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巫雅华 图/陈卫平
2018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关注塑料垃圾污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出发,高度重视民生工程的打造。
不同于食物和饮用水,塑料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虽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道塑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为什么塑料的使用会如此泛滥,民众习以为常,政府也束手无策?就是因为它太廉价、使用起来太方便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它带来的便利而无法自拔。为了治理“白色污染”,我国曾在2007年出台过“限塑令”,但执行的效果并不好,禁令最终变为一纸空文。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物流的便利,塑料制品的使用就更为泛滥了—— 因为网购商品的包装成为塑料污染的一大来源。
如何有效限制塑料垃圾的泛滥,进一步呵护生态安全?单纯的行政干预已然不够了,应从行政、科技和道德等多个层面综合发力,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保障、科技进步为助推,让道德和社会共识来发挥重要的约束作用。
行政层面,应进一步完善法律,通过产业规划、税收等手段,限制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同时,加大对塑料垃圾污染行为的惩戒力度。
科技层面,国家和企业要加大对塑料可替代物的科技研究投入,尽快寻找出容易降解、对环境污染小,且生产成本低廉的新型材料,逐步替代塑料的应用。
道德层面,通过国家的大力宣传和社会公益组织的积极推动,让全体公民都能形成这样的共识: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是不道德的、可耻的,而采取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是有道德、有涵养的标志。道德的力量在世俗生活领域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一旦形成了这样的道德观念,民众就会自觉理性地消费,尽量减少塑料制品使用,转而使用传统的手工业品或其他更为环保的替代物,同时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
也许,减少塑料垃圾污染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样,是一个难解的问题,但我们不应该对未来感到悲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国家、社会和民众的意志高度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相信能够妥善地解决好这一问题。
民生工程不可小视。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像解决扶贫解困、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百姓安居等民生工程一样,针对问题,尽快行动起来,抓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