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艺萍
摘 要:古镇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到现在,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早期,许多古镇盲目追求旅游开发,以满足开发商和游客的需求,导致大量古镇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失去了原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对古镇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逐步探索古镇的文化保护与发展战略,然而旅游业的过度开发破坏了古镇的生态环境,古镇特色文化丧失严重,古镇旅游开发设计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从古镇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以长乐古镇为例,按照生态保护的基本构成,多层次地探讨了长乐古镇的生态保护以及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规划建议,在保护这些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对长乐古镇未来发展提出可持续策略。
关键词:长乐古镇;生态保护
一、长乐古镇
(一)自然生态环境
长乐古镇的地理位置位于湖南省汨罗市的东北部,四周分布有平江县、八景乡、智峰乡、古仑乡、黄市乡、天井乡等乡镇,长乐镇距汨罗市区大约29km的路程。交通流线上有京珠高速、县道X041线穿过汨罗市境内,北距大荆12km的互通式立交桥。长乐街取“长久安乐”之意,长乐镇因长乐街而得名,地处汨罗市东北部,东、北、西依次与八景、智峰、古仑、黄市、天井等其他城镇接壤,南邻汨水,和平县毗邻。长乐古镇2004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国家重点建设城镇。
(二)历史生态沿革
长乐镇是一个有一千年历史的城镇。传说古代江西移民定居在这里,取而代之的是“长期幸福”的意思,所谓的“长乐”,原名长乐街,至今流传。
(三)总结
长乐古镇从古至今大概有1400多年的历史,从古代的巷道到商贾的商城,再到现代新旧城镇的协调发展,经历了古镇的形成阶段、兴起阶段、昌盛阶段及发展阶段四个历史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对古镇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古镇的自然因素,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的是古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
二、古镇生态街
(一)街巷生态结构
长乐古镇由两条街道、八条车道、十个门、五个路段和五个节点组成。
“两条街”,也就是长乐老街的上下街道。长乐老街是老长乐镇发展的主轴线。结合老街沿线以线性形态分布的八车道,构成了长乐古镇交通的空间布局,长乐古镇“集镇”式的商业布局特色应该在古镇的保护和改造中被重视。
“八巷”,所谓的“八巷”即是沿着古镇老街的八条车道,例如鲁家茅、照壁巷、大庆巷等都与老街相连。长乐老街连接长乐新街通过这些车道,形成现有的交通网络。
“十道门”,古镇的街巷尽头各建了一个石门,石门设防,防盗与土匪。从空间形态的角度看,十座石门也是进入长乐的标志性街道。目前仅存的只有回龙门一座,因此,在长乐古镇的保护规划设计中,应努力恢复古镇的这种防御性特征的石门设计形式。
“五段”,所谓的“五段”包括以下五个部分:长乐古镇街道北边的部分、二岳古庙至街角部分、二岳古庙至镇政府街道部分、镇政府至十字街阶段部分、十字街以南的部分。其中二岳古庙至镇政府街道部分、镇政府至十字街阶段部分、十字街以南的部分这三段目前保存相对完好,因此在古镇的规划过程中,要以整体行的原则为指导思想,核心是要保证此三段的连续性、整体性的街道景观。长乐古镇街道北边的部分与二岳古庙至街角部分这两段受损相对严重的街道,应严格规划,着重对该两段街道的修护工程,使其与南段的三个部分相兼容。
“五节点”,分别是指:街道节点、二岳古庙节点、镇政府节点、十字街节点、回龙闸节点。将每个节点与其相邻建筑物进行设计整合,并且应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标志以形成开放空间形式。同时,通过开放的节点空间,应尽量将优美的周边景观融入到街道中,形成鲜明的特色景观街巷。
(二)古镇生态景观
据长乐诗集《长乐诗词联选集》中记载的“长乐十二景”,分布在古镇及周边地区,目前其中一些景观已经消失,仅遗留下来了小部分的景观。关于长乐古镇的街巷,在长乐诗集中也有长乐十景歌。
(三)小结
长乐老城“五街八巷十门”的街巷结构,体现了古城外部的防御性布局以及从公共空间到私人空间的街道特色。在建筑物理技术和街道生活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街道的特点是街道平坦,线形中心的平面形状和适合人们沟通的外部空间形式。
三、古镇生态建筑
(一)生态建筑概况
长乐老街现存的建筑不到10座,其中约有60%座建于明清时期。傳统建筑主要由砖木结构构成,砖、黑瓦、木门主要分布在上、下街道。它们是古城镇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传统建筑大多具有整合商业和住宅的综合功能,并从门到墙壁,这类建筑超过三到五座。为了满足商业空间的需要,增加室内光线,建筑有“天斗”,屋顶有明亮的瓦片,卧室配备有“亮斗”采光。
(二)生态建筑形态
