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从产品到服务,今天的山东教育出版社已经成为教育出版转型攻坚期的典型样本,从它的身上,我们或许能看到教育出版乃至整个教育产业的未来。
如果给刘东杰之前七年的社长生涯做一个总结的话,转型是当仁不让的关键词。身为一个极具前瞻思维的出版人,早在多年之前,刘东杰就注意到教育出版行業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因此当他在2011年就任山东教育出版社社长之后,就把“转型”作为最关键的任务摆在全社员工的面前。在他的带领下,山东教育出版社上上下下完成了空前的蜕变,无论是高端教育理论产品,课外阅读美育产品还是富媒体教育、阅读产品,山东教育出版社均在业内首屈一指。在销售收入和利润每年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出版社还连续六次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山东教育出版社的转型大业令人艳羡,而问及其诀窍,刘东杰告诉《出版人》:数字化和市场化是他执掌这家出版社以来不变的追求。在完成自身变革的同时,刘东杰也在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教育出版的升级探索着新的道路。从产品到服务,今天的山东教育出版社已经成为教育出版转型攻坚期的典型样本,从它的身上,我们或许能看到教育出版乃至整个教育产业的未来。
产品:由内而外,深度重塑
如何看待一家出版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刘东杰给出了他的三个标准:一看专业出版能力,二看创新创意能力,三看融合发展能力。山东教育出版社也正是从这三个能力出发,把出版的“内功”磨砺到极致。
在刘东杰看来,出版的“专业化是大趋势”,面对未来市场的新需求,山东教育出版社必须首先对得起“教育”这块牌子。“教育理论领域的高端产品是我们出版品牌形成的核心因素,如果这块产品做得不好,在教育出版里我们就不能站在高处。”刘东杰表示。
为了巩固这一竞争力,山东教育出版社多年来大力投入专业出版,并于2016年建立了山东基础教育出版基地,围绕教育出版组织了全学科的专家顾问,并与山东省教育厅、教科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凭借在教育理论领域的踏实耕耘,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教育理论产品线硕果累累,其中不乏《中国教育活动通史》这样的填补空白之作。也正是这些作品,让山东教育出版社实现了连获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连续四届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及提名奖的傲人成绩,出版社的品牌获得了全国范围内研究者的普遍认可。
刘东杰还是一个特别注重创新的出版人。他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教育出版而言,创新能力是普遍的短板:“教育出版社常年做教材教辅的出版,常年来做法、内容都是一成不变的,正因为这样,当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才会有跟不上时代的感觉。”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个痛点,刘东杰在全社大力倡导创新,并专门设置创新创意奖,希望能在社内培养适应新市场、具备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
在刘东杰的推动下,山东教育出版社主动求变,在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上下功夫,适应图书市场数字化、网络化的新需求,推出了多款纸电融合、纸网融合的多形态教育产品。与苏州梦想人合作利用AR技术开发的纸电融合教辅《暑假生活指导》《寒假生活指导》等图书,通过“4D书城”App为全省中小学学生提供增值服务;与武汉理工数传公司合作开发的“鲁教智元”RAYS融合出版微信平台两批融合出版产品已通过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成功。
对于一家出版机构而言,融合化首先表现在产品线的多元化上。正如刘东杰所说,“做出版就要紧紧盯着市场”,对于读者的需求,出版社“不仅要满足,还要进行分析。不光要满足当下的需求,也要满足未来的需求”。从业多年,刘东杰深感当下的教育出版过于功利,缺乏对小读者内心的人文关怀,因此在他的倡导下,山东教育出版社在过去几年间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新领域,由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向提供课外阅读产品拓展,加大力度开发儿童美育、德育、价值观教育和阅读写作能力等有益成长的读物。
在这一思路下,山东教育出版社组建了由著名作家张炜为顾问的“小荷工作坊”,推出了《初朵的秋天》等一大批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山东教育出版社也引进了一批国际一流儿童文学作品和精美绘本如《瓦力·德·邓肯作品系列》、《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获奖书系》,成为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优秀读本。以优质内容为牵引,山东教育出版社的课外读物产品线迅速壮大,和高端教育理论产品、教材教辅产品一道,成为支撑整个出版社发展的根基。
夯实国内市场的同时,山东教育出版社也把目光投向了全球市场。近年来,该社打造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华文化丛书》等多部介绍中国文化的精品图书,实现了“走出去”项目100多个,将版权输出至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韩国等15个国家,其中3个项目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典中国”资助项目,4个项目获得“丝路书香”资助,3个项目获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资助。
同时,山东教育出版社积极探索国际化合作新模式。2017年8月,山东教育出版社与澳大利亚教育管理集团联合创办的澳山国际教育出版公司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注册成立;2018年6月,与罗马尼亚欧洲思想出版社共同设立的中国主题图书编辑部在罗马尼亚挂牌成立。“通过成立海外出版发行平台、建立海外战略支点、联合国际著名机构一体化运作,山东教育出版社可以和全球的优质出版资源有更深度的合作,这是我们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刘东杰表示。
升级:从数字化到智能化
随着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要求,在刘东杰看来,教育出版机构也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必须完成由纸质图书向电子书、有声书、纸电纸网融合书和智能化教学的转变。“从内容创新到新技术应用,我们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否则将会被淘汰出局。”
刘东杰清楚地记得多年前出版业对转型路径所下的判断:内容为本,科技引领,一体化融合发展。“这是一句老话,但我始终认为内容为本是对的,因为我们是做内容服务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如果技术跟不上,空有内容肯定是不行的。”刘东杰表示。这些年里,他也一直秉承内容与技术并举的思路,致力于将山东教育出版社打造成一个具有专业化、市场化、数字化、全媒质出版功能的现代教育企业。
