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漂亮且受欢迎的女孩,这却让一些同学看不顺眼。”13岁的巴西女孩劳拉刚转入新学校不久便遭遇了校园欺凌。无奈之下,家长为其调换了班级。但即使远离了之前的同学,对她的欺凌仍在互联网上继续。
劳拉的遭遇并非个案。在巴西,校园欺凌并不罕见,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日渐普及,互联网成了校园欺凌新的“重灾区”。法国研究机构益普索最近的调查显示,29%的巴西家长或监护人称自己的孩子遭受过网络暴力,这一比例位列所有受调查国家的第二位。
在青少年看来,他人的看法以及是否在群体中被接纳至关重要。调查也证实,这一年龄段的群体更容易受网络欺凌影响,导致焦虑和抑郁,严重的甚至需要向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寻求帮助,“遭受校园欺凌可以躲在家里,可是面对互联网欺凌,真是无处躲避”。
针对网络欺凌案件数量日益上升的趋势,巴西已颁布《数字犯罪法》和《互联网民事条例》,对互联网用户的权利以及义务加以限定,并禁止未经许可发布他人的个人信息。但有專家表示,该领域的法律仍需不断完善,从而更有效地制约各类欺凌行为。
日本是个宠物大国,有很多动物流浪街头,特别是野猫。这些被抛弃的野猫生活环境恶劣,生老病死无人问津,还会时常翻弄居民的垃圾,骚扰居民,破坏居住环境,很让人头痛。近些年,日本动物保护界出现一种新动向,通过咖啡店的互动方式让人们了解、保护野猫。
最早的“护猫咖啡屋”出现在大阪茨木市,店主山中先生开这家店的起因很温暖。他在患病时遇到了一只黑色野猫,十分可爱。在它的陪伴下,山中先生身体渐好。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希望能在工作的同时与猫相伴,为保护野猫做些事情。在日本动物爱护协会的支持下,山中先生在2015年开起了“护猫咖啡屋”。这间咖啡屋收养了很多野猫,顾客可以边喝咖啡边与猫咪接触,增进了解,然后再决定收养哪只。
“护猫咖啡屋”主要靠客人的饮食费用维持经营。店里的猫也都是从动物保护机构中挑选出来的,喜欢和人类玩耍,都经过健康、病菌检查。“护猫咖啡屋”一个月有百人左右来访,工作日傍晚或者休息日人较多。很多人都是来这里小憩,即使暂时不能领养,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缓解工作压力。
现在,日本这样的“护猫咖啡屋”从小城镇开到东京等大都市。“护猫咖啡屋”的经营方式也多种多样,均以给野猫寻找主人为宗旨,并宣传爱护动物的理念。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为避免加剧环境污染,提高学校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英国上千所学校已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家长开车接送子女。
英国肺脏基金会的艾莉森·库克说,儿童特别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而且少年时期的肺部损伤是不可逆的,吸入脏空气的儿童成年后可能患有胸腔和肺部的慢性疾病,所以,当孩子们自己提出学校周边禁车的倡议时,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支持。
最初,爱丁堡有9所学校明令禁止家长开车接送子女,因成效显著,该政策推广至英国多个地区上千所学校。伦敦哈克尼区议会颁布法令,5所校外道路禁止汽车通行,其余12所学校的周边也实行了交通管制。威斯敏斯特地方议会表示,该区今年9月开始实施一系列举措,包括封路等。
斯托克波特市圣玛丽小学推出的则是“停车大步走”计划,要求家长将汽车停在学校附近停车场,再陪孩子步行几分钟走到学校。这一举措既避免了家长直接开车到学校门口,有效保障学校周边的空气质量,又可锻炼身体,增加亲子互动。
英国慈善机构“生活街道”负责人卡瑟琳·肖表示,目前已同2000多所学校展开合作,鼓励学生家长采取步行、骑自行车和滑板车的方式接送孩子。
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关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这一禁令于今年9月开学时生效。
按照新规,在校小学生和初中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时均不得使用手机,除非出于教学目的,或是残疾儿童的特别需要。高中学校可自愿全部或部分执行此手机禁令。
除手机外,新法案还规定禁止使用包括平板电脑和手表在内的所有可联网的通信设备。
2010年,法国曾出台禁止小学生和初中生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手机的规定。法国国民教育部长让·米歇尔·布朗凯说,此前的手机禁令未能全面执行,这次通过的全面禁止手机法案给法国社会及其他国家传递出一个信息。
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有86%的12岁至17岁的青少年拥有手机。新法案拥护者认为,学生滥用手机会分散其课堂注意力,影响课间体育活动,甚至会使他们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