻、环眉凤眼,嘴部被简化成一小段红线,下颌成直角,面部用黑色勾线,黑白分明,形象秀美俏丽。现实生活中女性(旦)的额骨较男性突出明显,所以设计影偶时旦的额头略微突出,除此之外男女之别体现在头饰、发髻和耳边有无耳环和足下鞋的样式。“净”角额头前略凸成弧形,以阳刻为主,突出块面效果,极力夸张眉眼在头部所占位置,粗大的眉毛和圆睁的怒目,占据了脸部1/3的面积,表现出入物豪爽奔放勇猛刚烈的性格。而另—种“奸白”的“净”则以阴刻为主,大扫帚眉拧成一个疙瘩,环眼中露出凶光,眼角和鼻翼处伸处一条弯曲下沉的咬肌线,完全是一副奸诈凶残的面孔。“丑”的脸谱有五分和七分侧脸。采用阴刻手法,弯眉笑目,龇牙咧嘴,眼睛周围加白眼圈,眼睑形状与核桃极为相似,盔帽头饰都歪斜侧倾,显得诙谐、风趣、滑稽。所有头茬的头帽冠饰和皮影身段都为阴刻。唐山皮影中,还有众多天神、地灵、水怪之类的造型,一般采用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一种是用神怪的本形直接做脸谱,如牛头、马面等;另一种则用拟人化的手法,使脸谱具有人形,神怪的原形则用来做头饰,如水族、八怪等。唐山艺人运用这些装饰手法加以巧妙处理,在一件小小的影偶中阳刻与阴刻协调配合,使皮影整体看起来疏密有致、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