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黄璐璐
孩子看到高的地方,想要攀 爬,家长应该怎么办?
决定是否让幼儿攀爬,首先要从幼儿自身情况及个性特点出发。如果孩子胆小,不喜欢挑战,成人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并在一旁陪伴保護;如果孩子胆子大,喜欢有挑战性的活动,这是一件好事情。这说明:第一,幼儿具有挑战自己的勇气;第二,幼儿愿意尝试挑战自己;第三,幼儿的生活经验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表明其可以接受更高水平的锻炼。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判断是否支持幼儿攀爬。
●观察幼儿的着装是否利于攀爬。
●判断和检查攀爬的环境是否安全。一是成人需要查看攀爬物下的地面是什么材质的,一般来说,草地或塑胶地面比较适合幼儿攀爬;二是成人需要判断自己是否容易控制幼儿的攀爬高度,等等。
●在攀爬之前,成人应引导幼儿做好热身运动。
●在攀爬过程中,成人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动态。注意观察幼儿攀爬的动作模式发展到什么水平,判断这种水平是否利于幼儿继续进行这项挑战。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成人应及时给予适宜的指导。最重要的是,成人应注重培养幼儿在攀爬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危险时,及时向成人求助的能力。
孩子总是不畏危险,如何引导孩 子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
有些事情可能在成人眼中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在孩子眼里却非常有趣。在幼儿意识不到危险时,成人必须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口头语言教育。当幼儿出现危险行为时,成人应立刻用语言进行直接的引导。
●借助绘本和故事进行教育。可以利用绘本,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某一危险动作自创小故事,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借助动画或视频进行教育。成人可给幼儿观看有关安全教育的宣传片、动画片,给予幼儿直接的视觉刺激,激发幼儿形成安全意识。
●环境创设引导。成人可在危险区域设置与危险行为有关的环境标志,如在较高的台阶上挂上禁止攀爬的图片,等等。
●行为示范,以身作则。当幼儿出现某些危险行为时,家长可以示范正确的行为方式给幼儿看。
●尝试性体验教育。在以上方式都行不通时,成人可以创设真实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环境让幼儿有真切的危险体验,从而帮助幼儿形成安全意识。
●危险行为记录与分析法。成人可将幼儿的危险行为通过拍照、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事后与幼儿共同探讨这些危险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引导幼儿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
在户外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成人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户外活动开始之前,向幼儿介绍设施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可能存在的危险。
第二,在户外活动开始之前,成人应引导幼儿讨论并制定好游戏规则。
第三,强化幼儿求助意识。
第四,在户外活动结束时,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对幼儿做得好的方面加以鼓励,同时,与幼儿共同分析做得不好的地方,并寻求方法加以改正。
第五,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小技能和小方法。
如何处理好满足孩子的探险欲和 安全之间的关系?
在运动时,大人担心孩子的安全,会限制孩子。孩子却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情,做出让大人紧张的危险动作。究竟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成人要转变观念,给幼儿探险的机会。幼儿的天性就是喜欢探险的。其实在活动中,幼儿难免碰一碰、摔一摔,但是成人的保险行为却会让幼儿失去探险的权利,不能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这样对幼儿来讲得不偿失。
●为幼儿创设适合探险的环境,减少安全隐患。比如在户外活动中,成人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相应的安全引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提醒他们由易到难地进行户外活动,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存在危险的器械。等幼儿逐步具备安全防范意识时,再进行一些有挑战性的户外活动。成人一定要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进行探险或冒险。
●放手与防护并不矛盾。我们要把户外营造成孩子们可以进行多种体验的愉快的空间。有着高低错落的地面、流水、草丛、树木的户外,对孩子而言,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玩的空间和发现的空间。这样的户外活动,可以提高其运动技能,打下科学理解自然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创造性、判断能力及社会生活能力。
孩子一进行户外运动,常常会忘 了时间,如何培养其时间观念?
●制定时间安排表,帮助幼儿形成时间观念。成人和幼儿共同讨论制定外出活动的时间表及规则,并且双方要同意执行,不遵守则会有一定的惩罚。
●在户外活动中,成人应充分给予幼儿自由支配的时间。在活动接近结束时,成人应对幼儿进行提醒,并给幼儿预留时间让他尽快完成游戏。回家后,成人应对幼儿遵守时间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强化其遵守时间规则的意识。
●奖惩分明。当幼儿不遵守时间时,成人可以减少幼儿下次游戏的时间作为惩罚,帮助幼儿形成时间观念。
天气欠佳时,如何安排户外活动?
