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富余,曹 杰,常孝国,陈亦梁,赵益墨,陈 思
(1.哈尔滨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哈尔滨金融学院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哈尔滨体育学院 体育艺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两会”上首次提出“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1],这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对黑龙江省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黑龙江省利用冰雪资源、发展冰雪经济指明了方向。
文化和经济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文化可以是经济得以良性发展的根基,经济的良性发展又可以为文化的传播助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黑龙江省近年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推力。黑龙江省作为冰雪大省,具有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冰雪文化氛围,做大冰雪文化,做好冰雪文化,将冰雪产业的多个分支与经济发展进行有机融合,形成有力的、相互支撑的产业链化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的转型,激发出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内生新动力,为龙江经济的发展助力;另一方面也与党中央提出的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高度契合[2]。本文以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就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历史悠久,由于省内江河数量众多,水资源较为丰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在冰雪生态的自然生活中创造出了形式多样,如冰雕、雪雕、冰爬犁、冰灯等内容丰富冰雪娱乐内容,有着浓郁的、极具地方特色风情和艺术水准的冰雪文化和不畏严寒的、与天地作斗争顽强的人文精神内涵。把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的冰雪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推广冰雪文化的同时让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一条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行之路。开发、利用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用以拉动地域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也是黑龙江省多年大力研究和践行的一项课题。
1985年,举办了第一届哈尔滨冰雪节,哈尔滨冰雪节是以冰灯游园会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作为哈尔滨市每年冬季的一大冰雪盛会,至今已举办了34届[3],被誉为世界四大冬季冰雪盛典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冬季旅游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4]。黑龙江省举办了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国际大学生雪雕比赛等一系列围绕冰雕、雪雕艺术作品的比赛。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是世界三大冰雕赛事之一,至今已举办了32届。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已举办23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已举办10届,都已成为全球规模的正式雪雕比赛[5]。冰雪观光游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以冰雪大世界为例,2015年冰雪大世界共接待中外游客130万人次,营业收入逾三亿元。2016年只春节假期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6.9万人次,收入就有近四千万元。
冰雪运动是黑龙江人民冬季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冬季捕鱼、狩猎、伐木、窗花、冰灯、滑冰、滑雪、冬泳、冰上芭蕾等生产、生活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人们冬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造就了黑龙江省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6]。自获得2022年冬奥会申办权以来,我国大力普及全民冰雪体育运动,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计划[7]。黑龙江省一直以来对群众冰雪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很高,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冰雪体育运动。为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中央发展、推动群众冰雪体育的精神,在黑龙江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力推动下,将冰雪资源与问题活动相结合,每年冬季建设多个公益滑冰场、冰壶场等具有公益性质的冰雪运动场地供群众开展冰雪体育活动使用。开展了如滑冰、滑雪等系列比赛及冰上卡丁车、雪地徒步大赛、雪地迷你马拉松、趣味冰雪等数十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冰雪健身、娱乐运动。其中趣味冰雪系列活动是近年来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综合性冰雪活动[8]。滑冰、冰爬犁、冰上卡丁车、滑雪、雪地徒步、雪地穿越等冰雪体育运动不但可以用于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方面,同样可以将冰雪体育运动打造成冰雪体育运动产业文化,造就出旅游品牌,创造经济效益。
