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财务处陕西西安710049)
高校食堂物资的采购工作关系到饮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也是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食堂物资采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和有效的管控机制,食堂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食堂物资采购的管控机制和方法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其他主体物资采购相比较,高校食堂物资采购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因此,从内部控制角度来研究我国高校食堂物资采购管理时,有必要对高校食堂的物资采购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我国高校食堂物资采购呈现出如下的显著特征:
(一)采购种类多,数量金额大。高校食堂日常使用和消耗的物资种类较多,包括主食、副食、蔬菜、低值易耗品等,涉及品种上百种。为有效提高饭菜质量和满足学校师生的各种就餐需求,采购部门每天需要根据库存量采购食堂所需的原材料,因此采购的数量及品种比较复杂且繁多。据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高校食堂的数量已超过一万五千多个,食堂物资采购金额每年约二百多亿元。
(二)采购频率较高。相比于其他行业的物资采购,高校食堂物资采购呈现出采购频率相对较高的特点。食堂每天消耗的蔬菜、牛奶以及鲜活产品等食材需要保证产品的新鲜,为保证食材的质量,采购部门需要每天从供应商或者市场上采购物资。对于食堂消耗的大宗物资,由于食堂的库房空间有限,采购部门也需要不定期向市场采购物资,以确保物资的采购质量。
(三)采购方式灵活。高校食堂物资采购种类较多,不同的物资其采购方式应该是不同的。对于大宗物资,比如大米、食用油、面粉等,适宜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选择供应商,提高供货质量。对于品种杂、用量散、金额小的物资,宜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可以在价格和服务上占有优势,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物资采购的效率。对于零星物资,可以采用到市场询比价方式进行采购,以便及时购买食堂所需物资,保证食堂物资的及时供应。综上所述,高校食堂物资采购需要根据物资的属性来选择采购方式。
高校食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提高高校食堂的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尽管各高校在食堂物资采购方面也做了不少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但在实际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建设不到位。
1.机构设置不合理。高校食堂采购的工作人员较少,组织机构相互制约的机制还未建立,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现象依然存在。食堂物资的采购一般涉及使用者、执行者以及监督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执行者和监督者并没有完全分离,导致不能对食堂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有效监督,从而有失采购的客观公正性。
2.采购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采购员作为食堂物资采购行为的执行者,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需要掌握与采购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熟悉各项物资的特性、质量判断标准以及市场行情和价格趋势等。然而目前我国高校食堂的采购队伍基本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高校食堂物资采购过程中成本的控制和突发问题的处理。
3.采购制度不完善。高校食堂物资采购涉及的环节和人员较多,绝大部分高校在食堂物资采购方面都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采购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也不成体系且很少涉及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采购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采购工作不规范,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预期的管控效果。
(二)对风险评估认识不高。高校食堂物资采购工作的关键环节是物资供应商的选择和确定。在选择和确定供应商时,需要考虑的风险主要有供应商的交货能力、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以及供应商的后续服务能力等。由于食堂采购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因此对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点和应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的认识还不够。
(三)内部监督力度不够。食堂物资采购的监督工作涵盖于计划、预算、采购、验收以及付款等环节,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目前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审批缺乏有效的监督,标书的规范性、法律性也缺乏监督,大部分监督只停留在采购过程中的评标环节,内部监督力度不足。
高校食堂物资采购涉及的环节较多,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食堂物资采购内控机制,以规范食堂物资采购全过程,促进采购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加大采购内部环境建设力度。
1.规范采购部门的机构设置。设置采购部门时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严格执行物资使用部门、物资采购方案的决策部门和物资采购任务的执行部门相互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采购工作的各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效地避免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舞弊行为。
2.加强采购队伍建设,促进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高校应制定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采购人员进行内部学习或者外出培训,加大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教育的培训力度,同时对其培训结果和效果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挂钩,激发采购队伍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采购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工作质量、效率的提高,为各项物资采购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人才保证。
3.不断完善采购管理制度。食堂物资采购涉及的环节较多,采购金额较大,容易引发采购舞弊。因此学校应对采购的各环节进行梳理,建立和完善食堂物资采购管理的规章和体系,做到有章可循,从而从制度上预防采购舞弊行为,提高采购工作的质量。
(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将采购各环节的风险降至最低。高校食堂物资采购包括采购计划、采购预算编制、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签订、物资的配送和验收以及付款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学校应对采购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建立风险清单,并根据识别出来的风险建立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规避风险,将风险降至最低。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规范采购业务流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利用这些信息技术,高校食堂可以使用智慧食堂管理系统,实现高校食堂物资采购、货物验收、物资消耗、产品出售、师生满意度调查为一体的智能化管理。智慧食堂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用工数量,降低用工成本和食堂运营成本,提升食堂的管理绩效。食堂物资采购环节作为食堂运行的重要环节,可以将采购的各环节融入到智慧食堂管理系统,各食堂厨师根据每天的产品出售量向系统下达生产任务,系统自动分解为各种物资的采购量,食堂采供部将各种物资需求量进行汇总后将该信息发送给物资供应中标单位,供应商根据供货单将物资送至各食堂,各食堂保管员确认送货单即可,系统自动办理入库。同时在系统中设定食堂的保管员和食堂经理不能对单据进行手动调整。将采购流程信息化,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在食堂物资采购各环节的有效落实,促进食堂物资采购流程规范化。
(四)强化内外部监督机制,规范采购行为。强有力的内外部监督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采购行为,促进物资的合理采购和采购效率的提高。学校应在食堂物资采购的申请、审批、采购、验收等环节加强内部监督,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需要将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进行有机融合,重点对采购的重要环节进行专项检查,以规范采购行为。在强化内部监督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采购信息披露的方式来加强外部监督。学校应将食堂物资的招标过程、结果和每天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在校园的公共区域以一定的方式向师生公开,接受师生的监督,以提高学校食堂物资采购的透明度,增强师生对食堂的信任度。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食堂物资采购在高校后勤正常运行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食堂物资采购关系着学校食堂日常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以及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堂物资采购内部控制机制,才能规范食堂物资采购行为,防范和控制采购风险,促进食堂物资的合理采购,从而有利于采购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物资采购成本的降低,为师生提供健康、安全、优质的饮食保障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