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早
大学生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路径探究
徐 早
(云南财经大学体育部,云南 昆明 650221)
体育训练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受传统思想观念、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内容与方式单一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不高。破解当前体育训练中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难题,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培养主要途径有:强化体育训练意识、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
大学生;兴趣;体育训练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任何学科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体育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亦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前提。体育训练能否顺利开展对大学生体育学习以及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1]。当前,多数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缺乏兴趣,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发挥高校体育训练的效能,推进高校体育训练的有序开展,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是关键。
新课改的推进使体育训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大高校开始尝试改革教学方式来促进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大部分高等院校对体育训练认识不足,观念较为落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更加侧重理论教学,实践训练较少,而枯燥的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体育训练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也对其学习生活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合理的体育训练对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受社会信息化影响,大学生的精力与时间更多的投入到学习与社交活动中,忽略了体育训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体育训练兴趣的培养,从而使体育训练流于形式。
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缺乏兴趣的现状需引起体育教师足够的重视。提升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热情,体育教师正确的认识体育训练是前提。教师正确的认识体育训练方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大学生了解体育训练的积极意义。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教学缺乏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大学生体育训练的热情,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训练是一种乏味又辛苦的工作,难以认识与体会到体育训练对身心的积极意义,致使体育训练成为一种被动参与的活动。这一认识的偏差不仅不能增加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反而引发了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抗拒心理。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守旧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体育课堂兴趣性严重缺乏。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经验性指导居多,专业的体育教材缺失,致使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了解甚少,从而很难认识到它对身心发展的积极意义,反而认为体育训练的开展没有太大的必要[2]。另外,对于多数高等院校而言,体育训练内容与方式基本雷同,教学内容枯燥且缺乏针对性。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体育训练,难以从中体会其乐趣,严重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
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是体育训练有效开展的基础。当前,多数高等院校用于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地教学条件具有差异性,加之近年来大学扩招现象,大学生数量的激增使体育设施的缺乏更为突出。由于体育训练经费不足以及大学生人数激增,多数高校出现了体育训练场地不足,体育设施陈旧老化严重,新型的体育训练设备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体育训练的日常所需,体育基础设施的不完备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而高校教育投资的不均衡成为体育设施不完善的最大成因。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多,大部分高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教学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但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等教育更重视文化课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部分资金用于教学楼、办公楼以及学生公寓楼的建造上,而在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甚少,致使体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体育训练内容与形式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体育训练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与抵抗能力。当前,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多数大学生极度缺乏体育运动与锻炼,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开展学习与生活的前提,因而,提升大学生对体育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有其必要性。
提升大学生对体育训练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学校的意识引导。随着社会科技化与信息化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为顺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校需要转变育人观念,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3]学校应重视体育训练,通过开展系列体育专业讲座的形式提升学生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开办体育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在运动娱乐的同时体会到体育训练的魅力。此外,在体育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体育训练的重要意义,确立锻炼身体的基本目标,依据学生兴趣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参与的体育训练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强化体育训练课程的作用与效果,逐步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使其体会到体育训练对身心健康的锻炼作用,最终达成身体锻炼的目标。
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教学环境是开展体育训练的基本前提。为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创设优良的体育训练环境,最大程度的发挥体育训练的作用,学校应重视体育训练场地的建设与相关设备的购买。一方面,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关注和重视体育教学。对于建设资金应合理分配,重视在体育训练场地与设施的资金投入,切实改善高校体育教学条件。通过完善体育设施,避免发生因体育训练器材不足而出现的班级之间互抢器材的不良现象,杜绝因体育场地不足教师放任学生自由活动的现象,真正改善体育训练形式化的局面,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另外,高校应依据学生的兴趣引进新型有趣的设备来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对体育训练场地的维护与训练器材的管理。新增器材以及新建体育场地应有专人管理与维护,保障大学生体育训练中的正常使用。避免使用中出现的人为损坏以及缺乏维护的现象,切实为体育训练提供良好的场地与设施,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有效发挥体育训练的积极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增加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4]。首先,提升教师自身的趣味性。教师应充分调动自身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以富有激情的授课方式与授课态度去感染学生。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且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放松身心,提升其学习与训练的效果。其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创设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体育比赛与游戏等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从而使体育训练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再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关心学生,重视与学生沟通交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难题,努力构建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与氛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
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缺乏兴趣关键在于体育训练的枯燥乏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体育训练,教学内容一定要结合学生以及教师的各方面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开设体育训练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师、学生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且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大学生身体素质,避免因不适应而引发抗拒心理[5]。此外,教学内容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训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育训练的适应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丰富的教学内容的讲授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实施,实现体育教学的多元化与趣味性是必要的。通过设计新的教学情景与活动增强大学生体育训练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例如,在体育训练中,体育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的教学方式,将易于激发兴趣的生活素材引入体育训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兴致;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通过创设体育游戏的方式,增加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此外,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与个性特征的研究,为科学规划与设计教学内容提供参考,保障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能够适应学生自身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高等院校的足够重视。破解当前体育训练中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难题,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提升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需要强化大学生的体育训练意识、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措施来加以改善。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有利于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1] 李小林.高职院校体育训练新探与兴趣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
[2] 穆道魁.高校大学生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途径对策研究[J]. 卷宗,2015(10).
[3] 姚强.高校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路径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7(23).
[4] 何智慧.探讨高校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途径[J]. 青少年体育,2018(1).
[5]蔡向阳.高校大学生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途径探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7).
On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ing in Sports Training
XU Zao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650221, Yunnan, China)
徐早(1975—),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