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课程校园推广研究
——以广东医科大学为例

2018-11-26 06:43陈海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太极太极拳课程

陈海鸥

太极拳课程校园推广研究
——以广东医科大学为例

陈海鸥

太极拳作为一项刚柔兼并的运动,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上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太极拳以其具有的医学特点、思维方式、运动特征和养生功效受到了广东医科大学的广泛关注,并使得太极拳教学成为学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力求推广全民运动,用正确的方式保护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太极拳;专业核心课程;养生功效;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考核体系

王宗岳先生曾说过:“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1]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太极拳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不断绽放自我价值。而太极拳成为一门专业课程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太极拳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大致源于南北朝时期。而作为太极拳的集大成者,元朝张三丰的作用举足轻重。王渔洋曾记载道:“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2]他的“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胜快、以寡御众”的原理流传至今。太极拳发展到今天,已然出现了多种拳式,各家拳式亦自成体系了。广而传之的大致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

作为广东医科大学教研室特色项目,太极拳这门课的开设已有了较为丰富的历史,在项目的构思、开展和反馈中,我校收获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太极不仅作为特色项目开展实践,成为本校的专业必修课,还在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构造了课程体系和思维交融。

1 项目开展的目的

1.1 国家政策的提倡

一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群众体育和国民身体素质。而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更是提倡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主体性。让太极拳成为一门体育课程,广泛推广,让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当中来,无疑是一种继承发展,推陈出新的教学思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学校教育的价值体现。追根溯源,拒绝崇洋媚外,用学校的力量来保护和发扬优良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

早在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同日本友人的谈话当中就已经说到:“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血缘关系,太极拳,是一项极好的健身活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可以陶冶情操,也是一种美的享受,给人们带来幸福,可以延年益寿。”[3]

而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中提到要把中华优秀文化融汇到教材体系当中,其中就包括传统体育进校园,如武术、太极等,为传统文化营造沃土和氛围。[4]太极刚柔结合的特点符合医学院的治学理念和要求,其饱含的中华民族文化气息更是贯穿其中。

1.2 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太极拳讲究整体和谐,阴阳平衡和对立统一,又称“哲拳”。如果说武术为“国术”,那么太极拳更是号称“国拳”。我们从“太极拳”一词便可得知其特点,大致为知阴阳和以柔化为主的内在运动。太极拳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联通中医经络学,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1.3 符合人体运动医学新尝试

运动生理学和人体力学都属于现代科学,与太极拳的拳理法接轨,是一个新的尝试。它充分体现中医哲理运动,也是一种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活动的运动。

我们知道,不少的体育锻炼都是带有激烈性的,多注重于形体和体能的锻炼,并以大量消耗体能为主,对于年老体弱者是不适宜的。而太极拳注重“以心行气,以气运神”,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故不同年龄段的人皆可练习。太极拳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广东医学院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看到了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激烈性运动项目,以其刚柔结合,休养生息的特点成为一种独特的项目类型,并通过以专业课的形式广而学之。

太极的养生功用在医学院的体育项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太极拳的形体、筋骨、肌肉锻炼,是一种全身协调的运动,对人体是无损伤的,这一点也是太极拳的养生之道。高壮飞先生在《千思百问·太极拳》一书中提出了“不伤自己,不伤别人,不伤和气”三不伤理论,科学定位了太极拳的,并形象地注入了时代的气息。

练太极拳有益于身体健康,我们高校学生在繁忙的学习或者社团活动,抑或是生活当中,急需要一种怡情养性的运动方式来舒缓压力,这种运动方式在西方学者称之为“高情感”活动[5],在平衡身心健康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扩大肺活量,为健康的体魄打根基。

当今社会的亚健康、“文明病”愈演愈烈,太极恰恰带来了修身养性,健康体魄的功用,可以说,以太极拳作为本院的特色项目,是经过深思熟虑所作出的极具建设性的思考。

2 项目开展的过程

太极拳作为本院的专业课,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师生对传统养生之道,对传统文化,对运动特色的关注和了解,让每个在校学生都接受该课程的熏陶,增加他们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所谓“技多不压身”,多懂一种运动类型在他们的成长中也增加了技能和乐趣。项目的开展对体育教师和学习该课题的学生,都提出了客观合理的要求。

2.1 项目内容

太极拳作为体育课的一种门类,其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和动作指导两种。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

在理论方面,主要包括对太极拳的基础认识,如太极拳的历史发展渊源、特点和种类,对授课教师的严格要求也纳入了考核当中来。使用多媒体和面对面教学,对动作要领进行分解讲述等。对太极拳种类的选择,更是要尊重学生的年龄段个体发展,选择最适合自身身体阶段学习锻炼和发展的拳种。动作指导方面则注重于对太极拳套数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有规划,专业性的指导。

其实,让太极拳真正融入高校教育课程当中是具有挑战性的。高校学生年轻气盛,思维活跃,静下心学习和锻炼太极拳并领悟到其精髓,无疑是困难的。这便对研究组和参与的教师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在紧抓锻炼质量上,经过了不断思考和完善的过程,采取纳入成绩考核的专业课要求上鼓励更多学生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价值和意义。

