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海青
摘要:被王灼称赞“本朝妇人文采第一”的李清照,涉酒词将近一半,但她并不能如男子般肆无忌惮地喝酒,时间受到限制,集中在黄昏和夜间,行为活动受到更多限制,她的酒词呈现出与宋代男性词家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清淡雅致。她不是酒筵的陪衬,一切是她的陪衬,她以女子之心写女子之情,在词中呈现一个饮酒“雅女”的主体形象。酒作为客体映衬词人的风韵气质,是李清照风流雅致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易安词;酒;女性主体
一、易安词的酒形
一曲新词酒一杯,宋词与酒密不可分。在宋朝酒业繁荣的环境下,有着“丈夫气”的闺阁女子李清照循着陶渊明的雅兴“东篱把酒黄昏后”,学着李白的豪爽“金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行乐赏花,喝些小酒,以浅显通俗之语作清丽婉约之词。
按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包括存疑之作在内,李清照词共64首,涉酒词共30首。李清照在词中呈现“饮酒”词语有:酒、绿蚁、酒樽、酒杯、酒盏、玉酎、觞、醉、小酌、酒朋。包括酒名、酒具、酒态、酒事。
从李清照词中看,酒词几乎占了一半。除了佳节宴饮、祝寿、送别以外,平日也会饮酒赏花赋诗,甚至出游的时侯,也有酒相伴。但是她喝酒的时间是有限的,几乎都在黄昏和夜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阑歌罢玉樽空,青缸暗明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喝酒都是在黄昏或点灯的时候了。除了佳节宴饮、祝寿、送别、出游会在白天,《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日暮是傍晚时分,已经沉醉准备回家,说明喝酒是早于傍晚时分的。晏殊《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缭乱。”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都是“午醉”,有酒辄饮,甚至通宵达旦,时间的跨度和随意性远远超出了李清照的范围,但是李清照的饮酒是在礼仪规范之内。
在李清照的酒词中,一切都是她的陪衬,她几乎是唯一的主体。她描写饮酒的原因,备酒过程的乐趣以及酒后的姿态,饮酒过程却写得比较少。“不怕风狂雨疏,恰才称,煮酒残花”是对往昔闲适生活的回忆,她在煮酒的过程中享受这份舒适。在她的词中,她是活动着的,不是安静地等着喝酒,也不是歌舞劝酒的风尘女子,在一系列的动作中获得满足,她是支配酒的主人,而不是和酒一样处于被欣赏和被支配的角色。不同于这些席上劝酒的风尘女子,她是“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里不堪相思之苦,又有陶渊明遗风的把酒赏花的雅女,她是“险韵诗成,扶头酒醒,”的妙笔生花的才女,她不能用“红巾翠袖”这种被借代的手法推挤到第一以外的位置,她就是情感饱满丰富的主人公。她不会像男性词人一样描写女子醉酒后的红颜和眼里的流波,更不会写捧觞劝酒的如玉的手指,在她笔下的主人公形象,不是像物一样的欣赏对象,而是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不食人間烟火的多情女子形象。
二、易安词的酒情
诗词里的酒几乎都是男人喝光的,女人浅尝辄止,细微的幽愁却散发出另一种细腻动人的词兴。易安词的酒随着李清照的人生越来越浓烈,从少女时期的天真清爽,为人妇的孤独寂寞,南渡后因夫亡家破国残变得悲凉苦涩。酒词的情感也随着李清照的人生经历由浅而深,由淡而浓。
早期的酒词整体婉丽素雅,既有少女般的清丽爽朗,又有思妇的寂寞黯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早期的作品,南宋黄升的《花庵词选》题作“酒兴”,词中皆由“沉醉”二字而发,继而“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处处不徇常理,不讲道理,竟与鸥鹭争渡,酒醉路迷的天真少女与惊飞的一滩鸥鹭搭配成一幅意兴阑珊的黄昏晚景,酒意流畅,随性爽朗。以白描的手法剪取了一段宋朝黄昏平淡清秀的时空,她的身影摇摇而入,曳曳而出,人与舟与花与鸟皆栩栩如生,她不只是酒醉,还是心灵的自由之醉,和那惊飞的鸥鹭一样飞上青天,清爽明净。婚后的酒随着对丈夫的思念,变得孤单冷清起来,《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南渡前思念丈夫的词作,赵明诚不在的日子如同此浓彼薄的香雾一般缓慢,重阳佳节也不能相聚,她便学陶渊明的雅致,一边把酒,一边赏花,菊花的清芬在衣襟里萦回,但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花香虽浓,却不能传送到所思之人那里,相思之苦使精神憔悴,面容消瘦,神形俱瘦的形象和东篱的菊花神态合二为一,令人痴绝。此时的酒是因为思念丈夫的孤寂引起的愁绪想借酒消愁,也是东篱之菊招来的雅兴,但是结尾一句“人比黄花瘦”,说明花间饮酒的惬意也不堪相思之苦。
