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前期患者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价值及对其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2016年3月-2017年5月纳入的11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8例,研究组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对比两组糖代谢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管理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认知能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管理后研究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管理前后各评分的差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效果明显,有效改善糖代谢指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关键词】糖代谢指标;糖尿病前期;社区慢性病管理;改善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1-106-01
糖尿病前期是指患者处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状态,表示患者糖代谢受损,属于糖尿病的预警信号。若未及时给予有效干预,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前期患者极易发展成糖尿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深入探究,临床认为除常规治疗之外,给予社区慢性病管理效果较好,有效改善机体糖代谢情况,促进病情快速稳定,为预后提供保障[1]。因此我院展开研究,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应用于糖尿病前期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社区2016年3月-2017年5月纳入的11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8例。研究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5.1±1.2)岁;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5.8±1.1)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1.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手册,提高患者自我健康意识,帮助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定期进行随访,通过电话、微信或者上门访视等方式,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耐心解答疑问,提供心理咨询,告知患者合理用药。2.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禁止食用高热量食物,严格按照患者身高体重及运动量计算每日所需要的热量,为其制定营养均衡的食谱,并进行详细记录,有助于每周体检时随时调整。针对肥胖者,应重点嘱咐其减轻体重。3.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具体病情制定运动计划,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慢走以及骑自行车等,坚持每周运动,但注意劳逸结合。4.提供用药指导,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及生活方式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另外指导患者自我血糖检测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包括用药指导、定期血糖检测,并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剂量及方式。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随访一年,记录管理前后糖代谢指标水平,并进行生活质量及认知能力评分,对比两组管理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总分60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认知能力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对疾病认知程度越高[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管理結果
管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管理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及认知能力
管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认知能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管理后研究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管理前后各评分的差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前期是指患者糖代谢异常,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可能牵连机体中各组织器官受损,严重者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性,不仅影响其生理功能,同时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因此给予有效干预成为关键。
但目前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处于初始阶段,为提高管理质量,社区应积极展开调查活动,加强社区居民对慢性病管理的重视程度,定期组织体检,尽早发现高危人群,达到防治慢性病的效果。
综上所述,社区慢性病管理应用于糖尿病前期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认知能力,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阎燕,杨忠伟,杨进江等.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173-3175.
[2] 吴建华,金锋,周丽文等.慢性病患者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6):190-192.
[3] 吴基炳.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改善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