太极拳原本也存在快拳,然而慢拳是太极拳的特色,慢练方可达到运劲如抽丝、理顺内在气息,即所谓的“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行身”。慢练对腿的要求更高,对虚实的转换更难,要达到“一动无处不动,一静无处不静”的高境界,方是真正达到了练习太极拳的效果。另外,拳论有言:“腰为主宰”,可见腰对锻炼太极拳的重要性了。练习太极拳的第一要紧的是姿式要正确,一个姿式的构成是由骨骼、关节、肌肉三部分配合而成,姿式不对手脚便容易哆嗦,这时教师需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动作,二是要自然,动作的一招一式不要刻意去伸展收缩,保持自信心,由内而外地把“气”练出来,教师也要多去鼓励学生。

太极拳的实践教学课堂便是要让学生领会到动作要领,做到规范才能有效果,课程展开的实际意义才能真正切实地实现。

2.2 课程设置

我院在项目开展前期做了较为充分的思想指导和实践。太极在学校推广之前,党委组织要求专业太极指导老师培训其他体育老师学习太极,促使授课老师有较深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和实力,以更顺利开展特色项目。

2.2.1 课程目标

学生在选择太极拳校本课程时,能以兴趣为主线,自觉地学习它、研究它,而且能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下去,更好地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张扬个性,促进健康体魄的形成。

能较为充分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的传承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占据重要位置,学校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切实提供良好的渠道,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之美。

2.2.2 课程安排

采取室内室外双结合,借助多媒体传授理论知识,借助视频作为学习典范,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进行因地适宜的教学,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训练,不断锻炼。

作为专业课,太极拳的课时安排大致在2个课时,以班级为学习团体,营造一种共同进步,互相学习与指导的氛围。

阶段学习中,以合作的形式进行模范表演和竞赛,活跃教学形式,引起学生更多的重视,和更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2.2.3 课程检验

太极拳的考核方式主要集中在学生对太极拳的理论和动作要领的知识的掌握上,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更有效充分地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进行合理分析和反馈,最终对单人动作和小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检验。

理论上,基本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历史发展踪迹、种类和存在意义,并引导学生为拓展太极拳的影响力而出谋划策,凝聚学生的智慧,集思广益方成大效。

动作要领上,要求学生学会一套拳法,并且多锻炼,做到姿式标准,动作自然,对达到高要求的学生进行嘉奖。成绩纳入综测考核当中。同时,要求教学指导老师不断学习和发展自身,融会贯通,为打造优质特色体育课程项目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最后实现质的飞跃。

3 项目开展的意义

太极拳良好的健身、益智作用,它不仅对机体的各个器官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舒活周身筋络,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机体各系统的功能;还具有健脑益智作用,有利于激发脑的思维、记忆等智力功能,促进大学生身心脑的全面发展。[6]

太极拳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充分发挥了其特色作用。在教学反馈当中,我们教研室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项特色项目开展中,我们用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进行教学,培养了一大批热爱太极拳运动的学生,在学校也常见群体练太极的现象,这样便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线,使太极拳这个特色项目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然,在太极普及的过程中,不乏有一些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这门专业课的要求,这是正常的,但同时也是项目进一步发展进步的挑战。特色项目做到精益求精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让太极这项全民性的运动项目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我们教研室需要不断反思和改善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的哲学的辩证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坚强而柔韧的意志品质,强健体魄,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太极拳这个特色项目的开展不仅有文化传承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程生活,在养生和强身健体上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门专业课的学习,在课程的要求标准下,实现了校内全民运动的推广,让太极拳在教学当中展现其丰富内涵。广东医科大学紧跟教育先进的步伐,不断通过实践,进行思考和改善,完善自身,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1] 李亦畬.王宗岳太极拳论[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

[2] 吴图南、马有清.太极拳概论[M].后浪出版公司,2013..4:4-8.

[3] 高壮飞,若水.千思百问太极拳[M].中国海关出版社,2005.9.

[4] 赵英梓、熊旭. 陈宝生在“部长通道”回应如何解决“择校热”[J].人民网,2017.3.3.

[5] 王桂琴 . 高情感、益全身—太极拳养生健身的疗效[J].健身科学 , 2012 (6) :37-37.

[6] 宋淑珍、刘立华. 论太极拳对大学生的健身益智作用.[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 , 20 (12) :6-7.

ResearchonCampusPopularizationofTaijiquanCourse——ACaseStudyofGuangdongMedicalUniversity

Chen Haiou

As a sport with both fierce as well as mild features, Taijiquan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Taijiqua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with its medical characteristics, its way of thinking, its sports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effects. Thus, it is act as the cor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n college. The final aim is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fitness, and to protect and sprea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right way.

Taijiquan; cor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health promotion effect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urriculum assessment system

G852.11

A

1005-0256(2018)01-0072-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8.01.034

陈海鸥(1984-),男,广东徐闻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广东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广东 湛江 524023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23, Guangdong, China.

猜你喜欢
太极太极拳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世界,从此『太极』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太极马扎(三)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