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石漠化治理综合施策探讨

2018-11-26 11:02冷宇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石漠化植物保护

冷宇

摘 要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有以植被保护和恢复为主的林业措施,又兼有农牧和水利措施,技术要求相对复杂,工程实施难度较大。基于此,结合近10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综合施策、合理布局石漠化治理工程措施,以及应把握的基本方法和关键环节进行阐述和探讨,希望能给全市、全省,及至全国石漠化治理工作者一些启发。

关键词 石漠化;植物保护;喀斯特地区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1.087

1 播州区石漠化成因分析及现状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岩溶切割强烈,环境具有干旱、富钙和缺土多石等特性,致使植物生长缓慢,植被的结构和覆盖度较差,植被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加之播州区(原遵义县)又是贵州省暴雨中心之一,降雨量大且多,土壤极易流失,流失后又没有再生成的可能,最终都加速了石漠化的发生。石漠化严重的地方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落后,人畜饮水困难,燃料匮乏,田土产量低,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生活水平低下。为了改善石漠化地区的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使有限的水土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家决定对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进行专项治理。

播州区地处遵义市南部,位于东经106°17′22″~107°25′25″、北纬27°13′15″~28°03′03″,东界湄潭县,北接汇川区,南邻息烽县,西与仁怀市接壤。据2005年石漠化设计调查数据:全区共有潜在石漠化面积1 700.57 km2,占国土面积的41.6%;石漠化面积768.26 km2(其中轻度499.62 km2、中度251.76 km2、强度16.88 km2),占国土面积的18.2%。

2 播州区石漠化治理完成情况

2.1 2008—2010年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建设情况

2008年,国家开始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播州区也有幸成为遵义市的试点县之一。2008-2010年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主要集中在播州区南部及西部,其中南部以岩底河支流为主,包括毛盖山小流域、泸江水小流域。西部主要以乐民河支流(乐意小流域)、白腊河支流(下坝水小流域)、浒洋水库库区(浒洋水小流域)为主。

3年规划治理完成石漠化面积45.67 km2,实际完成45.39 km2,完成率99.4%。林业工程措施规划实施封山育林2 016.63 hm2、实际完成2 016.63 hm2、完成率100%,规划实施防护林250.81 hm2、实际完成261.81 hm2、完成率104.4%,规划实施经济林1 299.56 hm2,实际完成1 288.74 hm2、完成率99.2%;农业工程措施规划实施人工种草737.03 hm2、实际完成772.27 hm2、完成率104.8%,规划实施改良草地200 hm2、实际完成200 hm2、完成率100%,规划实施棚圈建设6 500 m2、实际完成6 689.5 m2、完成率102.9%,规划实施青贮窖3 200 m3、实际完成3 481.5 m3、完成率109.1%;水利工程措施规划实施坡改梯63 hm2、实际完成63 hm2、完成率100%,规划实施排灌沟渠29.21 km、实际完成30.89 km、完成率105.7%,规划完成蓄水池153口、实际完成148口、完成率96.7%,规划实施田间生产道路27.83 km、实际完成30.07 km、完成率108%。

3年計划投入资金2 420万元,其中2008年440万元、2009年880万元、2009年1 1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 322.31万元,其中2008年完成投资415.54万元、2009年完成投资834.35万元、2009年完成投资1 072.42万元。

2.2 2011—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情况

在2008—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3年试点的基础上,于2011年正式启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1—2015年,规划实施尚嵇泸江水、洪关联心、三岔尖山、乌江坪塘、西坪水源、乐山坝、平正袁家楼和枫香纸房等14个小流域。

