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长根 蒋玉玲
【摘要】木桶理论在商业、教育中广为应用,并诞出反木捅理论、衍生木桶理论。这一系列理论对个人和团体的发展富于指导意义,本文从木捅理论及防御、反木桶理论及合作、木桶变论及平衡,探索对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木桶理论;反木桶理论;木桶变论;教育
当今,木桶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贸易中,诞出反木桶理论、衍生木桶理论,发人深省。因为这一系列理论对个人和团体的发展富于指导意义,笔者结合教育抛砖引玉,希望能给予教育领域一些启示,也希望教育如木桶,能发展出最优效能。
一、木桶理论及防御对教育的启示
所谓木桶理论,指的是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其最短的木板。若木板破损腐坏,不再齐整,水势必倾斜而出,木桶逐渐失去资源甚至效用。
如学生不擅长体育,也不学体艺专业,是否需要剔除“短板”——体育课?不可否认有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但是人类进化中每时每刻都面临危险,体能对文明传承极其重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体育,需要对每一门科目、甚至偏科者的基础了解。
布垆姆理论告诉我们只要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以及教师的指导,全体学生都能做到掌握学习,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盲目舍弃短板最大可能导致学习范围的狭窄,人员整體素质降低和知识储备削弱。
然求人不求备。在施行综合素质教育时,实施者需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意义,基础了解不意味着全盘掌握。因为对某事的不擅长不仅存在生理上、生长发育的干扰,还有后天环境及情绪的影响。弱势项目的接连受挫只能让人习得性无助,陷入“沮丧一厌学一逼迫一失败”的恶循环当中。
不完美不构成完全的负面,但缺点却是个人实实在在的短板。恶习染身不若于木板朽烂,既然这块木板注定被蚀甚至可能连累其他木板,就需要彻底根除。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等行为主义方法,配合精神关怀,帮助学生改正习惯缺点。
教师往往容易盯紧学生的弱势科目,尤其是偏科生以及后进生,希图补足这些短板,提高整体学习氛围和成绩。对于团体教育来说,在中小学,教师常以平均成绩评价班级,情况尤其如此。
补足短板实际上是补救和防御措施。当集体面临挑战时,根据木桶理论,教师应注重集体形成的基础因素的培养,起码协助学生们建好“防御措施及机制”,补提一部分短板,不能使集体遭受打击便一蹶不振、或干脆一盘散沙上场作战。
二、反木桶理论及合作对教育的启示
反木桶理论是对木桶理论的反向思考,推崇实行创新战略。说木桶理论圆滑保守,反木桶理论则一枝独秀。它的中心思想是:注重主要矛盾,特色才是优势。扬长避短,重点培育。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钱则无疑有限。一生中,人总要不断经过自我调控和观察学习,去探索自己擅长并愿忠诚奉献的领域,从而拥有良好的自我效能,可以让人有充分的信心和学习态度去发展自身的闪光点。如袁隆平的杂交技术、昊晗的历史素养、钱钟书的文学才华……世界上偏科的人很多,展示出明珠光彩的却难有几个。教育勿用“平均值评价”使明珠蒙尘。
智力是多元化的,世界也是多元化的。千姿百态均是美,三教九流皆为艺。要想每个人都懂得扬长避短,需要教育界每一位的努力。教育评价标准首先就需要多元化;教师作为中间人,背负着更多的要求:正确理解教育标准、因材施教、务实高效、完善考核、挖掘人才、培养潜力……陶行知先生觉得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出令自己敬仰的学生。而称职的教师,已是人们的再生父母。
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曾对核心竞争力特性做出解定:“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只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才愈发能发挥个人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于天生难以融入社会的天才,社会本就报以极大的宽容。教育是为社会生产力提供优质“原石”的掘矿师,挖掘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学生团队协作的人生导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特长与他人优势组合,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
每逢中小学寒暑假来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班级里常常会形成七人团体,分别针对各自擅长的科目进行合作,完成作业往往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从中可知,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个体的优势长板,让个体的优势长板协作组合;教育需要鼓励相同长板学生,产生强强竞争的社会促进效应;教育也需要鼓励不同长板的同学进行强强联合的互补协作,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应。
三、木桶变论及平衡对教育的启示
木桶由桶底、桶壁、桶箍以及拎手构成,对其进行合理处置,盛放更多的水,得到最佳教学效果。变论考虑了多方新解,有格式塔式的思考,使得部分优秀,其和大于整体。
桶底大小和牢固要靠学校的教育资源撑起。教育提供足够大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由主动的学习。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等都强调情境学习,然学校的师资力量,是激活教学情境、教学资源,产生向心力的来源。师资是教学资源中最核心的资源。
桶壁由教学内容和活动形成。有桶壁自然有缝隙。若想消泯缝隙,需得重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大局观和整体意识。其中,师生关系也很重要。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理心的心理气氛。如:罗森塔尔效应可以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超限效应抑制学生的热情、赫洛克效应提高学生的信心;学生的积极性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成就感和倦怠期等。如果学生有“个人英雄”,教师可以用“登门槛效应”沿最近发展区,委婉令其不得不寻找同伴的帮助,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产生共生效应,正是“一人行快,众人行远”的写照……
当实在无法通过加强木桶本身获得教育成效时,何不妨考虑重排木板顺序,再倾斜木桶,提高利用率。
木桶理论建立在人一定有短板的基础上,用固定的模式解释发展规律。必须补足短板、必须增长长板,必须互补等。事实上,木板长度有相对,分组可以流动互补,而不是必须锯掉长板补齐短板、催林中秀木、打出头之鸟。每一个时代,教育都亟待更新。不断地探索,建立成功的教育体系,是人民的需要,是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敏.“木桶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高尔夫实践教学模式探——以江苏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6(2):177-178.
[2]许伟泽,康志红,“扬长”还是“补短”——反思木桶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96
[3]路璐.反“木桶理论”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体会[J].艺术教育,201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