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1日。目前我们的业务板块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和咨询服务。此外,我们建设了四个研发中心,业务范围已覆盖20多个国家,企业级用户已达到300家。
目前,我国正在通过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来逐渐改善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我们有一个逻辑,只要发展好工业互联网,那么便可以带动中国的制造业。只要中国制造业发展成熟,国家就会富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改变中国制造业?首先中国制造业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双向挤压。中国的PMI指数已经低于欧美国家,在贸易方面,我国正在遭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
第二,脱实向虚。目前,金融行业已逐渐减小对制造业的投入,因为投资制造业会带来一些问题,第一投资回报率较低,第二周期性长,这就导致了资金流入了快速发展的虚拟行业,但是制造业才是国家的命脉。
中国制造业的综合实力并不强,中国的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在世界中只排第80位,所以中国制造业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
而且由于电商的发展逐渐影响传统行业的销售渠道,也成为了促使制造业的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各行业的人员成本已逐渐增高,而制造業利润率逐年下降,也出现了制造企业招工难等情况。那么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在哪儿?只有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来解决生产、制造、管理、服务、售后的问题。
徐工是如何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我们在发展工业互联网初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此前并没有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我们的产品市场价值较高,销售的方式主要通过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消费者可以花很少的钱购买我们的产品,这时我们就需要一种技术来了解我们自己的产品处在哪种阶段。当用户出现信用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来控制我们产品的运行,所以在2005年至2007年,我们将所有产品全部部署在了工业互联网硬件终端。
在2007年至2009年期间,我们发现硬件终端可以采集数据,包括发动机数据、定位数据、传感器数据等,这些数据对我们很有价值。当我们生产某类产品时,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得知,该产品在哪个时间段被投放到哪个市场,同时我们也可以得知该产品在何时发生故障,故障的类型是什么,应当怎样解决,从而促进我们的研发、迭代,打造更好的产品。
2009年至2014年我们利用数据将上下游、售后服务以及配件管理系统全部打通,最终实现了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2014年,我们打造了自己的产品生命周期和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平台来打造我们的生态。
什么是建设工业互联网的思路?首先我们将自己的传统工业软件包括PDM、PRM等进行云化,但这项操作存在一个问题。在云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我们的销售模式已转为云服务,但传统的销售逻辑并没有改变,也不符合工业互联网的本质。虽然软件已云化,我们并没有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方式。包括资源协同、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等。所以我们将我们的生产设备、产品设备,全部采集入网,来推动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我们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模型算法,来打造一个适合我们自己使用的平台,这是我们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思路。
企业为什么上云?企业上云后数据如何保护?企业是否愿意将自己的生产和财务数据放在云上?我们认为设备上云是一个重要抓手,设备上云给设备生产和设备使用企业带来了巨大帮助。设备上云可减少备件的使用率,减少人工成本,减少故障率,提升运维效率等。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路线是监测控制优化和智能。通过监测来打造我们的数字化物理世界,利用远程控制来监测设备产品、故障维修、部件升级等。通过大数据应用来优化产品和设备,最终实现人工智能。
分享一下我们工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发展工业互联网首先应当发展公有云。之后再发展私有云+公有云,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差别?我们认为公有云符合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发展需求。
中国企业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公有云难以满足企业对工业数据的需求。目前中国有很多城市的工业水平较低,所在这些城市对公有云的接受程度偏低。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所以公有云+私有云是很好的发展方向,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对公有云的探索,通过公有云打造资源协同和弹性供给,实现真正的工业互联网。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采集端,连接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内部,来打造工业互联网的大脑,并进行远程监测服务等,同时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可对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赋能。目前,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在线设备已达到60万台,设备型号已达到2000种,数据种类已达到7000条,数据吞吐量包括年数据量等都在持续增长。
(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