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编织艺术的文化价值取向

2018-11-26 09:12何苗
商情 2018年47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

何苗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手工编制逐渐被机械制造所取代,为了保留手工编织艺术的文化价值,可以将手工编织艺术与当前的艺术设计相结合,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进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基于此,文章对手工编织艺术的文化价值取向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促进手工编织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手工编织;编制艺术;价值取向

前言

当前无论是文化还是艺术的创新,都是以传统的工艺文化为基础的,现今随着艺术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编织艺术唯有与现代文化艺术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展现其价值,从而将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文化真正的保留下来。由此,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材料选用与技法上都要对传统的手工编织进行创新。

一、传统手工编织

(一)特色

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之间的差异制约了现代手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也给设计师增加了一定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师在设训期间一定要结合传统手工编制的特色,发挥其主要艺术优势。手工编织的优势主要为复杂的镂空风格与强烈的材料肌理财比;此外,编制工艺品和其他种类面料的融合可以提高其附加值,增强其文化氛围。

传统手工编制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制作起来也比较复杂,手工费用也比较高,但由于编织品的造型精美且极具艺术价值与内涵,因此也吸引了很多的人群购买。但是,如果手工编织产品设计成本相對较高,很难展现实际创意,就很难获得一定的消费市场。所以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应注重产品的编织感,突出产品的编织优势,展现不同编织材料特性,创新编织思维,在手工编织的基础上增加其创造性设计,从而才能设计出更具特色的手工编织产品。

(二)工艺及使用环境

传统手工编织一直备受人们喜欢,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追求物质特性更多的是其多样化、个性化,有别于他人,大规模类似的产品生产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具体而言,可以说人们从过去注重物质,到现在更加注重对物质的支配与存在感。当前就传统工艺使用下的人为组织环境来说,手工艺的加工生产更多的是限于农户自给自足的模式,但是在当前追求产品快速更新的时代中,传统手工编织为了更好的发展也需要适应当前的发展环境。所以说,手工艺编织为了更好的与当前的环境相适应,应该对自身的精华与优势进行提取,将其高效的融入到当前的艺术、设计等方面,既能凸显手工艺编织特色,还能进行新的文化创新,为期如此,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让传统手工艺编织更具市场发展潜能,从而逐渐被拾起再利用。也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手工编织的地位不再动摇,手工编织才能得以长久保留。此外,传统手工编织技术高超、熟练,编织花样繁多细腻、工艺精美,为了促进其销量,也要进行适当的发展改革,比如可以在装饰中展现手工编织的特色,展现其高超的技艺与精美的工艺,让人印象深刻,这样就可以为手工编织获得一定的市场空间,创造新的工艺环境。

二、传统手工编织蜕变

当前,随着艺术设计理念的深入,手工编织所使用的材料、技术及其表现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在加上大量的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时装设计等众多优秀设计人员的参与,使得编制艺术发展更贴近生活,其实际价值不仅仅是展现其实用性,还能逐渐与装饰设计相融合。传统手工编织与装饰设计的融合,既丰富了装饰特色,有响应了环保活动号召,实现了传统价值的转变。

手工编织与材料密不可分。天然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手工编织的社会价值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在手工编织中更多的是强调材料天然、无毒无污染,且能及时被自然消化吸收。再者,自然材料也可以很好的展现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例如藤草等编织材料可以作为山东、广西等地的一项编织特色。不进入次,随着自然材料的合理运用,也为很多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比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西班牙馆因其独特的材料与工艺吸引了很多受众。在西班牙馆设计期间,设计师选择了柳条作为建筑的表面的结构,通过对柳条肌理、编织工艺及颜色等方面的探究,将不同弯曲程度的板面作为载体进行连接,展现了西班牙馆的环保意识与人文气息,把柳条当作建筑空间的主要材料,详细展现了材料及手工编织的特性,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由此,人们对手工编织有了新的认识,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也充分展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无论是在材料还是在编织工艺上,其所包含的艺术性、装饰性、文化价值,常常会引起人们的共鸣。每一种手工编织元素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设计人员应该勇于尝试探索新的设计切点,从而开创新的编织特色。

三、手工编织艺术的文化价值取向

传统的编织艺术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国内,编织也被叫做“经纬天地”,常常用较长的盘长结来代表“天长地久”,也由此承载着人们对生命长久不息的渴望。当人们用手进行编织时,人的思想也会随之进入其中。所以,有时也可以说编织是一种无形的语言,在编织的过程中凝聚了时间,也在空间中形成一种的固定的状态。手工编织艺术不仅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也包含着人们的梦想,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所以,手工编织的主要目的是将某一地方真正变成人们心理需要的场所,并让人感受自身存在的意义。手工编织亲近自然,因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以自身丰富的肌理、形态、质感,在空间环境中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从而有效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手工事物包含技术、艺术、美术等方面。前工业社会作为手工社会,也是手工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机器制造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手工工艺的发展,逐渐呈现下降趋势。当然,在手工编织中,手工艺人员的技能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机械生产虽然提高了实际生产效率,但是并不能对产品进行区别对待。相比这点,手工艺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手工艺发展有升温的趋势。人们在面对统一的机械化生产与复杂的商品化世界时,逐渐开始追忆自然亲切的田园生活,而手工艺则恰好可以满足人类的这一需求。由此,不同艺术家,逐渐开始倡导手工艺文化活动,例如编织、陶艺、纸艺、布艺等活动悄然兴起,从而为人类机械化的生活增添了一定的光彩。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手工艺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具备一定的人性化特征,在现今社会,特别是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其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也可以与高科技进行互补,平衡人的心理及精神追求。手工编织艺术在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都经历着一定的传承、交融、演变阶段,展现了某个特定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从当前的国际艺术展览中,就司以看到各种手工编织纤维材料的多样性、多元化特性,形成了现代纤维艺术的主要特性,并逐渐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手工艺编织都应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并存,妥善的参与到人类实际活动中来。手工编织艺术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不仅可以体现人类的创造力,还可以展现了人类的发展文明。因此,无论在那个时代,手工编织艺术都不可能被完全取代。我们应该清楚,手工艺与机械生产是两种人类文明,在实际社会生产中各具特色,为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手工编织艺术更强调艺术、审美,而机械化生产则更加注重科技与效率,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全面体现艺术文化格局,最终形成新的文化价值取向,展现新的国际艺术格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类发展演变中,手工编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代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也展现了人类发展的智慧,向人们呈现了古老的艺术特色。这种艺术的传承,有助于文化设计的创新,促进新的文化艺术稻局的形成。在手工编织期间,要注意将传统的手工艺术与现代化生活发展相结合,如此才能避免其脱离当前的社会环境,引起人们共鸣,从而更好的将手工编织艺术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任光辉,吴慧荣.论当代手工编织艺术的文化价值取向[J].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4):228-231.

[2]梁尚燕浅谈传统手工编织的蜕变[J].科技经济导刊,2016(15):146-147.

[3]梁尚燕.浅谈传统手工编织的价值转变[J].大众文艺,2016(15):124.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浅谈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