“在数字化的原生态下,数字阅读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大趋势。但是我们不能一提到数字产品,就将它和纸质读物对立起来。”刘东杰说,在他看来,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都是当下读者的需求,因此山东教育出版社也在积极探索精品图书的迭代,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实施图书的全媒体开发。2013年,山东教育出版社投资建立多媒体融合图书AR制作平台,并将AR技术创新地应用到核心教辅产品中;同时对畅销书《不一样的数学故事》等图书进行深度立体化开发,取得了极佳的反响。
数字化不仅需要产品,也需要平台。刘东杰指出,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山东教育出版社还积极组建包括电子书出版平台、音频出版平台和视频出版平台在内的融媒体出版大平台。旗下山东教育出版网已具备网络教育、网络出版、网络宣传、网络服务四大功能;“网络视频课程学习系统——鲁教视通网”可为读者提供专业化视频教学和个性化自主学习服务;2017年上线的“小荷听书”有声读物出版服务平台致力于研发推送新视听、新感觉的新型有声图书,通过有声出版完成全版权产业链的整体布局。
有声读物出版不仅是出版行业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满足和丰富多元学习需求的有力手段。作为一个有声阅读平台,“小荷听书”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倾力打造的一项拳头产品。这一品牌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用户,不做“大而全”,侧重“小而美”“小而专”“小而精”,以优质的有声产品助力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这一平台由山东教育出版社独立研发、运营,不同于有声阅读市场的鱼龙混杂,“小荷听书”对于内容始终坚持严格的三审三校,把最适合孩子的内容用最精美的形式包装,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上线一年来,“小荷听书”已发布读物(专辑)569种,总时长超过7万分钟,并积累了近17万的用户量,成为山东教育出版社在新媒体融合领域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作为运营级的数字出版平台,我们计划用2-3年的时间,将‘小荷听书打造成一个开放式内容平台,携手全国范围内具有优质资源的出版社,将适合青少年的优秀出版物开发成有声书在‘小荷听书上传播,满足中小学生日常阅读和学习需求。”刘东杰告诉《出版人》。
在刘东杰看来,智能化将是教育的下一个风口:“智能化的本质就是个性化,它能够自适应读者的需求,在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它也会全面地了解每一个用户,服务每个用户的个性化学习。”为此山东教育社启动了“在线分层自适应教学评测服务云平台”的开发,希望以这样一个智能化的学习工具实现更具针对性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师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在线分层自适应教学评测服务云平台”入选国家改革发展入库项目,也在2017年获得了国家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的资助,但针对系统的研发,这些资助仍显不够。那么山东教育出版社为何还要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投入这一产品?
“我们的转型、升级、数字化,本质都是瞄准未来教育市场的方向。”对此刘东杰表示,“教育出版就是为教育服务的。这个服务不能光顾着眼前。不出三五年,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方向都会发生改变,教育产生的需求光靠纸质产品必然难以满足。将来的教材教辅的形态会发生重大变化,智能化的产品会大量被学校所采用。这是我们作为出版者要看到的变化,我们必须走现在这条路。”
服务:推动少儿阅读开花结果
在中国推动全民阅读的潮流中,少儿阅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和《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均强调,开展全民阅读要坚持少儿优先,保障重点。针对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推动全民阅读发展,山东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联合优秀中小学校建设“阅读与写作基地”,探索阅读教育的新模式。到2018年6月,山东教育出版社已在山东、河南、广东、福建等地建设“阅读与写作基地”200多个,先后邀请了张炜、汤素兰等作家、学者走进校园,开展公益讲座300余场,捐赠图书价值40余万元,直接受益学生近30万人。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园阅读设施,把作家带进校园举办公益讲座,是出版社推动全民阅读向纵深开展、助力学校加强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出版社自身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刘东杰告诉《出版人》。在他看来,传统的作家进校园活动仍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传播范围较窄、后续配套活动匮乏、对学校师生的影响效果有待提高等。针对这些问题,山东教育出版社以创新融合理念为指导,将书香校园建设作为推动全民阅读的关键措施,创新探索阅读推广新模式。
在刘东杰的构想中,“阅读与写作基地”未来将出版与教育深度融合,以作家导阅读,以朗读推阅读,以比赛促阅读,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与作家面对面交流互动的便捷阅读写作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教研资源,助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与此同时,基地还将实现市场推广与公益活动的有机融合,让图书营销实现向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在促进书香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以优秀文化教育资源为纽带,将学校、社会、家庭融为一体。
随着技术的发展,“阅读与写作基地”也正在插上数字化的翅膀。2018年,随着“小荷听书”的正式运营,山东教育出版社将“小荷听书”与“阅读与写作基地”建设等全民阅读活动紧密结合,以图文声影并茂的形式推送音视频读物,为读者提供阅读、听读、视读的全阅读体验。4月22日,在2018齐鲁阅读季期间,山东教育出版社组织的“我爱朗读——‘小荷听书12小時不间断朗读”活动在山东书城成功举行。该活动通过12小时不间断接力朗读的形式,用声音传递阅读的热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刘东杰深知,文明的成熟需要精神的滋养。“做教育出版,首先要把自己做好,立德树人是我们的根本。这些年来,山东教育出版社很少提钱,我们一直都在为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需求来谋划。如果不按社会的要求去准备、去努力,我们自己也终将失去生存的空间。”刘东杰表示。每当看到孩子们沉浸于书山题海,刘东杰都会感到自己背上的责任。他坚信,教育出版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自我救赎,也将帮助这个国家的教育走出现有的困境,迎来崭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