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华 周小强 王勇智
摘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对计算机类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较大。应用型高校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定位的一类高校。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积极跟进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发展,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程体系建设,变得尤为重要。该文针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针对计算机类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4-0166-02
Abstract: Under the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ere is a great demand for computer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re a kind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For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actively follow up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needs for talents, change the existing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n view of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computer courses system.
Keywords: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1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具有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可观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国家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爆发式增长,计算机专业作为与这些新技术密切相关的专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缺口。一方面是“量”的问题,即此类人才的供应总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质”的问题,即培养的相关人才无法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两个方面一直是困扰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两难问题。
与此同时,在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催生下,以学科交叉、延伸和融合为特征的“新工科”概念被提出来,对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适配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科类专业作为应用型导向极强的专业,人才的应用型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其中,作为当前工科专业中十分热门的计算机类专业而言,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优化设置及教学方式方法改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课程教与学的关键性问题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其中,教与学的重点问题,一个教什么,另一个是怎么教,这两个问题。因此,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教学,也顺其自然地成为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重点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对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其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一定要适时跟进行业发展变化,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计算机类专业更是如此,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因此,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在建设和优化设置上相较于其他专业有更大的难度。然而,当前许多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形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及课程教学上缺乏改革创新,课程体系设置无法及时对接社会需求,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在课程教学中,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及时跟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理论教学课时比重仍较大,教学形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信息化教学手段还基本停留单纯的PPT等电子课件的层次。这种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难有效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等应用性极强的工科更是如此。
3课程体系设置的重点方面
课程体系设置是为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其导向性应该与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一致。对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而言,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課程体系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积极对接社会需求,加强课程体系设置的应用型导向
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对计算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与之适配的课程体系设置带来了较大挑战。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定位不清晰、工科人才培养理科化等问题突出,对于什么是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与实验教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认识不清,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脱节较大。上述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与社会真实需要差距巨大。因此,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该重点是定位社会服务,紧抓社会的需求,专攻知识转化与应用。
3.2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通过不断教学改革来强化人才培养目标
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是从低级别的学校升级而来的,在定位为应用型高校以前,就有一套过去形成已久的办学思路、理念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和运行制度。在从以往的办学定位一下子转换为应用型高校后,虽然在形式上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但是在学校办学定位发生变化后,原有的思维惯性难以跟上学校的新办学定位和发展需求,因此,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教学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无法有效跟进。新的办学定位意味着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措施,否则后面的一切工作都会在方向上出问题。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工作。
3.3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平台,持续改进和优化课程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多方构建的人才培养与合作平台,可以使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方向接轨,使工程人才培养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培养相结合的目的。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按课程特性划分课程模块,针对不同模块构建满足相应培养要求的课程内容和标准,同时结合不同类型的课程模块,引入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丰富课程教学的手段、形式和方法。结合多方优势特点,全面持续改进和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此外,在与企业和地方合作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整合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加强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合作,使教师更好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导向。同时,高校教师还可以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参与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标准制定、编写实验实训教材以及共同指导学生等工作。实现课程体系与实际需求有效对接,持续改进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
4总结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基于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探索和创新与之适应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优化方法对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课程体系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因此,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支持性作用。本文探讨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多方平台,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构建和优化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文中提出的一些思路可以为同类型高校的在计算机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崔颖. 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 高教探索, 2009(3):88-90.
[2]刘卫东, 张悠慧, 向勇,等. 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4(8).
[3]彭小宁, 刘卫国, 李晓梅,等. 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研究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 2014(22):94-98.
[4]陈田, 路强, 安鑫,等. 面向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 软件工程, 2017, 20(7):25-27.
[5]李桂芝, 刘亚辉, 王伟. 服务于专业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 12(1):148-150.
[6]孙仁科, 姜薇, 李向群,等. 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學计算机课程体系研究[J]. 高教学刊, 2017(6):142-143.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