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君
近几年,辽宁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顶住了下行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2017年,我省经济运行呈现筑底企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运行逐步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单向回落的状况发生了趋势性改变,在全国31个省市中的排位由2016年的最后一位上升到第1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实现利润增长94%。外贸进出口总额6737亿元,增长17.9%,其中出口3042亿元,增长7.1%。发展质量逐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各项税收增长7.4%。粮食产量达到42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去年,我省开始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总体工作框架基本搭建完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4%和6.7%。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重达到77%。新增就业44.8万人,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率80.6%。去年,全省实现25.3万人脱贫、566个贫困村销号,康平、新宾、清原、桓仁4个省级贫困县实现“摘帽”。
主要指标好于上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125亿元,增长5.1%,增幅高于去年2.7个百分点,是2015年以来一季度最高增幅。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4%,高于全国地方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75.7%,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结束了连续三年一季度负增长的情况,增幅居全国第7位,高于江苏(7.8%)和浙江(7.6%)。工业用电量增长11.2%,增幅高出全国1.4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就业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0.7万人,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1.21,供大于求。城镇登记失业率3.84%,低于控制目标。生态环保取得新成果,PM2.5平均浓度下降19.4%,1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提高12.7个百分点。新动能加快培育。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8.9%和7.2倍。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0%,技术市场登记合同额增长21.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引进内资增长29.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6%。全省实有企业数和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14.4%和47%。限额以上单位网络销售额增长52.1%。
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低迷。2017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为零增长,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一季度仍未有大的起色。新项目储备不足,全省亿元以上项目中,今年新开工项目仅占17.6%;亿元以上项目剩余投资额1.6万亿元。按照项目建设周期3年计算,平均每年投资6000亿元,不足以支撑全省投资增长。
产业链条不完善。据统计,当前我省亿元以上项目占投资总额的87%,而外省占比仅为50%-60%,这说明我省亿元以下的中小项目不多。各地抓大项目、大投资的积极性高,但是抓中小项目的动力不足。
对外贸易下降较多。一季度进出口总额下降1.2%,其中出口下降4%,增幅分别比全国低10.6和11.4个百分点。我省的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5.5个百分点,特别是近期国际贸易形势的多变又给我省外贸工作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服务业增速放缓。货物运输量低速增长2.9%,直接影响了应计入GDP核算的货物周转量。当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3月末,大型银行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0.2%,低于全国平均7.1个百分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缺少金融活水,就会导致企业无法扩大再生产,新企业无法开工,更无法带来税收和就业。
县域经济仍比较困难。由于历史和体制机制等原因,我省县域地区仍未走出发展困境。2016年我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9.6%,低于江苏15个百分点,低于浙江16个百分点,低于吉林22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底,41个县一般预算支出为收入的3.6倍,财政供养人员约为70万人(未包括临时聘用人员),财政工资支出压力巨大,导致很多县域地区保障工资和养老金都很困难,甚至出现迟发拖欠的情况。
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确保实现“双过半”、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抓好重大振兴举措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辽宁的振兴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力度之大、措施之有力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落实意见、“一带五基地”建设、“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等,辽宁振兴发展的总体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工作思路已经清晰起来,关键就看我们怎么干、干得怎么样。要深入开展“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在全省各级政府系统大力弘扬实干精神,确保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努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要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抓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尽早完成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僵尸企业”处置任务,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振兴发展的排头兵。要全力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构建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营商环境。要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推动发展的“一号工程”,打出政策组合拳,付出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坚决破解“投资不過山海关”“孔雀东南飞”的困境。
全力扩大对外开放。要着力完善对外开放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大服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力度,加快构建内外联动、陆海共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创建辽宁“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和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新平台,成为辽宁全面开放的标志性品牌;加快沈抚新区、金普新区对外开放步伐,建成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先导区和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转型的示范区;精心组织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做大做强沈阳制博会、大连软交会等国际性展会,不断扩大对外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
狠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总纲领和根本遵循。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精准脱贫作为一个整体,相互融合、统筹推进,尽快补齐农业农村这个短板,尽力缩小城乡差距。当前重点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用现代产业理念指导农业、发展农业,强化科技研發、资金投入、市场营销,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推进农业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把辽宁特色农业做强、做优、做大,成为我们的独门绝技,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改革是创新的“点火器”。当前,我省科技体制不活,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离、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两层皮”现象比较突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要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改革驱动创新,最大限度地释放各类主体参与创新的动力活力。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工作重点从科研管理加快转向创新服务,为企业创新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开市场、放宽政策、放活主体,赋予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大的科研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赋予各类企业走得更稳、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打好三大攻坚战。目前,我省已经出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着力化解养老金发放、政府性债务和金融风险。要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大力巩固脱贫成果,加强动态管理,深化、细化工作举措的落实,坚决扫除扶贫“死角”和“盲区”。要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启动治水工程,落实好河长制,让辽宁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百姓生活更美好。
抓好重点民生工程落实。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到民生投入优先保障、民生工程优先安排、民生需求优先满足。持续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辽宁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省政府研究室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