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红 刘 瑛 赵 贺
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
李胜红 刘 瑛 赵 贺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综合分析当前大学体育发展状况,对学校体育的内在机理加以分析,科学合理地构建体育健身能力培养机制。
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实践
给予教育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并培养大学生素质与能力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样是大学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课改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高等院校体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学思想尚未改变,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情况始终存在。另外,受教学环境与条件的限制,实际的教学环境受到了影响,致使大学体育工作始终是高等教育的弱点。由此可见,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促进素质教育开展,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适应人才质量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转型需求。在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文化逐渐发展成推进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而体育文化也受到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回归本性[1]。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大学生体育健身能力备受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大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传承体育文化的一种能力,在社会体育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必须不断增强学生的健身素养水平以及能力,才能够使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更好地发展。
另一方面,适应高等院校体育发展内在需求。高等院校体育是为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提供服务的必修课程,伴随学校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体育教学也逐渐发展成素质教育重要的推动力。而创新教育和能力教育在学校培养中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高等院校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所以也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时代发展需求,同样也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内在需求。为此,必须适当地增加大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构建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育模式,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提高其健身能力,为综合国力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1.1基础健身能力教学
众所周知,大学体育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与技能锻炼,仍需不断拓展和延伸,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品质,以实现体育教育内涵的全面扩展[2]。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本土化内容,并始终贯穿健康思想教育,对体育保健常识以及运动技术予以熟练地掌握,对学生最基本的体育素质和技能进行培养,进而为健身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1.2运动技术技能的有效利用
大学体育教学应突破体育课堂的限制,延伸到体育课外训练、俱乐部与体育竞赛等场所开展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育空间的有效拓展,能够使学生的体能以运动能力不断提高,感受娱乐并欣赏,对学生体育健身运动能力加以培养。
2.1.3全面创新综合体育实践能力
大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应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桥梁基础,有效拓展体育教育时间,借助不同类型健身团体组织以及俱乐部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进行培养,并使其形成体育消费意识以及参与意识,为学生个人体育专长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帮助,践行健身理念,保证生活方式的健康性[3]。
2.2.1课堂教学机制
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能够对学生健身技能培养的同时,不断增强培养健身能力的时效性以及规范性,促进学生健身能力的有效增强。在实践过程中,应将体育文化欣赏教学内容融入到基础教学中的健身运动知识教学中。这样一来,不仅学生可以对健身知识进行学习,同样可以了解课程体育欣赏文化方面的知识内容。
2.2.2体育课程机制
一般情况下,大学体育课程中涵盖了必修课、课外体育与选修课等多种内容。当前,体育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中具体涵盖了三大模块:
第一,民族体育文化教学模块[4]。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其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体育文化现象形成初步地了解。在此模块中,主要有体育文化欣赏、中国体育文化和健身等相关课程。
第二,校园体育文化教学模块。主要的目的是为已经完成基础教学学习学生所提供的选修课程。校园体育文化教学模块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概况,使其文化认知能力不断增强。
第三,城市体育文化教学模块。该模块课程同样处于选修课程,主要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其参与城市体育文化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2.2.3突显教学思想
体育活动机制属于延伸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可以借助教学网站提供教学大纲、教辅材料以及教学课件,进而在课后进行自我健身,并且积极参与到健身俱乐部与班级活动中。此外,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组织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以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增强[5]。在此基础上,可以每个学期以学生为对象,举办体育文化知识讲座,以保证学生视野得以拓展。每年度可以确定主题体育文化活动月,制定不同阶段的全民健身计划,以专题讲座与运动竞赛等形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体育文化知识,了解体育文化之间的差异,切实感受体育文化之间的矛盾,采取体育文化的实践措施。
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机制实践在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综合考虑体育实践能力培养机制设计思想,明确宏观体育地位,并获取相关单位的大力配合以及支持。与此同时,贯彻落实学生资助分层学习,并推进课内与课外一体化体育教学,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理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导师制的教学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健全的大学体育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培养学生的大学体育实践能力,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结合大学体育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设计思想,能够对大学体育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予以深入地了解,综合衡量学生状况、爱好与兴趣等,将课程体系、活动体系以及教学体系作为核心构建能力培养机制,形成体育实践能力教学思想。在导生制、EDP教学模式与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展开深入地探索与实践[6]。与此同时,应适当地增加大学体育实践课程的数量,在开设新兴项目的基础上,重视本土化项目的开发,对原有项目加以适当地改造。除此之外,还应形成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以及结合大学体育理论、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为实施大学生健身能力培养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缺失已经成为知识时代的显著问题,尤其是身体素质指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为此,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十分有必要,并在构建的过程中,明确设计思想,形成能力培养机制,积极采取实践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强化大学生自身的体育健身能力。
[1]刘剑.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J].体育科技,2011(4):142-145.
[2]王林淳.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8):65-66.
[3]张永翰, 李仙艳.滇中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体育时空,2017(6):190.
[4]胡才麟, 刘学谦.对科学健身方法的放松活动的研究与分析 ——以广州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5):96-98.
[5]唐雪姣.大学体育选项课程创新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文史博览(理论),2011(6):85-87.
[6]金晶.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Fitness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LI Shenghong, etal.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037009, Shanxi, China)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4041011-3。
李胜红(1986—),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