人多了一分相思,花多了一分愁,只好再添一分酒。晚年在经历了夫死家亡国残的灾难后,社会、国家的命运齿轮碾碎了她的幸福,她却只能被动地承受,酒也变得浑浊苦涩。《声声慢·寻寻觅觅》凭空而起的寻觅,一无所获而终,内心“凄凄惨惨戚戚”,舌齿两声交加重叠,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忧郁悲切的的心情,凄怆声气就此缓缓引出。纵使酒再浓烈,比起她失去赵明诚,失去故乡故国,风雨飘摇,孑然一身的痛苦,简直薄如绵纸,不是酒薄是愁深。雨打梧桐一声声敲在心头,痛苦哀愁,自己如同冷雨中冻损的老菊,更无人看顾。此时的酒,包含着国愁家愁还有自身的愁,这里的“酒”除了宣泄孤寂悲苦之情之外,还有一醉解千愁的期望,却引来无数孤寂和苍凉,酒涩情亦苦。
三、易安词的酒风
李清照酒词中的活动无外乎赏花行乐、宴饮、借酒浇愁三种,或兼而有之。无论哪一种都体现出她对美好自由的追求,始终洋溢着积极主动的生命力。
男性词人端起酒杯就激发出澎湃在胸中的无限壮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般期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即使失败以后,也能在酒杯中放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舟”超然自适。但是李清照和大多数古代女性一样,不是选择奋斗过的失败者,更多的是被父亲、丈夫、环境决定命运,她们的借酒浇愁,浇的是遇人不淑、被人抛弃或冷落的相思和命运的愁,她们自己的选择太少,而李清照的在被动的命运下选择积极追求美和自由,已经是古代女子被允许的最大程度上的自由。
在赏花词中,《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结尾“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呼吁“莫待无花空折枝”及时行乐,画风突转,捧酒赏花起来,她是乐观洒脱的。气势不输男人,不像朱淑真的悲怨,她的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在难以改变的现实中积极主动地活着。
李清照虽然嫁给了志同道合的赵明诚,赌书泼茶,但随着赵明诚的出仕,李清照也只能独守孤楼,等待之中还能“东篱把酒”寄相思,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自己画像,此时的李清照还能自娱自乐。南渡后失去丈夫,背井离乡,只能“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不着一字家国仇恨,通过自身孤寂悲凉的感受,营造凄凉、肃杀的氛围从侧面表达国破家亡的悲恸,从自身的遭遇和感受上里扩散出社会和国家的变迁,也是她对时代命运的承受。
因此,李清照的酒是纯粹的情感的酒,不曾在酒中寄托豪情壮志,抒发的是她切身感受到的欢乐、寂寞、忧愁。在酒词中,她是主人公,是饮酒的雅女,感情随着她的人生变迁越来越凄清苦涩,但她的精神风貌始终有一股追求自由美好、积极主动的生命力。酒的味道随着她的情感延伸,酒是她情绪外放的一种媒介,她的婉约因酒而深,她的豪情因酒而明。
参考文献:
[1]蒋雁峰.中国酒文化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2]张明雪.宋代女性词人酒意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9,5.
[3]张菁竹.宋代涉酒词探析[D].宁夏大学,2015,5.
[4]池瑾璟.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5.
[5]杨巡梅.易安词中的“酒”意象刍议[J].知识窗,2014.
[6]戴峰.花心酒意见深情——论易安词的意象与风格[J].名作欣赏,2014.
[7]谈胜轶.李清照酒意象中的隐忧心理[J].中华活页文选,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