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利
高校田径教学困境及其教学改革策略的探讨*
周福利
(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对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指出高校田径教学在进行发展时,暴露出大量问题,如学生不适应、缺乏趣味性等,严重影响了田径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对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讨,提出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高校田径教学;困境;改革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怎样有效的展现出体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体质以及确保身心健康发展等相关作用,属于现阶段高校体育的主要教学任务。田径教学属于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意义重大,因此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近几年来,高校田径教学在开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落后以及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等,让田径教学陷入到了困境当中。为了确保高校田径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需充分的认识现阶段高校田径教学的局势,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的水平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1]。同时,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也表示:当前大学生的体重与身高等相关形态的发育指标正在逐渐的上升,营养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其背后存在的却是学生肺活量、耐力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相关指标的下降,心脏病、肥胖以及近视等健康问题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如大学生视力不良率高达80%。其次,大多数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不强,抵抗挫折的能力也较肉,在晕倒困难时容易走极端,这些已成为高校教育当中的重点问题。
高校开展田径教学可以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并有利于提升其吃苦耐劳、抵抗挫折的精神。并且,田径教学当中所涉及到的项目,能够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其次,田径运动当中涉及到的跳高、百米冲刺、跳远以及接力等相关项目所具备的欣赏价值极高,并且,开展这些运动项目除了能够提升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能力,以及挑战、突破自我的毅力之外,还具备极高的健身价值。通过长期的田径训练,可以促进大学生意志品质、学习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提升。而田径运动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则能够为其创造出不断突破自我以及挑战困难的优良环境,以此来促进大学生调节自身情绪以及敢于面对挑战的能力。并且,大学生还可以在挑战与超越的过程中去感受成功背后的喜悦,这样有利于养成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的人生态度。
大部分体育运动均是将田径运动当中的跨、走、跑以及跳等相关动作为基础,对其进行重新组合而形成的新动作。参与田径锻炼与比赛等能够增强参与者自身的力量、耐力以及速度素质等。如,冲刺与短跑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速度素质;中长跑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耐力素质;跨跳以及蹬腿跑等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弹跳素质;投掷类项目则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力量素质。同时,实践表明,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可以有效的掌握体育项目的技战术,促进运动意识与水平的提升,且身体各项素质越高,越有利与体育项目相关技战术的发挥。其次,身体素质也属于增强体育成绩与水平的前提,现阶段训练员和教师均十分注重对运功员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而田径项目则属于专业训练当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体育活动属于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对于刚刚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十分的关键。大学生在参与田径课时,能够形成吃苦耐劳以及团结合作的品质与精神,且在课后自觉的锻炼中,也可以感受到突破自我后带来的喜悦。大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可以收获到的创新与适应能力,还涉及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冷静处理以及解决矛盾的能力。同时,开展田径教学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学习能力等,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田径教学逐渐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全民健身的理念也正确渗透到高校教学的给个环节当中,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与推广。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田径运功的重要性,并未将田径教学与运用之间的区别明确出来,片面的认为田径教学和体育教学是一样的,这样的教学思想对田径教学的顺利开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参与田径运功,导致许多大学生认为田径运功十分的枯燥,进而失去了对田径运功的兴趣。
趣味教学以及寓教于乐不只是适合低年级教学,在高校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运用这一教学理论[2]。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田径教学方面的课程较为枯燥,趣味性较低,主要体现在选择热身运动以及教学内容时,均是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重心,让学生参考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与锻炼。这样的过程必然是枯燥且无味的,学生更加渴望的是早点下课。同时,部分体育教师在课程要求方面较高,因此训练力度较大,部分学生由于身体素质不高,无法满足教师提出的相关要求,进而会失去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抵触心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广,高校管理体制以及教学评估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所以对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能够推动学校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大部分高校引进了许多具有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以此来对体育教师结构予以丰富,并提升整体师资水平。但就客观角度而言,高学历并不代表其教学能力也十分的突出,因此盲目的去引进一些具有高学历的教师对田径教学未必能呢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田径教学,对于教师的思想道德、专业技能以及知识储备等的要求较高,部分教师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因此在面对学生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无法适从的情况,进而让田径教学陷入到困境当中,无法将田径运动所具备的教学价值展现出来。