由于冰雪资源丰富,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冰雪运动体验游市场上占据很大份额。省内海拔1 000 m以上适宜建造滑雪场的山脉有一百多个,目前已建成以亚布力滑雪度假区为代表含S级雪场的大型滑雪场有13家,为冰雪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滑雪体验场所[9]。另有中小型滑雪场百余个,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众多不同需求的冰雪爱好者。
据黑龙江省旅游局统计,2015年冬,黑龙江省9个旅游热门景区的游客数量普增。只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2015年冬季开园至2016年初,两个月的时间,累计接待游客近13万人次,旅游收入近2 000万元。无论是人们对大众式的冰雪运动体验的热情,还是游客对冰雪体育运动的热情,二者都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有利抓手。
冰雪体育运动赛事是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元素。黑龙江省近年来举办过多场次含国家级和国际级的大型竞技性和群众性的大型冰雪体育运动比赛。如,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2007年世界花样滑冰大赛、2007年冰雪汽车赛、2009年的第二十四届大冬会、2015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冰雪越野拉力赛等重大冰雪体育比赛。这些赛事的举办一方面扩大了黑龙江省在冰雪体育运动方面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扩大了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辐射范围,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拉动了第三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的承办使亚布力这个位于哈尔滨周边的小镇声名鹊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北滑雪小镇逐步发展为国内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备、滑雪条件最优质的雪上运动场,旅游年收入实现上亿元。
承接大型体育运动比赛对城市文化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同时,大型体育运动赛事所需要的高规格比赛场馆、便捷的交通等相关的配套设施对城市的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都有深远的影响。例如第24届世界大冬会的召开,这是黑龙江省首次,也是我国首次承接举办的以大学生运动员为运动主体的国际性大型冬季运动综合体育比赛[10]。为了迎接大冬会,在体育场馆建设、城市交通建设方面黑龙江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大冬会对于黑龙江省也带来巨大的产出。大冬会的举办使得黑龙江省的冰雪体育场地建设、运动设施数量,以及城市交通、通讯等环境的宜居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冬会的圆满成功为黑龙江省无论是冰雪运动的提升还是冰雪文化的推广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推广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冰雪爱好者知道和了解了黑龙江的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开发了来黑龙江省冰雪游的潜在游客,使其旅游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目前,黑龙江省有以亚布力为首的几十家代表中国高端滑雪水平的滑雪场,它们具有环境优、设施全、服务好等特点,其中很多滑雪场已具备举办大型赛事的条件,部分滑雪场已经承接过国家性或国际性的大型雪上运动赛事。
各行各业要想长足稳步的良性发展,不断学习、深化创新思维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观光游览黑龙江省长期以来是冰雪游园式的揽客方式,需要变为文化性的主题游乐方式。黑龙江省的冰雪观光游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冰雪节、雪雕比赛、冰雪艺术展等游园的观光形式。以游客观赏冰雕、雪雕等冰雪创作艺术为主,形式比较单调,也拉大了游客与冰雪艺术的距离。哈尔滨冰雪节是黑龙江省冰雪观光游方面的标杆,处于排头军地位。哈尔滨冰雪节位列国际四大冰雪节之一,在园区规模和经济创收上的发展速度都很快,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黑龙江省冰雪观光游方面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冰雪大世界长期以来对于地方经济的创收主要还是体现在门票收入上。单调、封闭的观光游园式的游玩方式让游客容易造成看过一次就满足的感觉。这种形式很难对游客形成长期吸引力,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游客数量的流失。为避免这样的问题在今后发生,可以创新经营理念,突破数十年来只是通过在冰雪雕塑结构和样式上进行创新吸引游客眼球的方式。尝试将以冰雪大世界为首的冰雪艺术展览园区向着类似于迪士尼等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发展。将冰雪文化与冰雪娱乐联系起来,让冰雪艺术不再遥不可及。让冰雪文化与游客形成互动,加深游客对园区的印象与好感。
日本和北美、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加拿大、美国、挪威、瑞士等国的冰雪文化现代化开发要早于我国,且都具有各自的文化特色。例如日本的动漫产业兴盛,出现了众多广为人知、受人喜爱的动漫人物。札幌冰雪节就把动漫以及人气电动游戏元素融入到其中;挪威冰雪节中会引入“爱斯基摩”文化元素;加拿大魁北克冰雪节具有浓郁的法兰西文化色彩。黑龙江省可以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国家发掘冰雪文化方面的先进技术,吸取他们在发展冰雪文化过程中的精髓经验。把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冰雪文化之中,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在传播冰雪文化的同时,把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通过黑龙江的冰雪文化让世界认识中国,认识黑龙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黑土文化的热情和洋溢。为黑龙江省打造出一张耀眼的冰雪名片[11],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游客来龙江大地赏冰乐雪。
