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风险与对策

2018-11-24 20:39:17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商业会计 2018年6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融资金融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一、引言

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力量的后备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融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兴起,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但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隐患,加之互联网金融业务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规模体制,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使得中小企业在借力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使两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达成双赢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新课题。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Manuchehr Shahrokhi(2008)提出,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与传统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中介有着很大的不同,可以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还能使金融公司的日常工作更有效率。Gleisner F.(2010)指出互联网能够调节资金的供需关系,网络借贷平台提供的中介服务能够明显降低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高春华(2016)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提出如下建议:创新融资模式,例如互联网联保融资;构建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风险体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开发融资期限短、融资额度小的信贷金融产品。姚秋红(2017)研究了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风险以及对策,认为应拓宽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渠道,创新互联网融资模式,促进互联网征信体系建设,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为。

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作为一个新兴的渠道,为中小企业融资开拓了新的途径,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尽管互联网金融解决了中小企业在传统融资模式下的一些困难,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需要进一步予以探索研究。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平台。以往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性融资及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产、留存收益以及企业成员集资。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不能保证资金流,通常情况下内源性融资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外源性融资主要是由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以及政策性融资三方面组成。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股票及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上市的门槛过高,难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融资难题。间接融资是指通过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相应的信用担保,这种融资方式也很受限制。各大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融资的门槛较高,再加上缺乏与中小企业规模相匹配的金融机构,加剧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的困难程度。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无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它打破了以往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电商平台、众筹模式及大数据等的应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客户群。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较大,有着庞大的客户群。尽管互联网金融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行业,但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浪潮,并得到迅速发展。据央行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P2P平台的数量相比2013年末上涨了七倍之多,交易额更是以16倍的速度在增长,年交易量已达9 823亿元。据中国报告大厅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用户规模已达7.01亿,半年时间内新增的网民人数为2 132万,增长率为3.1%,互联网的覆盖率已达51.7%;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达6.56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率已提升至92.5%;互联网购物用户数量也达到了4.67亿,移动商务市场蓬勃发展。由此可见,互联网背后有着强大的客户端,互联网金融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具有无限潜力的客户群。

(三)解决了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鉴于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备受阻碍,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而金融科技可以通过大数据手段获取一定的非金融交易信息,例如生活景象、社交活动以及货物交易活动等,从而获取相应的信用数据支持,进而对金融交易的风险进行准确掌控,完成金融机构对风险的精确管理。同时,互联网金融依靠自身平台,累积了大量中小企业各方面的数据,并通过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为中小企业的信用指标提供相应的评判标准,因而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四)降低了资金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中小企业在传统融资模式下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金供需双方交易成本过高,影响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而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明显降低资源匹配成本以及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加快价值创造的速度。以借贷网络平台为例,借贷流程较为简单,审批速度较快。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最快的贷款周期为一个月,而网络平台的贷款周期一般不超过15天,贷款发放以后除了常规的贷后检查,没有其他过多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以网络终端代替实体经营,以拇指键盘代替柜台交易,节省了传统融资模式下的手续费、服务费以及人工费用等成本。

三、互联网金融在助力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产生的新风险

(一)网络安全风险较大。网络安全问题是通过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互联网金融的大部分交易都是通过网络虚拟进行的,目前我国个人信息泄露、恶意骗贷等事件层出不穷。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兴起于余额宝的推出,此后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疯狂涌入市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P2P、众筹等模式。由于进入互联网金融的门槛相对较低,违约成本也不高,自2013年起,披着P2P外衣的各种非法集资案件开始涌现,大量高举互联网金融旗帜而实质上是诈骗集资的团伙混入了队伍当中,其目的就是卷钱跑路,如“e租宝”吸收了超过700亿元的公众资金,使84万投资者深陷其中。

(二)风险监控能力薄弱。互联网金融采取大数据手段对中小企业进行经营分析预测,并据此进行风险监控,然而这种手段并不能彻底规避借贷风险。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缺乏完整的风险监控体制。一方面,互联网借贷模式过于简单,只需在线上填写相关资料并执行简单的业务咨询,便可以在线下轻松获得贷款,这种模式具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还未被央行纳入征信系统,各大电商平台之间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即使贷款方在某一平台违约了,仍然可以去另外一个平台重新融资,这对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三)网络技术水平较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目前我国的网络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都偏弱,操作系统以及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仍处于瓶颈期,这无疑给互联网金融融资带来了一定风险。互联网金融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整合利用用户信息,这些用户信息最终会录入网络安全中心,近年来黑客事件频繁发生,用户信息安全无法得到相应保障。一旦用户信息被盗取,一方面某些真实数据会被篡改,导致数据缺乏真实性;另一方面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泄露贩卖,对用户而言会造成极大威胁。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直接利用黑客技术攻击互联网金融平台使其无法运作,会直接危害用户的资金安全。

(四)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目前我国针对互联网金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尚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互联网金融与实体金融机构相比,缺失了一贯的严格的牌照管理制度,降低了准入门槛。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规范并监管互联网金融产业,成为相关部门需要面对的难题。

四、互联网金融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网络安全度。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要想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就必须确保网络安全问题得到保障。中小企业在借助互联网金融这个渠道进行融资时,无论是投资方还是融资方都处于一个虚拟的交易世界,“网络平台”这个中介人一旦消失,很难找到实体责任承担者。因此,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逐步完善网络安全建设,加强金融业务交易过程中的透明度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相关监管部门应制定符合现实情况的网络安全准则,明确网络安全信息责任,同时加强互联网行业的自律性和公众监督,从而提高网络安全度。

(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且还能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有效融资。互联网金融平台需要提升风险防范意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以及真实性,以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对中小企业进行实时的风险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的信用情况制定相应的金融服务产品,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机制。此外,我国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共享机制,便于查询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在互联网及各大金融平台上共享,以规避一定的信用风险,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的长期发展。

(三)提高网络技术水平。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尤其是在金融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络技术水平还稍显落后,提高网络技术水平是首要任务。首先,要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及深度,使互联网金融主体能够对自己的信息及资产进行基础性的保障。其次,加大对网络技术方面的投资,培养高端的网络技术人才,进而对整个网络环境实施保护,将黑客的攻击破坏性降到最低。国外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早,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吸取经验教训,从而规避一些技术方面的漏洞。

(四)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在互联网金融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应适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引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对金融行业进行高度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可以推出相应的条例政策,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的控制及监管。

五、结论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体现在支付、理财和借贷这几个方面,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使其不再受传统融资方式的束缚,开辟了新的途径,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新的风险及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提高网络安全技术,完善相应风险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开发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广阔的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融资金融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网络安全
君唯康的金融梦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