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性体力活动研究

2018-11-26 00:37范江江
冰雪运动 2018年4期
关键词:体力步行交通

王 凯,范江江

(1.中国石油大学 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北京 102249;2.新疆财经大学 商务学院,新疆 库尔勒,841000)

1 引言

体力活动(PA)是指由骨骼肌主动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说法。PA是指在基础代谢(BMR)的水平上,身体机能活动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体力活动包括一般的体育锻炼、工作中的活动和做家务,以及交通性体力活动。

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1-5],开始认识到体力活动的不足[6],使其健康状态受到严重威胁。《全民健身计划》和全国学生的“阳光体育”工程项目得到了高度重视,群众锻炼效果也较为显著,对于增强大众健康、预防三高具有积极作用。全面推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阳光体育”活动[7-8],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各部门的互相交流沟通,如何让更多的群众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人们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9-11],提高免疫能力,预防与逆转慢性、代谢性疾病[12-16],让锻炼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需要我们研究新方法,创新思路。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较多,交通性体力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相关措施的改良促进人们交通性体力活动量的增加。

2 体力活动的测量方式

交通性体力活动是体力活动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汽车、电梯和上门服务遂心应手,交通性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体力活动对健康水平的影响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对于体力活动的测量方式,也越来越客观、准确、便携,科研工作者和商家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着力解决准确测量体力活动运动量的大小。

2.1 便携式肺功测试法

便携式肺功(K4B2)被认为是测量体力活动的金标准[17],在实验研究中经常担任校标的角色,但是由于设备携带的不方便性,对受试者的运动和正常技术发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2 双标水法

双标水法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人体能量消耗测量技术,是以稳定的同位素标记的水作为示踪物,通过稳定性核素氘(2H)标记水中的 H,用重氧(18O)标记水中和二氧化碳中的O,通过分析尿液中标记物的峰度值变化 ,了解机体的能量代谢情况,被认为是测量的金标准[18]。但是测量的间隔时间较长,测量经费较高,不利于大样本的研究。

2.3 加速度计测量法

加速度计(accelerometer)是测量加速度的仪表[19]。人体运动时,由于肌肉用力大小的不同就会产生运动速度的变化,即运动时的速度差,这个速度差在物理学上称为加速度。通过测量人体运动时的加速度,反映肌肉用力程度的大小,从而计算出运动时人体能量的消耗。由于其算法的不统一,对于同一运动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

2.4 问卷测量法

体力活动问卷测量法,是通过事后回忆的方式对以前活动量大小的测量,这样的测量误差较大,但是适于大样本的研究。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的性质、上下班的方式、承担家务劳动的情况、业余时间的活动、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以及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体力活动能量消耗量表间接推算出个体每天的能量消耗,可以判别个体每天的体力活动强度。体力活动问卷测量法较低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是其存在的较大问题,也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但近年来,随着网络电子问卷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体力活动问卷存在的一些不足。

2.5 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测量法

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在研究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检测体力活动的算法,通过计步器、心率、血压的测量,计算人体运动负荷的大小与能量的消耗。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几乎连儿童少年、老年人都是出门随身携带的必需物品。如果智能手机能够准确检测体力活动,那么,人们对于自己活动量的大小可以实时监测,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将成为现实。

3 交通性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与促进方式

3.1 影响因素

3.1.1 交通距离

为了到达目的地,人们在选择交通方式时,会在自身能力、时间和成本方面做出优先考虑,交通距离与所用时间和经济花费密切相关。交通距离是研究者首先关注的因素,研究[20]显示,在加拿大有一半的孩子一直都不会选择步行上学,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孩子从来都不骑自行车上学;家长认为学校离家太远,这也限制了交通性体力活动的运动量。也有调查表明,人们去某一目的地距离是其选择出行方式的主要依据,在2.5 km以内的距离会优先选择步行出行,在8 km以内的距离会选择骑自行车出行。对于我国国人交通性距离的调查还没有明确的统计调查结果,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是否一致尚待进一步论证。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公共设施的地理位置对人们交通性体力活动影响不显著。

3.1.2 土地混合使用

土地混合使用也是影响交通性体力活动的因素之一。土地混合使用是指将三种或三种以上土地使用方式相统一一起规划,使其在功能和结构上都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土地混合使用强调对土地资源的有效使用和密集式地开发,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有较大的提升。通过土地的混合使用,可达到住宅和上班地方的均衡分布,使上班地方和家的距离分布更合理。较少汽车使用的频率,增加交通性体力活动,为人们的健康做贡献。也有研究已经证实了土地混合使用对交通性体力活动有较大影响,现在人们较为一致地认为,科学地土地混合使用规划有助于人们更多地步行和骑自行车。