黑龙江省的冰雪体验游主要以滑雪旅游业为主,近年来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业发展速度非常快。无论是滑雪产业的收入,还是雪场的数量,增幅都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乏很多不足之处。除亚布力等少部分具有高、中规格和标准的滑雪场外,黑龙江省内存在大量低水准、低要求、重复建设的小型滑雪场。为了经济效益,一些地方一心只想急着抢占滑雪市场,只想短时间内收到经济效益。在缺乏周密规划、缺乏科学设计和专业施工的情况下盲目开发滑雪资源、建设滑雪场或滑雪度假村。缺乏现代化的经营手段和管理方法,有些甚至是简单建造一条初级雪道就挂牌营业了。而这些滑雪场往往设施简单、器材粗陋,存在极大的不安全隐患,由于缺少专业的服务人员,对于滑雪的教学和服务方面也跟不上。这样的滑雪场并不能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滑雪体验。特别是对于首次滑雪的初学者来说,不好的滑雪体验会让他们觉得滑雪不好玩,让他们感受不到滑雪运动的乐趣所在。在运动前,缺乏专业服务人员的指导,初学者很容易在滑雪的过程中摔倒,甚至受伤。如果这样,他们对滑雪运动还会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这会大大降低他们对滑雪运动的再次体验率,成为一次性滑雪体验者。这不但不利于我国滑雪人口数量的增长,也会降低黑龙江省在滑雪市场上的口碑和信誉度。另外,大量的重复建设也造成了黑龙江省滑雪旅游资源的浪费,消耗了自然资源、资金,分散了游客,这些均不利于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业的发展。
在新常态背景下,黑龙江省在管理和引导滑雪旅游业发展的工作上也要运用供给侧改革,合理规划省内滑雪场的布局[12],在对滑雪场的监管上应做好加减法。对滑雪旅游业应加大监管力度,制定行业入门标准。一方面,对于经营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的滑雪场/度假村加大帮扶和引导。对于只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不顾游客感受,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效用转化率低的企业进行停业整顿或者责令其关闭,净化滑雪旅游服务行业。另一方面,对顺应市场发展、有利于滑雪产业发展的滑雪场/度假村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利用上合并同类项,使各种资源在使用上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在区域内形成产业化、链条化,加大与国内开展滑雪旅游产业的省份。如吉林、新疆、内蒙等之间进行区域间合作,在技术上互通有无,在滑雪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流转上加大合作力度。运用供给侧对于滑雪旅游业进行改革能使黑龙江省的滑雪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黑龙江省承办过多项大型冰雪体育运动赛事,拥有符合国际大型冰雪赛事标准的高规格冰雪运动场地和场馆。黑龙江省具有承办大型冰雪运动赛事的能力,也具有较为丰富的承办经验。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与城市基础建设的改善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体育赛事也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推广,也可很大程度上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别是像冰雪体育这样观赏度高、受众人群多的体育赛事,对经济的拉动具有强劲的带动作用。
黑龙江省一直重视冰雪体育赛事的申办和承办工作,重视冰雪体育赛事对于龙江大地文化推广和冰雪文化的宣传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冰雪体育赛事对龙江经济效益的带动形式比较老旧,只是体现在企业冠名、门票收入,以及游客餐饮、住宿、交通等的消费上。在万众创新的新时期,黑龙江省完全可以凭借地理优势、地缘优势,在开发冰雪体育赛事上多下功夫,转变经营方式,把冰雪体育赛事与商业运营有机的联系起来,充分挖掘冰雪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要在赛前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设计和包装,提升赛事的商业价值。利用媒体多元化地开辟针对冰雪体育赛事的营销渠道,例如可以在赛事上加上文化和商业的标签,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赞助商。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可以通过互联网思维通过Web端和App端对冰雪体育赛事进行转播,吸引线上潜在观众和企业[13]。可以采用试观看和有偿观看等收费形式,加强冰雪体育赛事规模效益的产出。
冰雪文化是黑龙江省具有区域性质的特色文化。黑龙江省的冰天雪地是在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候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申奥的成功使我国冰雪体育运动迎来快速发展新时期,对于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到2022年,预计省内每年有2 000万人参与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并吸引省外5 000万人来到黑龙江省参与冰雪活动。黑龙江省将成为全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力军。“十三五”是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良机黑龙江省冰雪体育运动和冰雪产业也将迎来快速的发展。作为我国传统冰雪大省,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和冰雪体育产业正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兴起成为国家战略,随着民众消费升级和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千载难逢的机遇开始共振。发展冰雪经济,做强冰雪经济,努力实现新一轮突破,扩大推广冰雪文化的范围、提高冰雪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优化冰雪旅游质量都是发展冰雪经济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