田径教学与项目属于固定且有限的,所以在对学生具备的体育素养予以评价的过程中,若仅仅通过数据表格以及项目测试成绩对其予以评价,会有失偏颇,且缺乏准确性。其次,当前我国高校在田径教学方面的评价体系还缺乏完善性,部分学生在体育中的某些特长并未纳入到体育素养评价当中,使得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成绩不够理想,进而影响学生对学分的获取。同时,部分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限制并不适合进行田径运功,所以在对体育教学项目予以选择的过程中,会选择健美操等相关项目,这类学生在田径教学方面的评价教会极低,甚至没有。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对田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需进行重新定位,并重视对各类田径项目的宣传,让大学生能够对田径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田径运功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需将终身体育的理念作为发展的基础,着重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质的提升,确保田径运功项目具备的核心作用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来。其次,在让学生对田径运用项目予以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需运用一些教学简单的教学方法,并和科学健身相结合,让学生充分了解田径运动对抵抗力以及身心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以此来提升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
枯燥无味一直都是田径教学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要想取得好成绩,需进行大量的训练[3]。但由于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使得学生无法产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且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也不强,学生不愿意去接触与了解和田径课程相关的知识。所以,就需要提升田径课程具备的趣味性。其一,让田径教学课程内容不再单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和现阶段十分流行的健身运动进行结合,并对田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科学的调整,以此来提升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同时,在学生训练时,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训练强度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每一位学生在田径教学中,均能够有收获与提升。并且,这样还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促进田径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对田径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重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主要体现在观念与综合能力方面。现阶段,大部分教师依然运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学生无法提出自己存在的质疑,同时也不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与特点,沿用以前的经验。但学生并不喜欢甚至讨厌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希望在课堂当中除了能够得到娱乐与锻炼之外,还能够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例如,在器械练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需选择适合学生的器械进行练习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适当的对竞技成分予以稀释,让学生在娱乐与游戏当中进行学习。在开展跑步项目时,距离也不能够过长,频次也不应过高,避免学生出现反感的情绪。其次,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最好标准为是否能够推动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创造了展现自己教学能力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教学多样性的背景下,教师除了需扮演执行者的角色之外,还应做好决策者,注重对自身职业与道德素养的提升。就田径教学而言,教师需熟练的掌握田径运动的健身与技术原理,并了解田径运动当中包含的文化与社会内涵,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与眼界,让田径教学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来。
高校田径教学在进行改革时,还需对教学考评方式你予以适当的改进,以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4]。因为学生在田径基础水平、知识学习能力以及对田径运动喜爱程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因此需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评估方式,让教学评估可以准确的展现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例如,高校田径教师需详细记录学生日常学习以及课堂出勤情况,将其作为学生平时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还需对学生的田径基础水平予以测试,并记录学生的田径训练时间与强度,以此来让教学考核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付出的努力。
针对如今高校田径教学中的一些态突出问题,高校可合理改进田径教学内容,使之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加适应,进而转变当前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成效。其一,高校相关管理者需给予田径教学更多的关注,科学的设置田径教学课程。在对田径课程予以设计的过程中,管理者需田径需求与教学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合理的对教学时间予以设置,以便于为田径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促进田径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其二,高校在开展田径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重视对田径技术的传授之外,还需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去了解田径运动,以对高校田径教学今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极大的影响着现代高校田径课程,其教学方式通常都以技术方面的为主,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不断改革,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的高校教学环境也无法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获得满足,同时传统的田径教学也无法完全发挥出田径运动的健身效果,以致于高校田径课程被忽视。为此,高校一定要将过去的教学系统摒弃,将现在的教学环境、学生情况给结合起来,围绕健康第一理念实施田径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吴劼.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116-116.
[2]何叶.高校田径教学困境及其教学改革途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7):128-129.
[3]刘易华.浅析大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困境及其改革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8):68-68.
[4]余海涛.高校田径教学困境及其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9):33-34.
On the Dilemma of College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to It
ZHOU Fuli
(Hubei University of Liberal Arts, Xiangyang 441053, Hubei, China)
*课题信息: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2015JDY032)。
周福利(1979—),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