3.1.3 人口密度

目前有许多相关研究表明,社区人口密度与居民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总量成正比,不过也有部分研究发现,两者不存在相关关系。有研究显示,在荷兰,人口少于5万人的城镇,比人口多于5万人的城镇,人们使用自行车的人口比例低于33%。还研究记录了3 000名青少年两天的出行记录,结果发现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青少年步行的比率是人口密度最低地区的3.7倍。目前较多的研究认为,人口密度与人们步行和骑自行车的行为总数呈高度正相关。研究者认为,密度较高的社区使得人们生活、学习和上班所需的场地设施距离更近,在短距离交通方式上人们优先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虽然步行和骑自行车对青少年的肥胖数量有较大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均来自人口密度较低的美国,在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报道。不过,有研究者对我国南京的青少年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青少年的肥胖程度呈负相关。目前的研究显示出人口密度与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考虑到国情差异,人口密度和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3.1.4 步行和自行车基础设施

出行时交通设备的选择与经济基础、交通距离和时间成本密切相关,相比其他交通设备,步行对道路要求较低,只需有人行道等基础设施。有研究显示,有人行道和没人行道对人们选择步行方式有较大的影响,有人行道的地方人们选择步行的比率更高。人行道状况、交通状况和步行的舒适度等方面也是影响青少年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有针对成年人的研究发现[21],居住地周边的人行道每增加10 km,他们的交通性步行时间每周增加5.38 min。步行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低,与步行相比,选择自行车出行,需要交通具备自行车道、停车处等设施。

骑行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是人们是否选择自行车出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比如,设立安全的自行车专用道防止汽车与自行车的混行,可以减少交通事故,有助于人们提高骑自行车出行的意愿,特别是女性。如果有自行车停车点、遮风挡雨的设施齐全,也有助于提升人们使用自行车出行的概率。同时,提供公共或者共享自行车也可促进人们使用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增加交通性体力活动水平。现在也是共享时代,共享自行车的推出商家也层出不穷,ofo、膜拜、哈罗单车等,在大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也增加了人们出行的便利程度。温煦在《建成环境对交通性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进展概述》中提出,交通性体力活动是指除了专业体育训练以外的所有步行和自行车活动。因此,在实现交通目的的过程中,增加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的距离,是增加交通性体力活动的关键。

3.1.5 街道连通性和街道网络设计

现在城市的基础设施配置也在不断进步,公交车通行网络四通八达,与步行和骑自行车相比,人们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驾车的路线要求更低。城市街道网络的安全程度,可能会直接影响人们是否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出行,交通是否便捷、能否通车到达等因素是影响人们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驾车的主要因素。

城市的街道网络也是影响人们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有研究[22]发现,传统的城市街道网格布局要比郊区的蔓延式街道网格布局更易促进人们采用步行出行方式。这可能主要是因为:首先,规则式街道网格布局中的路程往往比蔓延式街道网格布局更短,使用步行或者骑自车的概率会增加;其次,规则式街道网格布局让行人和骑车人的多目的地的交通更便捷;最后,规则式街道网格布局规则,方向辨别清晰,而蔓延式街道网格布局容易让人迷路,易偏离方向,走向死胡同。

3.2 促进方式

交通性体力活动的研究是为了发展和设计有效的干预方案,提高人们的体力活动水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交通性体力活动的干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理论为指导设计干预方案;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检测体力活动并且实时反馈运动结果;通过测量体力活动与健康的指标,为国人提供合适的体力活动指南;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准确评估交通性体力活动的大小。

4 小结

交通性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较多。首先,个体因素。其中个体的自我效能被证明是体力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同时与身体健康水平、运动习惯、压力和心情,以及在运动中的乐趣和愉悦感的获得密切联系。第二,社会因素。家人和朋友的影响与交通性体力活动紧密联系,上学或者上学途中有同伴陪同,也是增加体力活动的有效手段。第三,建成环境。周围交通环境的改善,以及路边绿化面积等,与交通性体力活动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加强道路安全会促进骑自行车出行的数量,路边绿化环境舒适,步行上班的人数和次数也会明显增加。

猜你喜欢
体力步行交通
魔方小区
人类的收留
图说交通
水下作战用啥枪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