5年规划治理完成石漠化面积74.63 km2,实际完成75.05 km2,完成率100.5%。林业工程措施规划实施封山育林4 878.3 hm2、实际完成4 891.1 hm2、完成率100.2%,规划实施防护林384.9 hm2、实际完成393.8 hm2、完成率99.7%,规划实施经济林2 170.9 hm2,实际完成2 187.2 hm2、完成率100.7%;农业工程措施规划实施人工种草42.59 hm2、实际完成42.59 hm2、完成率100%,规划实施棚圈建设5 500 m2、实际完成5 756.1 m2、完成率104.6%,规划实施青贮窖650 m3、实际完成708.3 m3、完成率108.9%,规划购买饲草机械80台、实际购买80台、完成率100%;水利工程措施规划实施排灌沟渠5.19 km、实际完成1.87 km、完成率36.1%,规划完成蓄水池153口、实际完成73口、完成率47.7%,规划实施田间生产道路43.36 km、实际完成35.21 km、完成率81.2%,规划实施输水管3.15 km、完成2.88 km、完成率91.6%。

5年计划投入资金3 960万元,其中2011年880万元、2012年880万元、2013年715万元、2014年770万元、2015年71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 948.37万元,其中2011年完成投资880万元、2012年完成投资879.06万元、2013年完成投资706.44万元、2014年完成投资767.87万元、2015年完成投资715万元。

3 工程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林业工程,重点在“封”,关键在“造”

1)把能实施封山育林地块全部纳入封山育林区域,通过全面实施封山管理、人工补植补造、抚育等封山育林措施,尽快恢复森林植被,提升林地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逐步达到减缓地表径流、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量的治理目标。2)在人工造林方面,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选好人工造林经济林品种,积极引导群众集中连片发展,并注重后续管理措施及时跟进,切实促进群众增收。

在封山育林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几个环节。1)在封育方式上,实行全封模式,要求在5~7年封育年限内,全面禁止采伐、砍柴、放牧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森林植物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确保乔木型封育林地实现林分郁闭度0.2以上或每667 m2针、阔叶乔木树种70株以上。在封育期内,要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避免出现大规模采伐,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监测。2)对需要采取人工促进的封育地块,为使封育小班尽早成林,按照宜造则造、宜补则补的原则,采取人工促进措施。造林时,根据现有林地条件,在尽量不破坏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需要连片造林的,按要求整地植苗,仅需补植的,以见缝插针方式,能补几株就补几株。3)要充分发挥封山育林管护人员的作用。封山育林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细化落实管护人员,因此,要根据规划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形,合理确定看管人员和管护工资,管理任务太多管理不过来,太少又会占用太多的工程资金。从播州区实施的情况来看,按照人均看管100 hm2的面积来确定封山育林管护人数相对比较合理。同时,根据双方签订的管护协议和相关规定,对护林人员实行月抽查、季考核发放管护工资。

在人工造林(经济林)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选优品种,示范带动。在经济林品种选择上,要结合当地实际,选取群众乐于接受、又能确实产生经济效益的品种。播州区在经济林品种上,主要选择了核桃、脆李、刺梨和金银花等品种。目前,乌江核桃箐核桃、平正玫瑰李、山珍宝刺梨等在省内也晓有名气。2)连片发展,集中管理。经济林木,三分栽、七分管,要想取得成效,就要在“连片”和“集中”上下功夫。连片发展能使石漠化区域治理达到较好的效果,使水利等配套设施合理布局并发挥效用,另外也便于实施后期的管理。石漠化经济林工程在栽植后有3年的管理措施和经费,播州区在近几年的工程建设中,有实行群众分户管理的,也有集中统一管理的,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无论是造林保存率、生长效果,还是群众受益率,都是由政府或部门请人集中管理3年,然后再交回群众自行管理的效果要好得多。3)注重品质,确保收益。经济林木在进入挂果期后,在施肥过程中,要通过测土配方,以有机肥为主,科学施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以生物防治为主,严控农药用量,确保果实安全、优质。只有通过技术创新、科学施肥、严格用药,并长期坚持,才能创造品牌,取得长效收益。

3.2 畜牧工程,尊重民意,突出实用

1)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好养殖项目。养殖项目投入成本相对较大,风险也高,因此,在发展项目时,要充分结合群众实际情况,规模适度,宜羊则羊,宜牛则牛。

