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 鑫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中学,江苏 苏州 215226)
体育教学中,少部分学生由于来自自身生理、心理缺陷和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影响,造成了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技能较差、身体素质等方面发展明显处于劣势,他们难以完成正常的体育学习任务,在体育考核中达不到合格标准,经常成为教学的局外人和运动的旁观者,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一部分学生我们称之为“体育弱势群体”。本文主要分析体育弱势生产生的原因及形成的症状,并提出应对措施。
教师教学中存在短视行为,忽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的功利心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厌烦情绪,导致聊天的比练习的多、请假的比请战的多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漠视体育弱势生的存在,教学只专注于一些表象,专注于优生的活动,给优生出点子、提建议、谈想法,弱势生从低级到高级,由小学到初中,从起初的生理、体质问题变成了心理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的改观。
体育弱势生多的班级,教师把自己的专业当成了一种副业,把自己的学科看成是一门副科,面对学科的存在,教学中由着自己的性子,教学内容可加可减,教学方法可有可无。迷茫中的学生需要教师认真的站在学生的立场,耐心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做得不够,学生在练习中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教师的片面认识影响了学生。
体育教学特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在面对教师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安全系数低时,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压力大、贬低自己、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在缺少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心理负担越来越重。特别是在面对教师和同学的压力时,更显得尴尬和无助,而教师强制性的练习所产生的后果不但使学生体会不到练习的乐趣,还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无法估计的伤害。这时候的参与已经不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参与,这时候的练习已经无法产生任何心理上的快乐,所能产生的只是一种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会使学生在之后的体育课堂中更消极、更颓废、更懒散。
在教学中,部分体育弱势生得不到教师的鼓励和赞许,和教师的交流沟通出现停滞,动作练习容易把对动作的感觉转化成一种错觉,把正确的动作错误化,在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讽中,默认错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应付心理。
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学生自己承担练习后果的担子很重,教师给予的关注和鼓励较少,教师在教学中的冷漠和无视成为体育弱势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摆脱弱势的心理障碍。练习中,学生会感觉自己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不论成败与否这样的担子都要自己一个人去承担。人情味的缺失也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每况愈下。
体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新颖的教法,更需要教师要有爱心,在练习中呵护和褒奖,通过语言对学生鼓励,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如对部分动作不敢尝试的学生可以告诉他们:“健康是自己的前途,身体是学习的资本。”对练习被动的学生可以告诉他们:“掌握多项运动技能,学会体育,才能享受运动乐趣。”体育教学需要教师掌控学生的心理,积极用行动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如对于稍高难度的硬质(单双杠、山羊等体育器材)体育教学课,教师可假设学生在新的高度、难度面前曾经成功过,用带有赏识的目光,鼓动性的言语和极其简单实用的示范鼓励学生:“运动是快乐的,成功是一种快乐体验。”在教师的热情鼓励下,学生就会摆脱心理弱势的阴影,走向成功。教师第一次鼓励性语言的尝试以及与之相伴的学生第一次练习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不是太浓,教师可多次用具有高度亲和力和投入诸多情感因素的方法鼓励学生,再来一次,通过练习使弱势生懂得:教师对自己感觉不错,效果一定很好。
运用鼓励性语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当学生对动作出现畏难情绪时,教师可用:这个动作你前几天才做过,当时的感觉还没有消失吧!怎么样?再来一次!以此来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完成动作。(2)当学生能大致完成动作时,教师可用:真没想到你所做的动作这么完美、逼真。事实证明:只要付出就会获得成功。经教师这么一说,学生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变得稳定而自信。(3)当学生的体能不能保证动作的顺利进行时,教师可降格、降质鼓励学生参与,对学生讲明,参与就是成功,让他们通过低质量的动作获得高质量的回报。语言鼓励:太好了,真没想到,你真捧,看来你的勤奋改变了你自己。(4)教学中注意鼓励性语言的选择,个人的鼓励、集体的褒奖、形体的暗示、音乐的巧合都能使学生童心荡漾、信心倍增,用心感受运动的乐趣。但鼓励不是催促,更不是怂恿,教学中要注意鼓励的时机和力度,应时鼓励,适当添加。
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进行情感的投入,用行动关心学生、用语言透露亲切、用目光饱含信任,这样才能拉进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体育弱势生积极投身体育学习中来。在教学中,师生可以适当互换角色来增加教学情趣,加深学生对教师的认识,从教材到教室,从教室到课本,从课本到操场前沿,师生间上上下下、来来往往、真情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教师演示错误动作,以错误动作反衬正确动作,让学生分析正错两种动作间的差异,学生心中有正反两方面的比较,正确的动作就会更加具体、更加形象。请学生感同身受地讲解动作或做小结性发言,学生有所获,有所不惑,教师一目了然。
弱势生面对体育教学,其内心是复杂的,既希望能在运动中找到乐趣、找回自信,又希望教师在难度上不要为难自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坚持教学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在面对他们的进步时,应积极给予鼓励;在面对他们不能完成动作时,多进行一些动作的保护与帮助;在面对他们体能不足时,要多采用小强度、低密度的练习来提高体能;在小组合作时,应多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通过师生手拉手、结对帮扶的形式,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关爱他们。
弱势生的内心是很敏感的,特别是在进行分组练习时,更应该考虑他们的主观感受,提倡量力而行,不做强制性的要求。例如,可以临时按难度分组,分别做超越不同高度的练习或者分别用不同重量的器材进行投掷练习;同一教材进行复习的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进行练习,如不同姿势的跳绳、不同姿势的过杆动作;滚翻动作可以前滚、后滚、侧滚、连滚数个;跑步的距离可因不同组别而异,可以跑不同距离或者固定距离提出用不同的时间跑或用不同类型的跑姿跑完;修编教材,变教本为脚本,戏剧化演示教材,一改竞技教材干瘦、枯竭的嘴脸,用灿烂、阳光、亲情的笑脸去迎接学生。在采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对体弱生多花一些时间,采用个别教学让他们攻破关键环节。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科学组建体育合作小组,即教师要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将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生与优等生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保证每个小组都能有几个水平较好的学生去带动稍差一点的学生。但要注意组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不能随意地将弱势学生作为搭头分到各小组。(2)要精心进行任务设计,即教师要帮助小组明确学习目标,还要关注小组学习任务的层次性,各小组长要合理安排组内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要根据弱势生的个性特长,给他们安排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让每个组员都有事可做,让学困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其自信心。(3)要实施积极的评价策略,即小组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既要重视小组活动结果的评价,又要关注个人的评价,满足每人内在“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在给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表现机会时注意不要对他们要求太高,而应通过各种形式给这些学生更多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例如,不能让体胖的学生展示技巧动作,应多让他们进行投掷教学的示范展示。
当前各省市已将体育加入中考,但是也出现了考什么、练什么、考前突击训练等问题。体育弱势生的产生和家庭有很大关系,大部分的家长还是“学习第一”的观念占主导,认为运动是副业,学习是主业。所以,要转化体育弱势生,就需要家长给予鼓励,结合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家、校联动,在家长的关心鼓励、同学的肯定、教师的赞赏中,逐步让他们在练习中找回自信、快乐参与。
体育弱势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不能用有色的眼光对待学生,不能用硬性指标来要求学生,而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出正确而又科学的解决策略,经过教师的引导、疏通,使弱势生在教学中精神富足、动作上信心满满,走出弱势,上起课来兴高采烈、斗志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