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

2018-11-26 09:47程亚栋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20期
关键词:智能电网

程亚栋

摘 要:随着我国用电量的不断增多,使得电力能源的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电网建设主要考虑的内容,需要在大力发展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为供电系统完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本文主要围绕配电自动化系统框架及建设标准、建立配电自动化体系信息传输体系架构等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在智能电网基础上的配电自动化建设重要性,并在配电系统良好建设下,确保电网系统供电质量及效率。

关键词:智能电网;自动化建设;建设标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0.177

0 前言

为了实现电力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需要保证电能向终端设备的有效传输。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使我国电网系统逐渐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对我国电力领域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供电企业在进行智能电网建设时,应注重电网的智能化及信息化,以便在对电力信息有充分掌握的情况下合理供电,能有效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电网建设智能化重要意义的体现。

1 配电自动化系统框架及建设标准

在对配电自动化的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时,可主要将其按照容量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等三类。在实际电网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电力需求具体选择适当的系统型号,以便达到较好的供电效果,并且应在系统建设时充分考虑该系统之后需要达到的运行规模,从而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1]。配电系统建设关键在于注重系统运行的可扩展性及安全性,保证自动化系统能在合理运行下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电力需求,发挥系统应用效能。另外,在智能电网基础上实现配电自动化,还能一定程度增强系统灵活性,能在对电力信息加以分析后,提供对应的电力资源,同时可在调整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加强系统适用性。例如,大部分电力企业在创建电力系统时,通常优先选择中型自动化系统,在发挥系统基本配电功能的同时,在系统上增设一个配电站以及终端设备等。通过安装上述设施,能促使配电系统实现功能上的拓展,如将主站转变成中心站,再次围绕中心站来建立多个子站,可明显扩展系统适用范围。从配电自动化结构上看,可根据不同配电需求,将中心站分为三层,并能结合系统建设目标,对两层以下的自动化系统结构进行相应调整。

在建立配电自动化时,还需要对系统建设标准有较好把握。电力企业在规定系统构建标准时,将结合电网实际运行需求来制定标准,确保做到智能电网技术在系统中的充分运用。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主要涉及智能变電、智能配电等多个专业,需要在有效协调多个智能电网技术的条件下,实现电网系统运行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2 建立配电自动化体系信息传输体系架构

我国配电系统建设中,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其中主要运用到信息传输技术及通讯技术等,只有在配电系统充分收集配电信息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配电行为的规范开展,为终端电子设备的运作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撑。例如,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加大了对自动化配电系统建设的重视,并将其作为企业经济收益的增长点,在自动化系统运作下,能降低配电环节的人力资源使用,并且能促使配电作业高效完成。在实际系统建设阶段,相关技术人员将合理运行多项智能电网技术,通过将电力系统运行信息传递至主站中,则可在系统对电力信息加以分析的前提下,发出相关的供电指令,能有效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程度。

配电系统自动化信息传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配电自动化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两个部分,上述部分在与自动化系统中的配电生产及电力管理配合下,实现对配电作业的全面管理,之后可借助配电系统内部的主配网信息模型,在将电力信息导入模型中后,实现系统配电自动化[2]。由此可知,在自动化配电系统运作过程中,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撑作用,并且需要在系统内部各构成部分协调配合下,高效完成配电作业。最后需要实现配电系统内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为系统中配电管理及停电等行为的实施提供依据。

电力企业进行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建设时,将首先确定设计标准,之后围绕系统构建标准来为配电自动化过程的规范进行提供保障,同时能加强系统适用性。并且在统一标准引导下,可促使配电系统将已经收集的信息与系统内容原有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为配电操作的规范执行提供基础条件,有利于推进配电系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系统建设标准设定上,应保证配电系统内信息交换程度保持在国家统一标准高度上,能利用这一标准来验证配电系统信息模型,以便确保电力系统能在跨区信息交互时能够可靠运行,在不断实践中达到配电系统内部信息传输体系完善发展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建设的现实意义,需要采取统一标准来进行对系统中图形数据的管理,从而实现数据的有效传递和运用,可在标准的操作模式作用下,利用已有图形数据来处理其他系统图形,进一步保障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地理信息技术在配电系统建设中有重要运用价值,需要在利用该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网管系统以及实时检测系统等,旨在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及利用。如在自动化配电系统建设中运用建模技术等,能达到设施信息、地理信息、配电系统实时运行信息的有效整合,并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后,将数据资源传递至控制模块中,进而在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下,为配电系统运行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总的来讲,交互信息体系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运用,能有效保障配电行为的合理性,有利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电网系统构建时,应合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对我国电力资源的有效应用有现实意义。在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能自行检测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并采取故障隔离措施,有利于降低系统受到故障问题的不利影响,确保供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并且本文对配电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了研讨,以便为系统中各类信息的正常传输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岳刚.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1):18-20.

[2]张厚志.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210.

猜你喜欢
智能电网
美国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比较与分析
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现状与挑战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调度安全管理
浅谈智能电网的调控一体化发展
高可靠的电网虚拟化云资源调度技术
智能电网中光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智能电网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