“一”字型平面形态:上、下市街的商业性质功能,土地的利用决定了建筑的垂直发展趋势。建筑的商业价值是传统建筑的形式体现得尤为显著,建筑呈现“空间小而狭长”的“一”字型展开。开口与深度之比一般在1∶5和1∶6之间,有些建筑物甚至更窄,建筑物的布置高度集中。
建筑的平面布局结构丰富多变:长乐古镇建筑的屋顶平面结构采用“一”字型是平面组合的基本构型;室内采用天井式的平面布局呈现“回”字型的结构特点;然而庭院室内布置则采用“凹”式平面布置形式。
(三)生态建筑技术
受湿热地区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为解决建筑内部的通风和吸潮等问题,在建筑主料的选择上采用木材等轻质材料在建筑物内建造承重系统。长乐古镇的承重模式主要由砖木混合结构组成,其主要结构形式是吊装梁和跨径斗的组合。
沿街建筑的第一步是使用带有提升梁和十字斗的木框架。混合式木架具有升降式和斗式两种特点:承载梁原理是刮刀直接压在柱头上,甜瓜柱安装在下横梁上。这种结构大多采用双开口和多开口,尽量减少铲斗柱的落地。每2-3个甜瓜柱都有一个柱子,很容易得到大的室内空间、开放空间、灵活自由空间,易于设置柜台、商品、适应顾客。第二大部分是自住的住房空间和辅助房,不需要连续的大空间。因此,他们经常使用桶结构。长乐镇的部分建筑是单湾,房子里没有横梁,墙是竖立的,屋顶形式为硬山擦除式,山墙将直接放置在墙上一个洞上,建筑物有较多的悬臂和退平台变化,结构相对较轻,这种结构形式不仅节约了木材,而且创造了很大的使用空间,墙体的砖墙支承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简单而实用。
(四)生态建筑细部
长乐古建筑外观设计朴素且不引人注意,但在建筑细部的装饰上却十分细腻,体现了古镇人们丰富的民俗习惯和文化内涵。例如,坐落在古镇上的郑家大屋中至今还摆放着古灶台及卜卦算命牌。
(五)总结
长乐古镇传统的建筑特色是在自然环境和居住行为的影响下形成的。根据功能可分为:公共建筑、街道建筑和住宅建筑三种形式。天窗建筑有:天井式建筑、庭院建筑等六种形式。长乐镇的夏季气候凉爽,到了晚上还得盖上薄被。因此很多退休的老人退休了还是选择回到这儿养老,其独特的保温、照明、遮阳、雨水、防潮等生态节能建筑技术及建筑细节显示出强烈的地域特色。
四、古镇生态保护
(一)生态保护的内容
长乐古镇保护应注重“物质空间”与“非遗文化”的结合。物质空间强调物质实体,即古镇的群体风格和个体,古镇的物质实体要得到保护和利用。“非遗”强调的是生活方式、形式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地域文化特征,是历史形成的,可以继续存在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整个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生态保护的原则
古镇保护应予以保护,但也应加以发展。为了保护旧房子,我们还必须保护文化。同时,还应包括保护和发展。没有人可以看到文物。然而,古镇首先是人的活动环境和生存的环境。因此,古镇保护应以人为本。同时,古镇要保护中国特色的文化,应采用“保存、更新、延续”的方式保护古建筑、街道和建筑物,以反映古建筑的肌理、历史遗迹和历史信息。城镇。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建立生态、有效的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
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乐古镇应注重“整体结构保护以及民族文化传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发展商业文化旅游”等基本原则,或保护或利用。
(三)生态保护的几点建议
1.在古镇的生态保护上,首先,要改变城市建设中对于古镇的一些错误观念:认为高楼大厦才是国家发展的象征,传统建筑的保护会阻碍城市发展的速度。要时刻警醒对于古镇的保护,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不言而喻。
2.其次,要保护历史古镇就要加强对历史文物的宣传工作:要加强对建设、旅游等部门的宣传与灌输,对人民群众的宣传。
3.最后,要做好城市规划布局:对于文物资源丰富的城镇,要更好地保留当地的建筑风格,即使修缮工作也要合理、适当。
(四)小结
本章在对长乐古镇保护的内容与原则、在分析古镇保护的层次和范围等基础上,提出古镇保护应与“物质空间”和“非遗文化”相結合,塑造“历史文化名镇”形象,建议古镇应在古镇延续历史和传承文化的同时,改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最后开展商业文化旅游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五、结语
对地域空间的整体文化生态保护,是古镇聚落保护与开发道路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结合长乐古镇当地城镇的发展规模,确定古镇的发展阶段。其次,结合长乐古镇的自然条件,对长乐古镇的地理位置和布局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长乐古镇的空间格局和有序布局。自由形式和从几何网络到自由形式的融合。再次,分析了街道和建筑的特点,及古镇街道丰富多变的交通适宜性的空间特征。最后,针对古镇的现状,对古镇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百浩,金毅.外围内敛的湖南古城镇—汨罗长乐古镇[J].华中建筑,2009,(02).
[2]李百浩.湖北传统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泪罗市志编纂委员会.泪罗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