天气不佳时,室外运动确实会受到限制,但是现在住宅区周围一般会配有相关的运动场所,成人可以带上运动装备和雨伞、雨衣等防护装备,让幼儿参与活动。当然,也可选择室内运动,以下是进行室内运动的几点建议。
●在家中创设适宜运动的游戏场地。可以利用走廊、地下室等宽敞的场地进行跳绳、拍球、跑步、跳跃等运动;可以利用家里的空余场地进行钻、爬等运动;可以在床上进行翻、滚、匍匐前进等动作的锻炼,等等。
●投放一些低结构的材料。通过操作材料、变换材料的使用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做一些亲子小游戏。比如,捉迷藏、剪刀石头布、木头人等。通过亲子小游戏进行运动锻炼,一方面可以增强亲子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
●简单的运动操也是不错的选择。成人可以到网上下载运动操,和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唱唱跳跳,达到运动的效果。
想鼓励孩子进行户外运动,但不 知道让他玩什么、怎么玩?
首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体状况、动作发展水平等,为幼儿选择一些合适的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其次,鼓励幼儿自己选择和创造户外活动的内容,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积极挑战;让幼儿自己决定玩什么和怎么玩,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成人带幼儿出去玩球时,可以鼓励幼儿探索球的多种玩法,同时提出一些有难度的玩法让幼儿去挑战。再次,增加户外活动材料,成人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低结构材料,活动中幼儿可以随意选择、组合,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户外体育游戏,在游戏中思考,创造出一物多玩的活动内容。比如,玩球时,成人可以携带一些其他辅助性的材料给幼儿操作。最后,成人可以以幼儿同伴的身份参与游戏,增加活动游戏人数,陪同幼儿一起游戏。比如在“玩球”活动中,可以采取两人对抛对接、比赛等活动形式。
孩子每次都做同样的运动,并且持
续很长一段时间了,家长是阻止,还是顺其自然?
首先,成人要了解幼儿喜欢重复同一运动形式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幼儿缺乏丰富的游戏经验,且不愿顺应新的信息和想法。如果是这种原因,成人需要适时地介入,合理地引导,帮助幼儿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当然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幼儿在活动中思考、探究,在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经验水平来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这个时候,成人最好做一名安静的观察者、记录者。成人可以从幼儿的注意力、投入度、游戏时间等来观察幼儿的运动活动,如果幼儿是真的热爱这个运动的,那成人就不要着急干预。其次,当幼儿出现倦怠的时候,成人也不要直接阻止或直接引导幼儿玩别的游戏。更多的是让幼儿来选择,如果幼儿有自己想玩的那最好;没有的话,成人可以引导幼儿在现有游戏的基础上,通过增添材料等方式来增加活动的难度和挑战性。最后,大人要學会等待,等待幼儿的自我发展,不要急于求成,急于改变。
如何把握合理的运动频率?
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来了解幼儿的运动频率:一是观察幼儿身体机能的外部表现,如幼儿的面色、呼吸、出汗、动作情况等。二是直接询问幼儿感受,了解运动频率。同时,作为成人,我们还应了解一些相关概念,如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家长要合理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如通过变换情景、变换动作来调控运动负荷。当发现孩子的运动负荷偏小时,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到不同的游戏活动中去,以此调控幼儿的运动负荷。在各种体育技能中,快跑、跳、攀爬等相对运动量较大,平衡、走、骑车等活动运动量相对较小。
如何整合运动发展点与运动兴趣, 使孩子在运动中获得发展又不失兴趣?
首先,家长应了解幼儿此时的身体状况、运动发展的关键期、运动发展水平等,据此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项目。运动项目的选择应考虑运动难度,最好设置在幼儿运动的最近发展区,幼儿既可以完成,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设计的运动内容情境应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喜欢的。比如,幼儿都比较喜欢故事,因而在发展运动技能的活动中,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幼儿的兴趣。再次,在活动开始前,应为幼儿准备良好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对材料的喜爱之情。最后,在活动陪伴过程中,家长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状态,及时调整活动内容,调控幼儿的运动负荷。
爸爸妈妈看过来
不同的运动发展期,适合不同的运动。
3~4岁:让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运动技能,如抱物单腿站立、侧爬、双腿跳台阶、单手推球、跳跃障碍物、单侧平衡、单腿轮换原地跳、单臂吊挂、立定跳远、踢球、抱物单腿跳等,还可以做撕纸、折纸、捏橡皮泥、拼插玩具等练习。
4~5岁:练习做引体向上,双腿跳上台阶,单、双腿向后跳,多变向跑,拍手走,双手高举投掷,单脚跳,立定跳远,立定摆臂跳远,双手拍球,跳障碍物,原地跳起,跳绳,举重物,玩拼图玩具,学剪纸、折纸等。
5~6岁:运动技能的学习可以相对复杂一些,在身体机能方面要做好上学的准备。如练习变速变向跑,仰卧起坐,单腿下跳,马步托物坚持,俯卧撑,单腿向上跳,前滚翻,跨障碍跳,跑跳结合训练等。教孩子将剪纸、折纸和绘画结合起来,学做粘贴画;玩弹玻璃球;用筷子夹小豆等练习手的动作协调性。
爸爸妈妈应把握的5条原则
●相信孩子具有天生的学习能力。
●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相同,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适时协助而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