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洪民:艺术家的出版人生

2018-11-24 10:41黄璜
出版人 2018年9期
关键词:绘本文化

黄璜

作为一家民营商业机构的带头人,安洪民身上的某些特质在当前环境下显得有些违和,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确实是安洪民个人气质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禹田文化传媒这家民营文化企业的内在灵魂。

如果不做出版,学习油画出身的安洪民会成为一名艺术家吗?

思考这个问题时,距离安洪民创立禹田文化传媒(以下简称“禹田文化”)已经过去了19年。在创业之前,安洪民在国有出版社做了10年的美术编辑。接近30年的出版生涯让安洪民成为出版行业里“老炮儿式”的人物,在他的带领下,禹田文化也成为少儿出版业标杆式的民营企业。但是,在少儿出版飞速发展的当下,安洪民却相当低调,在采访中反复提及,希望“公司的节奏能够慢下来,不去追求规模的扩张”,在他的坚持下,禹田文化甚至一直与资本保持距离。

作为一家民营商业机构的带头人,安洪民身上的某些特质在当前环境下显得有些违和,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确实是安洪民个人气质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禹田文化传媒这家民营文化企业的内在灵魂。

大龄青年的选择

时间回到1999年,在出版社工作了10年的大龄美术编辑安洪民选择放下“铁饭碗”,走出体制,投身于下海创业的大潮。以当时的标准来看,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早已成家立业的安洪民是冲动的。不过,如今再去看安洪民的创业历程,他无疑赶上了一个好时机:图书市场尚处于需求狂热的阶段,民营出版逐渐从草莽到被认可,少儿出版的黄金十年即将到来。当然,创业之初的安洪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他甚至在画家、插画家与出版人之间有过摇摆,作品也曾经入选过两届博洛尼亚插画展,最终考虑到家庭和经济因素,才选择做书。在那个时间节点上,安洪民将公司命名为“禹田”,取义于大禹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里非常重要的“田地”概念。安洪民没有抱着“拯救中国儿童阅读”的心态进入出版业,创业之初的他只是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待,并将禹田文化的未来定位成“为中国儿童服务的内容提供商”。

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人之前,安洪民首先是一个编辑。在旁人看来,安洪民并不像一个出版公司的老板,更多时候,他更像一位老道而固执的编辑,在禹田文化内部,大家都称他为“安老师”。“安老师对于做书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对图书的装帧设计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在安洪民看来,经济高速发展的近几十年里,中国整体社会环境的美学教育是远远落后的,无论是高楼大厦的标志还是街边小店的招牌,大都缺乏基本的美学素养,有些甚至沦为视觉垃圾。图书领域也不例外。安洪民直言,很多少儿读物尽管内容质量过硬,装帧设计却不够上心,“做出版,不仅要传递好的内容,还要传递美的内容。禹田有责任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这也是我学习美术所应该提倡的”。可以说,安洪民的这种观念在他后续的创业生涯中分毫不差地在出版作品中呈现出来,在引进国外优秀少儿作品的基础上,禹田文化对于书籍的装帧设计都不遗余力地对标国际一流水准,在公司部门架构中,设计部门也是投入最大、人员最多的。“我希望禹田能有不同于其他出版机构的气质,能够对美学有自己的追求。”

这种对于图书美学近乎执念般的坚持,被安洪民称为“对审美的洁癖”,无疑也是一种艺术的任性。实际上,这种任性也体现在禹田文化对资本扩张的抗拒。近几年来,少儿出版出现扩张热潮,无论是参与者还是品种数量都有极大数量的增加。有投资机构找到安洪民,想要参股禹田文化,给出了极为优渥的价码。但是在他看来,资本的裹挟会让自己无法从容地做出版,尤其是在资本狂热的时候,自己反而应该更冷静。“现在有太多的机构挤进来做少儿了,很多时候国外作者仅仅出了一个草稿,版权就被抢走了,甚至有很多以前我们评估过认为不适合中国少儿市场的外版书,过了几年反而有出版商买来出了,说明不少出版机构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少儿出版如此过热,对于产业而言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这种谨慎也与安洪民的经历有关,2006年,禹田文化尝试进军动漫产业,投入上千万成立了禹田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出品了《魔角侦探》《怪兽家族》等多部动画片。但是,动漫领域的产业逻辑迥异于出版行业,并不仅仅依靠资本就能够实现成功。彼时,国内电视动画的市场空间远不如出版业务,也无法对主业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因此在试水之后,禹田文化也收缩了对动漫业务的投入。这一经历促使安洪民在看待另外一个行业的时候会更加谨慎。“资本需要退出,会要求你更多地扩张业务来推动公司达到上市或者继续融资的目的。但作为一家出版公司,禹田从来都不是狼性的,现阶段,我更希望禹田能够沉下来,好好做事。”安洪民如是说。

