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国事 尚俭戒奢

2018-11-26 18:26刘兆伟刘北芦
共产党员·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朝廷范仲淹

刘兆伟 刘北芦

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为后世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恤民思想情怀。近千年来,多少志士仁人受其思想熏陶影响,每当有外敌入侵、自然灾害或重大转折阶段就会自然高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表达自己爱国爱民的一片忠诚。于是,就会行动起来,各尽所能,为国家脱离苦难而尽心尽力。

范仲淹留给后世名言的内在要求,他自己首先做到了,他的四个儿子也都做到了,即忠于国家,为国家的安全、社会的和谐而呕心沥血;为天下老百姓的疾苦而忧虑,力争改革弊政;为国家的太平、人民的温饱而欢乐,为国家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忘居安思危。

《宋史·范仲淹传》记载,范仲淹,字希文,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之后。他们祖先是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后迁徙苏州吴县。范仲淹少年时即有远大志向、修养操守,在戚同文帮助下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成就学业。其间,昼夜不息,太疲劳时,以冷水浇头;粮食不足时,一碗粥分几次吃。这些一般人都受不了,可范仲淹不以为苦,最终考取了进士。做官后,他用自己的俸禄资助了一些穷困的读书人,给他们买新衣服,自己却总是穿旧衣服。每当讨论国家大事,言之由衷,忠正直言,不念私利。

朝廷要大修宫殿、佛寺、宫观时,范仲淹上疏说:“人民疾苦堪忧,如大兴土木,人民将更加破产,不要做违背人心、不合天意的事情,应停止修寺、修观,减少人民负担。”又说,皇帝宠幸的人,无功受禄,会破坏朝廷。此类建议,虽因太后干政未能全行,但皇帝与众大臣明辨了是非,也为忠臣树立了为国担当的榜样。所以,宋仁宗认为范仲淹忠于朝廷,屡升其官。范仲淹任苏州知府期间,当地水灾严重,于是他带领人民治水治涝,开渠疏通太湖流域的洪水入长江、大海,使人民有土地可耕种。

他在朝廷与人争论之事,皆为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从不为自己的利益而争。范仲淹与吕夷簡政见不同,特别是用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争论很大。历经跌宕后,皇帝告诉范仲淹要释去前嫌,“范仲淹顿首谢曰:‘臣向论盖国事,于夷简无憾也。”范仲淹满怀一腔爱国忠君思想,当西北边塞战况危急时,他主动请缨,身赴前线。到了军中即做切实强军的基本工作:第一,检阅延州兵,摸清自己军队情况;招募新兵,教育新兵,提高战斗能力。第二,大兴屯田制,军队平时要自己种地,解决军需粮食给养问题,减少运军粮的消耗,利于国家及财政,利于军队长久固守边防。第三,大开边境集市,交流物品,互通有无。范仲淹对边塞军队有关方面的改革,赢得了边民的感谢和将士的欢迎。他带兵“号令明白,爱抚士卒”。朝廷奖励他一百两黄金,他全部分给下级,官兵都由衷地拥戴他。敌军区域的百姓来归降,他真诚相待,确信不疑。所以,范仲淹守卫西北边塞时期,西北最为安定,民族关系最为和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成为宋朝高级行政长官———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重视教育,大力兴学,在全国各地兴办地方学校,史称“庆历兴学”。从国家全局出发提出十条改革措施:第一,“明黜陟”。大小官员不能随意升官,须在原职做满三年后,根据德才表现决定是否升迁。第二,“抑侥倖”。一般官员不得推荐子弟任重要职务,任职不到两年的大臣与地方大员没资格推荐未经科举的子弟为官。第三,“精贡举”。改革科举制。过去为防止判卷时循私情,把卷头上的名字糊上。范仲淹认为选拔人才必须全面看,不能只凭卷子上的内容,所以要废去糊名制,而对进士要循名责实。第四,“择长官”。选好地方主要官员。第五,“均公田”。在地方做官者的俸禄出于公田。范仲淹认为土地肥瘠不同、数量不同,导致地方官实际收入相差悬殊,影响工作情绪和效率,所以必须使实际产量均衡,据此调剂各地公田数量。第六,“原农桑”。拟定奖励办法,鼓励农桑生产。派官到地方修治水利工程。第七,“修武备”。组织京郊地区壮健农民练武,战时参加保卫国都,平时耕地。第八,“推恩信”。赦免有错误的人,有关部门要跟踪观察,再犯再抓。第九,“重命令”。朝廷命令必须重信誉,令出不改。第十,“减徭役”。由于户口减少,官府衙门要精简,精减的人士去务农,使受役者减少,服役者减轻负担。由于范仲淹完全出于公心,忠君报国的情怀充盈于十条改革之中,皇帝全部采纳,史称“庆历新政”。

范仲淹一生内刚外和,极为孝顺。一生节俭,反对奢华。没有客人时,自家用餐只能有一个肉菜;妻子、孩子衣服仅能与众人一样,饮食仅能充腹,而他心中所思是学做圣贤,乐人民之所乐,忧人民之所忧。范仲淹好施予,有钱多用于照顾他人。在苏州吴县的故乡,他用自己的薪俸办了义庄,用以周济家乡的穷苦读书人。而范仲淹日常生活中习惯于节俭,关爱天下人,诸多读书人出其门下,所到之处,老百姓都知道他的姓名、为人。因为他心中装着老百姓的事,总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老百姓由衷拥戴他。范仲淹去世时,曾任职的邠州、庆州老百姓哭祭三天。说明官优官劣,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认定他真正践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政誓言。朝廷追谥其为“文正”。病中,皇帝多次表示慰问,并送给药物。去世后,皇帝极为惋惜,又派人慰问其家人,并为其墓书碑:“褒贤之碑”。

受到范仲淹表率风范的影响,他的四个儿子都是忠正担当的廉洁之士。长子范纯祐,精明、悟性高,注重气节,极为孝顺,病中仍坚持公私分明。三子范纯礼,为官尽量少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官至礼部尚书,尚书右丞。四子范纯粹沉毅有干略,反对朝廷卖官鬻爵,颇有政声,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为官期间,他心中想的就是国家、人民的利益,不谈私利。平素对谁都和气、宽容,不计较个人恩怨,但对歹人从不客气。

次子范纯仁,继承弘扬其父思想精神最为显著,且有发展。他从不争功待报。明明是自己千方百计选拔推荐的人才,范纯仁却对所推荐的人才说:“这是大家的意愿。”吕大防做宰相时,多次压制排斥他,但当吕大防被贬谪到岭南穷乡僻壤时,范纯仁却上书为之申述。贬到永州后,有人给他出主意,说只要讲过去与司马光不和,章惇就会放过他。范纯仁说:“吾君实(司马光字)荐,以至宰相。昔同朝论事不合则可,汝辈以为今日之言,则不可也。有愧心而生者,不若无愧心而死。”三年后,宋徽宗即位,为范纯仁下诏曰:“知公先朝言事中直,今虚位以待。”由于年老有目疾,拜见皇帝后即乞求回家休养。宋徽宗说:“范纯仁得一识面足矣。”

范纯仁75岁时去世,皇帝追谥其为“忠宣”,为他御书碑额:“世济忠直之碑。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义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而他说过的“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成为流传至今的修身箴言。

猜你喜欢
朝廷范仲淹
范仲淹画粥苦读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范仲淹“忍穷”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范仲淹苦读轶事
范仲淹“持节”自掏腰包
关注的重点
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