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中惠
书画同源,诗文一家。
书画同源,似乎早有定论;诗文一家,好像说的不多。诗人一旦以诗名世,好像这辈子就姓“诗”了,何况还有“诗具别才”一说。可是,看看文学史,大诗人大都也是好的文章写手,只不过在写作时略有偏重而已。李白有《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王勃有《滕王阁序》,韩愈、苏东坡更不要说了,诗与文的水平都是顶尖的水平。
但是有一点,他们的“文”都是今天所谓的“时文”。这不是我的发现,是钱钟书先生的发现。钱先生在《谈艺录》卷七十二专门谈了这一话题。钱先生说,有些诗人或者说诗的爱好者:“诗虽工,气脉不贯,其人殆不能时文者耶。”翻译过来就是:有些人的诗在形式上没得说,可是不是很晓畅,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没有写好“时文”的原因。钱先生最后说:“一言蔽之,即诗学亦须取资于修辞学耳。五七字工而气脉不贯者,知修辞学所谓句法,而不解其所谓章法也。”
那么,什么是时文呢?所谓时文,就是一个时期或者说一个时代比较流行又被大家接受的文章。今天的时文,绝不是古词赋,也不是唐人小说,而是用白话文为表达方式,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以散文随笔为主的一类文章。现代的鲁迅、郁达夫乃至郭沫若,时文作得非常好,所以他们的传统诗词写得也非常好。当然,时文写得好,不一定非要写传统诗词。从我接触的既喜欢诗词又喜欢写作的朋友看,这一规律真的挺灵验,他们的时文写到什么层面,诗词也写到什么层面。比如王充闾先生,时文写得好,传统诗词写得也好,虽然写作量不是很大,但其作品大多是精警之作。反之,时文写得磨叽的,诗词也磨叽;时文写得着三不着两的,诗词也是云里雾里;时文写得苍白无华的,诗词也写得干干巴巴。就说我吧,时文写得比较拘谨,诗词也放不大开。
其实也就是一个句法与章法的关系问题。文章文章,章法当然重要,尤其长一些的文章,更要讲求谋篇布局。倘若仅仅写诗,没有时文的历练,就像只写楷书,不写行草书,没有章法方面的学习,写出来的东西,总感觉缺点什么。为什么读有些朋友的诗词,总是觉得不顺畅,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多格格不达”,原因还是古人说得精辟——“心不细而脉不清”。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你不是说“诗家语”有跳跃有倒置可以有点无厘头吗?为什么非要按照规律出牌呢?我也有这个疑问。钱先生在《谈艺录》卷六说:“时文之学,有害于诗,而暗中消息,又有一贯之理。”这句话挺矛盾,其实不矛盾。诗终归是诗,文,终归是文。它们是兄弟俩,有相同处,也有相异处:和,是兄弟;打,也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