2)棚圈要因地制宜,突出實用。群众在修建棚圈时,可结合自身条件,在保证喂养安全的情况下,以实用为主,用材和式样上不统一要求,采取先建后补助(约80%建安资金)的方式,对项目区农户进行补助。

3)强化技术培训和后期扶持。种养项目中,技术是关键,为此,要在养前、养中、养后,分批次组织项目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让群众不因技术落后使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不因病害而导致全军覆灭。与此同时,要积极整合项目上,加大对养殖农户后期品种改良、升级换代等方面的扶持。

3.3 水利工程,综合布置,助推发展

1)综合考虑,统一布局。在经济林连片集中区域,根据面积大小,考虑生产实际需要,要综合规划设计水池、输水管道、机耕道和作业便道,最大程度地让治理措施发挥出效用。

2)严格把关,注重质量。水利工程效用的发挥,与建设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在建设中,各参建单位必须严把质量关,既要做到过程监管,又要在验收时严格按标准和规范来把控。

3)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建设完成的工程措施,能否长期发挥作用,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后期运营和管理,为此,要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细化明确使用管理责任人员,把建好的工程使用好、维护好。

4 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4.1 生态效益

近几年来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人工种草等措施,大大提高了项目区植被盖度,涵水保土功能加强,生物植被固碳量逐年提升,较好地起到了恢复生态环境的效果。尤其是人工造林和种草区,原来多为坡耕地和荒山迹地,植被覆盖度大多在5%~10%,通过工程的实施,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加,草本植被增加速度加快,人工造林2年左右时间能迅速提升到45%,人工种草1年时间能增加到90%。

4.2 社会效益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一方面通过建设机耕道、作业便道、蓄水池和提灌等,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工程可以解决部分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群众劳工性收入。除此之外,石漠化工程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环境保护的意义和觉悟,使他们能自觉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石漠化治理工作中来。

4.3 经济效益

一方面通过完善耕作道路、水池、排灌渠等小型水利设施,改善了生产条件,可以促进农业产值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经果林和种草养畜措施,能增加农户的种养殖收入。同时,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就近务工,也能得到一定的务工收入。

5 工程建设中存的不足与建议

5.1 发展经济林与群众传统种植存在矛盾

在项目区坡耕地以种植经济林为主,经济林从栽植到挂果需要3~4年的时间,这期间群众无经济收益,部分群众在经济林中套种农作物时,耕作粗放,翻地用牛梨,有损毁新种苗木的情况,部分种植的高秆作物对经济林的生长影响较大。

5.2 产业发展市场风险较大

在石漠化治理发展畜牧业和林业经济林建设过程中,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对于小型产业和刚起步的种植大户,风险极大。比如:2009年种植金银花时,市场价格140~160元/kg,现在市场价格仅60~80元/kg。

5.3 保存度不高

石漠化区域土地本身较为瘠薄,受夏季干旱和冬季雪雨气候的影响,加之后期没有专门的补植补造经费投入,造成部分小班地块损失严重。

5.4 资金欠缺

工程项目实施完成后,涉及经果林产业发展部分,无专门的培训、扶持经费。靠农户单家独户去经营管理,很难形成规模与产业格局。

5.5 管理机制不顺

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后期投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项目建设成效,另一方面要从上至下理顺关系。目前,省级法人单位为省林业厅,市级法人单位为市发改委,而县级多数为县(区)发改局。但无论从项目实施的人员、技术力量,还是后期指导、管理来讲,从上至下,由林业部门作为法人单位牵头实施项目的效果将会更好。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石漠化植物保护
贵州印江县朗溪镇森林石漠化现状分析及治理探讨
《现代植物保护信息技术实验》评述
《生态植物保护学:原理与实践》评述
浅谈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高植物保护与维护生态平衡
试论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孪生风云”之石漠化与贫困
石漠化的成因及其治理问题研究
湖南将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