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目前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进行转型的基础,政府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补助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有效工具被广泛使用,其是否被合理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产权性质与行业行为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存在企业产权性质与行业偏向,本文对政府补助的发放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政府补助;产权;行业
一:引言
政府补助是指政府无偿将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发放给企业,但是不包括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通常政府补助的种类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以及无偿给予非货币性资产等,通过政府补助,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对国家的资源配置、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属性,政府补助的使用尤为明显,但是从各国来看,政府补助的使用在学术界存在着较多争议,一方面,政府补助是市场失灵时的调味剂,能够弥补市场失灵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政府补助的存在削弱了正常经济运行中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政府补助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被广泛使用,但这种使用是否合理还有待验证,本文旨在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政府补助是否存在着企业产权性质与行业偏向,从而了解政府补助的发放是否具有合理性,并对此提出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中国证监会网站,其中政府补助、公司产权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行业分类来自于中国证监会网站,将2007-2016年间所有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项目进行整合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三: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产权性质与行业研究
(一)上市公司产权权性质与政府补助分析
国泰安数据库将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划分为国企、民营、外资、其他,将获得政府补助的上市公司按照国泰安数据库划分的产权性质进行统计,将每一类公司获得政府补助的金额加总,与政府补助总金额相比,得到每一类公司补助金额占总补助金额的百分比,如表一列示。通过表一,可以看出国企类的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的占比最大,其次是民营公司,分年度来讲,国企类公司补助金额占比从2007年的84.17%下降到2016年的67.79%。
为了分析政府补助是否对国企带有偏向性,将2007-2016年间每年的国企和民营企业数量以及获得政府补助的国企和民营企业数量进行统计,得到表二,从每年获得政府补助的国企和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每年国企和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的占比来讲,基本持平,2007年,获得政府补助的国企占总国企数量的79%,获得政府补助的民营上市公司占总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的78%,2016年,获得政府补助的国企占国企数量的99%,获得政府补助的民营上市公司占总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的99%,基本每年国企与民营占各自总数量的比例持平,这说明从政府补助数量上来说并不会对国企带有偏向性。从金额上来讲,从表二中可以看到民营上市公司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从2011年开始已经超过国企上市公司数量,在补助公司数量占比基本持平的水平上,再从表一来看补助金额,国企获得的补助金额依旧是远远高于民营上市公司,这说明国企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的力度明显大于民营上市企业。将每年获得政府补助最高的十家企业进行统计,可以看到各年度获得政府补助最多的上市公司中几乎全部为国企,这也与很多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政府补助更加偏向于国有企业。
(二)政府补助行业分析
采用证监会发布的2012年《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上市公司所属行业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在各行业获得政府补助的比例一直呈上升态势,在2016年绝大部分行业都已经达到95%以上的覆盖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在很多年份都达到100%的比例,这说明国家近些年来鼓励自主研究、重视科技。另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受补助公司数量占比增加速度较快,说明政府对环境、文体产业的扶持面加大,但是这只是说明了政府对于各行业公司的补助覆盖率,并不能证实政府补助的补助力度。为了说明政府对各行业的补助力度,还要分析各行业获得政府补助金额占总补助金额的百分比。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制造业一直是政府补助的重点,除2008年,其他年度政府对制造业的补助金额一直大于50%,究其原因,一方面制造业类型的公司在我国中占有大比重,为解决我国人口就业情况提供了帮助,同时制造业承担了一些国家的政策性负担,由此更易获得政府补助。但是对制造业补助金额的增长是否合理需要考量,将政府补助占比与行业资产占比、税收占比进行比对,发现制造业的资产、税费占比与补助占比差距过大,这种差距是否会造成政府资源的浪费需要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与考虑。政府补助占比排名第二的是采矿业,2007年和2008年政府对采矿业的支持力度比较大,2007年采矿业占比22.85%,2008年采矿业占比67.13%,主要是因为国家对中石油、中石化在2007年和2008年投入大量补助,中石油、中石化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公司,具有行业垄断特征,其产品定价受到国家调控。比如在二零零八年度,中国石油获得补助人民币503.42亿元(二零零七年:人民币48.63亿元)。该等政府补助是为了弥补有关境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以及中石油采取措施满足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而于相应年度中产生的亏损。同样的,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也存在着政府补助占比远大于资产占比或税费占比的情况,这些行业基本包括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有一部分属于垄断性企业,每年都需要政府的补助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但是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在市场化逐步推进的政策下,如何能让资源的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用是应该面对的。从资产占比和税费占比排名来看,金融业一直是遥遥领先,但是政府补助占比一直是比较低的,对金融业的政府补助占比最高只有5.99%,这从侧面说明了金融业在不利用政府补助的情况下发展状况良好,另外,从政府补助占比增长趋势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也说明国家对于社会服务业、科技文体的重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业政府补助所占比例还是比较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務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税费占比一直在增加,政府补助占比在2007年达到11.96%后,一直稳定在3%左右,在这方面,我国政府补助应注意政策的持续性。
四:结论与建议
经过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政府补助存在企业产权性质偏向,政府更容易向国企发放补助,且政府补助金额排名前十的企业基本为国企;第二,从行业分布状态来讲,政府补助偏向于制造业,采矿业,各行业之间存在差异。
政府补助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一种工具,政府补助所表现出的产权性质与行业倾向表现出一定的国家政策导向,但这种导向是否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转型的要求应当予以考虑,从产权性质上来说,政府补助倾向于国企与传统制造业,并不能满足转型经济时期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因此,建议政府在对政府补助进行发放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促使政府补助的发放能够符合国家政策的需要,保证提高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在企业得到政府补助后,应当加强对其使用的监督,对不符要求的使用要坚决打击,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使政府补助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少秀,冯树清,廖以.所有权性质、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6(06):45-47.
[2]陆琦林.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现状和效果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3]王凤祥,陈柳钦.地方政府为本地竞争性企业提高财政补贴的理性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6(33):18-23
[4]王克敏,杨国超,刘静,等.IPO资源争夺、政府补助与公司业绩研究[J].管理世界,2015(9):147-157
作者简介:
吴营(1994- ),女,籍贯:山东,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