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容卉
摘 要 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相应的人才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以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调研为基础,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校企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建设改革。本文总结了此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近年来工业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电力、电子、机械、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广泛使用各种先进生产设备,这些大型装备和系统在运行中的测量、监视、调节与控制无不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息息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且这些生产设备大多价格昂贵,种类繁多,更新换代较快,对从业人员在知識、技能、素质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就需要大批高素质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从事设备系统的生产、操作和维护工作。目前的就业市场上,企业高级技工人才的缺口仍然很大,现阶段职业教育还无法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现象,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线生产、安装、运行、调试、维护等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现以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总结学院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适应企业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
1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目前就业市场现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未来3~5年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以企业用人单位、已毕业学生、不同工龄群体为调研对象,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1)目前从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作的性质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①从事研究型工作(需要攻读更高学位。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②从事工程型工作(主要从事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
③从事应用型工作(主要从事工艺实施、设备调试运行维护、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控制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2)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
(3)目前电气自动化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人才和初级人才都比较缺乏,尤其是从事电气自动化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还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目的
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分析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确定电气自动化专业职能标准,通过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依岗位技能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及课程与能力之间的联系,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根据职业能力需求及工学结合要求进行课程重组,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4门核心精品课程,推动和引领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2.2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形成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师队伍,同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及高级技术工人作为兼职教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2.3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核心技能培养
以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主线,紧贴社会需求,建设一个能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进行学生专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又能进行电气类产品生产应用技术及新技术培训推广的高水平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示范型、开放型、共享型的实训基地。重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电气控制系统及设备的开发、改造、维修、操作技能,使该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直接与企业对口。
3专业建设过程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采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质量。
实行“双证书”教育,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的岗位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以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通过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特色。培养方案要能体现出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使学生毕业时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探索并初步形成素质与技能并重、工学结合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实现毕业生职业素质好,创新意思强,具备解决生产第一线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3.2课程体系改革
贯彻“职业技能导向”、“案例教学”和“项目任务驱动”的建设思想,继续强化实行以做为主的教学方法,将实际工作中的施工技巧、案例和项目融入到教学当中去,使课程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进一步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训教学要充分引入各相关企业的新技术培训的内容,围绕专业岗位的核心职能,采取分解量化的方式,精讲多练,将职业技能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导向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课程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简各课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压缩高职学生不必要学习的内容,增加能够强化培养专业能力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或考证所需要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重组、整合这些内容,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
实践课程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对于锻炼学生能力的意义是很重要的,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该按期更新,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新度,锻炼发挥学生的潜力。毕业设计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是使学生在实习的公司中参与某个项目开发的整个流程,以此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如果没有条件,老师可以效仿公司的开发流程,让学生真正在毕业设计中得到锻炼。另外要多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争取在上海市星光杯比賽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种比赛项目中锻炼能力,一展风采。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进一步推行综合性考核,在考试分数的构成中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尤其专业课程,要理论与实操测试二者结合起来,客观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考证有关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紧密地与考证考核内容相结合,以考证合格率为指挥棒,强化辅导,提高合格率。
3.3加强实训建设
本专业拥有电工四级、三级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该中心拥有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电子类、电气类、控制类实验室,为采取灵活的“学训结合”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原教学计划中在第五学期集中进行的实训,分散在二、三、四学期跟随专业课的学习中进行,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消化了理论知识,最终在第五学期再集中实训,使学生更熟悉地掌握了训练内容,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
在目前学校实训中心的建设基础上,我们与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等大型企业签订协议,通过校企共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训练基地,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生产实习。通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磨练提高技能,使学生切身感受生产环境,提高学生对工作、对岗位认知的全面性,缩短了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核心。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满足专业师资需求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优秀专业教师为目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为了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培训和教科研活动,大力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使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在骨干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师资梯队的建设,保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师多参与工业企业实践、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尽可能进行学历进修,认真执行教师以老带新制度,强化优秀教师的传、帮、带,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锻炼和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另择优聘请行业技术专家或高等技师作兼职教师,共同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
4总结思考
本次专业建设主要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实训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建设,其中课程体系改变最大,精简了理论课程,强化了实践性课程,并且改革了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整学期的学习过程考核,加强理实一体化学习,工学结合,培养出掌握电气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各种电气设备及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备供配电、各类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设计、调试、维护、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