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娅玲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和员工成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国有企业战略导向培训体系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现状,并就如何建立以戰略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提出了以优化课程体系为核心、丰富实施路径为重点、完善管理系统为关键的对策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 战略 培训体系
一、国有企业建立以战略为导向培训体系的意义
所谓企业培训体系,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个系统的与企业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相配套的培训管理体系、培训课程体系以及培训实施体系。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关键环节,具备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双重特点。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建设。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发展和助力员工成长成才。首先,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建设,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社会责任。员工培训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体现的重要方面。利润不是国有企业中追求的唯一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强调对人的关注、实现人的价值、对社会的贡献,是国有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其次,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建设,有利于国有企业战略落地和发展。战略导向的培训体系,一方面,要求企业确立自身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具有专属性。能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战略导向的培训体系,使员工形成做事的行为规范,在组织内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极大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助力企业经营发展。再次,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建设,有利于员工快速成长成才。在企业战略框架内建设培训体系。通过这种不可复制和交易的战略资源来塑造培训体系,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不断优化员工思想和工作技能,使其具备企业独立特质的优秀员工,对员工成长成才有着战略指引的作用。
二、当前国有企业培训体系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计存在认识误区,缺乏有效战略指导
一是培训需求分析不全面,没有以战略为导向,推动企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企业的培训部门没有首先调查企业现有的人员构成、素质状况和能力结构,对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认识和了解不够充分,不能针对相应的职能战略,实际需求,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课程。二是课程设计没有围绕战略发展的需要展开。课程定位不够精准,导致许多企业对于培训课程开发的理解经常局限于请专家办讲座,或者员工外出参加个培训班等这种为培训而培训、盲目培训的方式。课程设计与企业的战略需求关联性不足,缺乏短、中、长期的规划,没有体系化、科学化、专业化。
(二)培训实施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服务战略落地
高效能的培训实施体系包括内容、外培、课堂培训、现场培训、拓展培训、网络培训、岗位轮训以及培训实施方法。很多国有企业培训组织沿用传统的方法。实施方式比较单一,培训形式主要是课堂授课、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户外拓展,存在培训形式不够丰富的问题;且各环节相对独立,彼此分离,没能形成一个丰富完整的实施体系,对培训实施中的不确定因素估计不足,时间拖延,培训工作虎头蛇尾,时效性差,随意性大,规范性不足,培训实施不能有效服务企业战略落地。
(三)培训管理缺乏科学措施,无法有效支持战略
一是没有科学统筹培训管理,培训工作局限于单一职能部门。其它职能部门没有认识到培训工作对企业整体的发展意义,使得培训与企业实际的契合度不高。二是正向激励不足,无法充分调动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员工的培训情况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以扣罚为主,正向激励不充分,没有推行持证上岗管理,员工抵触培训,认为培训是增加任务、添麻烦。三是培训效果评估不够专业。评估手段和维度比较单一,多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员满意度。未能从学员学习效能、实际工作运用、对组织产生的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评估。
三、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培训体系的对策探讨
战略导向的培训体系建设,是从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培训与开发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一个完整动态系统,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构建符合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培训系统,包括建立高效能的课程体系、实施体系、管理体系,各体系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以战略为导向的整体。
(一)以优化课程体系为核心,强化培训开展针对性
课程体系是培训体系建设的核心,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需要,可将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管理能力培训,如领导力、国际视野、管理提升,可引进成型的外部培训、引用海外或本土知名MBA与商学院。二是专业能力培训,如客户管理、资本运作、市场拓展、投融资、产品开发等,部分课程可引进成型的外部培训。三是核心技能培训,如沟通技能、金融产品和服务、风险管理,可以个性化为未来新员工的启发项目或者常规项目。进而根据培训对象管理层级和岗位的不同,设计分类分级、形式多元的培训课程。如初级员工侧重公司认知、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主动学习等:骨干员工侧重把握需求、关系管理、客户管理、计划管理等:中层干部侧重计划管理、促成结果、指导培养、创新思维、责任感等:高层领导侧重大局观、理性决策、引导激励、计划管理、团队建设等。
(二)以丰富实施路径为重点,有效服务企业战略落地
作为学习型组织的氛围培养。需树立全员培训意识,不断挖掘新的学习载体,创新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训实施方式上可以采取课堂直教、内部经验研讨、对外交流、MBA课程、外部的专业知识培训班等。其中,讲师体系的构建需立足于课程体系。以课程体系为核心配置内部讲师,或对接外部培训机构。
(三)以完善管理系统为关键,充分支持企业战略发展
一是清晰职责统筹培训开展。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承担统筹培训资源,建立培训师资队伍,编制培训计划,设计通用类和管理类课程,控制培训预算,评估培训效果,实施培训考核,实现培训目的的责任。企业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本业务条线的培训工作,承担培训的调查、咨询、协助、执行与反馈等职责。二是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员工培训的内驱力。员工的培训情况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为激发员工活力,培训激励约束以正向激励为主,根据企业实际推行持证上岗管理,优化企业人员结构。三是优化培训效果评估。通过柯式四级评估模型。将员工在培训中所获取的知识、技能、态度转化为工作绩效的提升,增加培训评估的信度与效度,使培训开展紧密围绕企业战略有效落地。
结语: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建设,是关系到员工个人成长、企业生存与发展,社会责任有效承担的重大问题。以战略为导向的员工培训,需要充分与企业战略目标衔接,针对培训工作出现的问题,构建完善的高效能培训体系,从而使得企业人力资源发展和企业发展保持高度一致,有效引导员工成长成才,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实施,最终有效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