从国际化到走出去

从成绩上来看,禹田文化的坚持收获了读者和市场的认可,多年沉淀下形成了“暖房子”绘本、“孩子国”系列和“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千寻书系”等系列品牌。其中,“暖房子”经典绘本销售码洋突破5亿元,“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畅销3千万册。

但是在多年版权引进生涯中,安洪民发现,尽管在中国出版快速发展十几年间,中国出版机构成为国外出版机构的“金主”,也逐步获得了国际出版界的认可,但是,这种认可是基于商业的尊重。在实际的文化交流中,如果中国出版机构一味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反而会因为文化差异尤其是语言隔阂,使得交流效果打折扣。因此安洪民认为,版权与文化的交流更应该看重具有普世价值的作品和国际化的语言。正是基于这种认知,2010年前后,禹田文化将企业LOGO由原先的印章式调整为更国际化的设计,在版权交流上更注重原创绘本、插画作品的输出和展示,“语言会有差异,但是图画表达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禹田文化独立设展,展出了大量的中国原创绘本精品,受到了诸多国际出版人的关注,“最后连我们展出的样书、假书都有很多人想要买走”。安洪民认为,好作品不仅仅是以码洋为评价标准,而是能够讲出好故事,能够真正与国际融合,这才是禹田文化真正追求的。

如果说,国际化是禹田文化积极融合国际出版的一种方式,那么扶持中国原创走出去则是安洪民身为一个出版人的“文化自觉”。安洪民始终认为,出版的价值在于发现优质内容,而版权引进只是手段之一,不能作为一家出版机构的立身之本。“一家真正好的出版机构,不能完全靠引进版,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原创力量,这才能代表你的出版实力。不然你就是一个中介机构,本质上就是做做翻译而已。”因此,禹田文化近几年一直在探索挖掘国内少儿原创精品的路径。2016年,禹田文化携手比利时Clavis出版公司,将在欧洲具有20多年历史的“金钥匙”国际绘本创作大赛引入中国,旨在挖掘原创绘本作家、画家,将创作者和出版者全面联结。当回忆起绘本创作大赛的引进时,安洪民显得有些兴奋:“过去我们是引进版权,现在是把国外創作优秀绘本的经验引进来,也是为了培育更多国内优秀的原创作者。”为此,落地中国的“金钥匙”国际绘本创作大赛在国内举办了作者培训工作坊,邀请了国内外诸多专家来讲儿童心理、绘本的美术性等诸多课程。“引进来、走出去,就是要把好的经验引进来,把我们的优秀作品输出去。”不仅如此,“金钥匙”国际绘本创作大赛的获奖作品还与比利时Clavis出版公司签订了版权输出合同,同步出版获奖作品的中文版与荷兰语版,并由Clavis出版公司与禹田文化共同向其他语种的出版公司推荐。

出版人的自我审视

经过19年的发展,禹田文化成为了一家具有独特艺术气质和国际化内涵的出版公司,也被安洪民烙上非常强烈的个人印记,从35岁到54岁,对于安洪民而言,是重新审视这家企业价值的时候。在他看来,当下,禹田文化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抱负和梦想,也应该成为更多热爱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施展才能的平台。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安洪民的脚步正在不自觉地放缓,“去个人化”成为安洪民的一个核心思路。“过去,禹田文化有绘本、百科、文学等多条产品线,现在我希望禹田文化内部能有人带着产品线成长为品牌,而不是局限在禹田文化这个公司本身。”暖房子、长青藤这样的系列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上成长起来的,有些读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已经超越了禹田文化本身。“过去禹田文化可能是纵队,未来希望能够成为一个集团军。禹田文化需要更年轻、更有思想、更能跟得上时代的人,去带领这个队伍再往前走。”

不过,安洪民也知道,自己已无法脱离出版,在他的自我审视中,出版之于自己已经从一门生意变成了一种热爱。“或许未来我会成为禹田文化的顾问吧,就像一个编辑,去做我特别喜欢的选题。”

至于19年前出版人与画家之间的选择,也变成了另一种追求。按照安洪民的说法,“最早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成为画家,但是现在更希望我的一些摄影作品,看起来很普通平常,但背后有一些东西供大家去想象和思考”。在安洪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张照片是今年生日当天由单位员工拍的——照片的原片中他伸出两个手指比“V”字,后来他让公司的美编P成了4根手指。“因为是54岁生日嘛。”安洪民笑着解释道。

猜你喜欢
绘本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