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贫困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探析

2018-11-24 03:55王有福
消费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改革思路云南

王有福

摘要:云南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滞后,贫困度较深。同时,农业科技力量发展缓慢、竞争力不足,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导致陷入贫困循环的路径依赖。文章分析了云南贫困地区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探讨农业经济發展滞后的成因,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路径。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云南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

关键词:云南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思路

一、引言

云南贫困地区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间有盆地、丘陵、河槽等多种地貌。复杂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农村居民仍以较为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在农业机械化日益普遍的今天,传统的人力耕种难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弱势地位。农业发展的滞后也带来农民增收瓶颈。导致陷入贫困循环的路径依赖。

云南贫困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首先,可以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与城乡差距,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农业特色产业化助推精准脱贫。其次,云南贫困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农民增收源泉,可以促进民族团结,缓和民族矛盾以及巩固边疆地区的国防与社会稳定。最后,充分依托民族贫困地区的生物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的收入可持续增长,最终实现造血式扶贫的目标。

二、云南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的成因

(一)农村人口总体文化素质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制约,农村居民思想排外,发展意愿不强。“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创新能力,而且拒绝新的思想,盲目的坚持传统思想。同时,农村居民总体文化水平低,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价值含量低,产量少,从而将会影响到人们的收入水平。加之大多数农民缺乏投资的概念.也不愿承担投资的风险,阻碍了资本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从而浪费了手中闲置的资本。这进一步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使得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农业仍延续着传统的劳作方式,农民收入渠道单一

主要收入以务农为主.村民大多数依旧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这种劳作模式仅仅能满足基本的自给的生存需要,无法实现财富的积累。与此同时,农村缺乏人才,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较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收入偏低,人均收入不足,收入决定消费,如此低的收入势必会影响民族贫困地区农民的消费增长。农民种植物种单一,农作物的市场价格往往很低,缺乏农作物的多样性。农村居民大多以贩卖初级农产品来获取收入,在农产品买卖交易中处于被动方,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如此,便极大地遏制了农户收入的增长。

(三)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低

民族贫困地区农户收入低.不能形成原始资本积累,进行资本投入再生产,于是在农业生产中,资本的投入不足。资本的投入不足是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地限制农户增收。农民受教育水平低.导致农业劳动者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在农业中得不到充分的应用,这一系列因素必然影响当地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众所周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人类社会中除农业以外一切经济部门赖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民族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农民仍然采用原始的耕作方式。而创新不足最终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三、云南贫困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宋朝时期的王安石曾经提出消极的节流不如积极开源,因此,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任便是积极开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开发和利用地区的农业特色资源,形成资源产业化发展优势,才能改善收入来源。真正实现造血式的精准脱贫。

(一)基于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开启互联网+农业智能模式

在民族贫困地区开启互联网+农业智能模式,以新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强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认知度,了解和掌握电子支付。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打破以往的农村居民的农业信息盲点。以此,使其以电子商务原产地农产品直销成为热点,农村的产品销售与城市消费对接性加强,缩短中间环节,这样便使其农产品的销售成本降低,而农民也可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注重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国一直呼吁注重生态农业,绿色经济发展建设,形成五位一体,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生态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最困难,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其一,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款专户,做到专款专用,切实保护民族贫困地区农民利益。其二,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其三,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新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可再生资源。

(三)借助“一带一路”机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开展桥头堡战略是面向整个中南半岛以及东南亚市场。西部地区可以抓住机遇,利用对外贸易扩展西部地区各项工业产品及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同时还可以转移西部地区当地产能过剩的压力。

云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重要门户的作用,近年来,云南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般地进行。如正在筹备和建设中的泛亚铁路东线、中线、西线,以及连接周边国家的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这样一来,利用便利的交通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与联系。除此之外,还需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高铁、新能源应用,使得“一带一路”通道的运行效率和互联互通水平有所提升。云南民族贫困地区应该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自由贸易的机遇,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借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业供给质量。

(四)走创新发展之路,完善农村制度建设

首先,农村必须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减少或摒弃低产且价值低廉的农作物,引入高原特色农作物,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大力种植附加值高的农作物,改善农业供给质量,以提高农民的收益。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居民的相关劳作技能培训,普及科学技术。以先进的生产方式实现脱贫致富。

其次,加快农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当前云南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这时便需要完善土地承包与流转制度。以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生产。而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同时。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现象十分严重,此时便需要政府完善农村基层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经济补贴。民主与法制是社会和谐的充要条件,在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同样需要明主与法制,农村居民应当客观行使手中的选举权利,营造促进农村发展的有利环境。

猜你喜欢
改革思路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试论戏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