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厦门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因素探析

2018-11-24 13:42陈羡珍
北方文学 2018年26期
关键词:探析影响因素高职院校

陈羡珍

摘要:随着区域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倾向于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通过专业集群化的方式培养掌握多专业方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面向市场,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提高办学效益,形成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然而,专业群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厦门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群时应认真考虑其影响因素,经過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论证后,才能着手组建迎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要求的专业群。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影响因素;探析

一、厦门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闽政[2015]46号),加快发展厦门市现代职业教育,厦门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6月6日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厦府[2016]188号)。意见提到将“重点规划建设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和现代都市农业等一批千亿产业链(群)急需的专业群,计划到2020年,建成10个对接产业的专业群和50个服务产业的特色专业”[1]。由此,厦门高职院校开始积极申报专业群建设项目。在2016年和2017年公布的“福建省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名单”中,厦门高职院校共有12个专业群建设项目获批,其中涉及的类别包括文化创意、软件信息服务、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旅游会展和航运物流。由此可见,厦门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不仅起步晚,而且建设的类别也较为局限,还有一些对接千亿产业链急需的专业群尚未被踏足。

二、厦门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意义

(一)构建专业群是厦门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区域产业转型的不断升级,厦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不断诞生,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高职院校的专业(群)设置也需要不断更新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专业群是由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相关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群体[2],集聚了相近相关专业的师资、实训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具有滚动发展的力量,专业群的更新与发展可以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通过灵活调整专业方向,拓展整合相近或相关专业来实现,这增强了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提高了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构建专业群是厦门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厦门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群,通过群内专业基础共用、资源共享可以极大地节省专业建设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由于专业群内的各专业学科基础相近,其课程、师资、实验实训基地等资源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共享共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止由于专业设置分散而造成资源闲散现象,使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由分散到集中,可极大地节省专业建设成本,也使高职院校能集中精力办学,提高办学效益。此外,专业群内的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而且也能够学到相近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岗位迁移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

(三)构建专业群是厦门高职院校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途径

专业群的建设强调通过核心专业的带动和专业之间的依赖和促进,形成合力,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3],促进专业群的整体发展。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实力较强,建设经验较为丰富,而其他专业的建设目标相对一致,专业基础相近,因此可以在核心专业的带动下,整合课程、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发挥集群优势,加快重点专业与品牌专业的建设,促成高校办学特色。

三、影响厦门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因素探析

专业群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却又具有重要的意义,厦门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构建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构建专业群时应认真考虑其影响因素,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论证后,才能着手组建迎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要求的专业群。影响厦门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区域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和数量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模。随着区域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断提高,产业之间的集群化现象愈加普遍,市场所需求的不再是只对应某个产业岗位的专门人才,而是对产业群内的相关岗位知识和技能都有所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产业群来构建与其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专业群,培养掌握专业群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厦门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群时,也需要考虑厦门区域市场需求状况,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关注朝阳产业,尤其是千亿产业链(群)的发展情况。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分析论证后,厦门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考虑是否构建可对接这些千亿产业群的专业群。

(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个体能力是专业群建设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展开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支撑。这类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授课能力,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真实的企业工作经验,能够很好地完成专业群内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在这支师资队伍中,应该要有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其中,专业带头人是这支队伍的核心,也是专业群构建的组织者,其对前沿技术的把握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将影响着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方向;骨干教师是这支队伍的根基,也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其专业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了专业群的发展质量。因此,选好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配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努力汇集优质师资力量,发挥优质师资整合优势,是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实习实训条件

实习实训条件为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环境和设备,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岗位训练创设场所和氛围。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条件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主要场所,在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并影响着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生成的重要环境,也是专业对接产业的桥梁,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中见习、实训、实习,能够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执行真正的工作任务,践行专业理论知识,锻炼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拉近学校与企业距离,实现教学与就业接轨,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群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和专业建设的支撑性要素,承载着学生“学”与教师“教”相互作用过程中传递的信息总和[4]。专业的集群化必然造成各专业课程的交汇和课程资源的融合,专业群的构建需要一套能促进各专业协同发展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此套课程体系应涵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群内各相近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以及专业拓展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专业群内知识迁移能力。但是,如何整合各专业的优质课程资源,构建使各专业都能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群时需要认真思考的因素。

(五)专业群的管理方法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应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专业群的构建过程是否能够顺利高效地展开。专业群内部人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经费分配、课程资源和科研成果的共享等,都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作为支持。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助于实现专业群内部人员分工、合作的高效性,保障任务得以及时顺利地完成,对于科研工作的协调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科学有效管理方法的指引下,专业群内成员的积极性会得到激发,各种生产要素也能够极大地被调动起来,形成合力,促进专业群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专业群的构建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促使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效益,形成办学特色,对高职院校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厦门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专业群的建设,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分析影响构建专业群的因素,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专业群建设规划,逐步推进专业群建设进程,实现特色办学。

参考文献:

[1]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Z].厦府[2016]188号.

[2]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办学特色[J].嘉兴学院学报,2001 (07):90.

[3]易新河.高等職业院校专业群建设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6):67.

[4]周劲松.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及其资源要素结构[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 (1):119.

猜你喜欢
探析影响因素高职院校
VR阅读探析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