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上午,处理完一些班务,已经过了放学时间,因为下午第一节还有课,学校离家远,我来不及回家吃饭,所以买了泡面在办公室凑合一下。回到办公室,恰好看到孙老师也在办公室里泡方便面。
我和孙老师一人一碗方便面,边吃边聊。正聊时,听到办公室门外有嘁嘁喳喳的声音,进来两位学生,一人手里拿了一瓶矿泉水,另一人手里拿了面包。
显然是孙老师班里的学生,孙老师问:“洋洋,小伟,有事吗?”
叫洋洋的学生把手里的瓶装水放到孙老师桌子上,有些羞涩地说:“老师,今天中午都已经放学了,你还帮我讲难题。结果我笨,费了你好多时间我才听懂。我听你嗓子都哑了,还害得你来不及回家吃饭,就来给你送瓶水。”
“噢噢,谢谢洋洋同学。嗯,我真是口渴了呐!”孙老师接过瓶装水,倒在自己杯子里一些,然后把剩下的又还给洋洋。
另一位叫小偉的学生赶紧把手里拿的面包放到桌子上,说:“老师,你也帮我讲题了,我也笨,也是费了你好些时间才听懂,害的你没时间回家。我包里有面包,就送过来给老师吃。”
“这下可好了,我正愁着没吃没喝呐。现在问题解决了,谢谢你。”孙老师愉快地收受了小伟的一小块面包。然后还咬上一小口,说:“真香!”
两位学生见“礼品”顺利送出,兴高采烈地与孙老师道别,离开了办公室。孙老师端起学生送的水喝一口,又把剩下的一小块面包吃掉。
我赶紧跟孙老师说:“这是学生送来的水和面包呀,能接受?”
孙老师反问:“有什么不妥吗?”
我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孙老师听——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保持相当的距离才好,不收受学生的“一针一线”,收了瓶装水和面包,会不会有违师德?
听了我的担忧,孙老师哈哈大笑起来:“收下才是有德,拒绝可算无德。”
孙老师是个很勤奋的老师,他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热情似火,又是学校的师德标兵,为什么说出“收下是有德”的话?我疑惑不解。
孙老师见我疑惑,缓缓地说起他经历过的一件事——
去年学生进行体能检测,填写素质教育手册,可是有一些学生体育成绩不过关,这样会影响他们的素质教育手册的填写,影响他们的素质评估。
为了不让“不合格”写进这些学生的素质教育手册成为“档案”,孙老师就带领这些体育成绩不过关的学生在操场上锻炼,增强体质。
有一位学生跑步不过关,但是不愿意苦练,孙老师就当这位学生的陪练,陪他练跑步。孙老师感觉体力不支,实在跑不动了,只好坐下来喘大气。这位学生看到老师为了帮助他提高体育成绩竟然累到这般状态,很心疼,趁着老师坐地上休息的时候,去买来一瓶水,想让老师喝水恢复体力。
孙老师当时觉得不能收受学生的东西,一瓶水也不行,所以就拒绝了,当时也没在意。可是过了几天,语文老师拿来一本日记,让孙老师看。正是那个给孙老师送水喝被拒绝的学生写的,他在日记里写到:“老师非常爱护我,也愿意帮助我。那天,老师当我的跑步陪练,让我很幸福,如果没有老师当陪练,我的体育考试就不会及格。见老师跑步累了,我买了瓶水,想让老师喝点恢复体力,可是老师拒绝了,并没有喝我送的水,还说让我自己喝。当时我感觉很难为情,感觉老师不亲人,有点冷漠。”
于是,这个学生的日记成为孙老师的遗憾。当时,学生给老师买一瓶水喝,既不是贿赂也不是讨好,只是要对老师表达纯净如水的感谢,可是当时孙老师没有接受学生的心意而是拒绝了。“拒绝”让学生的心意受堵,导致学生心有遗憾和不安。不给爱心一个机会,恰是有违师德的正道。
听了孙老师的话,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是呀,老师有爱施于学生,学生亦有爱馈于老师,所以老师可以接受学生送来的一瓶水,也可以吃学生送来的一块面包,唯有收下爱心,学生对老师的爱意才有涓涓流趋的渠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收下学生纯洁的爱心,让爱流淌,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呀……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孙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