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对医疗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进行提高,对医德医风的建设进行加强”,体现了国家对医疗事业的重视,同时对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工作者的基本道德观即为医德医风,这不仅关系到群众身体的健康,同时也关系着医疗机构的发展和生存,对医务人员素质、医疗水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造成了影响,在医疗单位以及行政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建设医德医风中取得一定的进展,对医疗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积极性起到了激发的作用,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改善了医患关系,但我国局部地区医德医风仍然存在滑坡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寻找根源,并可以有的放矢地增强医德医风建设。
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以及标准化管理,医德医风在建设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医风不正,以利益为重。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中,有部分医疗工作者以及医疗机构存在将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致使工作人员义务感淡薄、存在医风不正的现象,对我国相关规定以及医德规范采取拒绝执行的态度,而一些医疗机构买进大量的诊疗设备,为了能够尽快创造利益,对患者需求持以不考虑的态度,全部开单检查。
(二)医疗工作者的责任感不强烈,对患者没能做到高质量的人文关怀。部分医疗工作者在对患者的诊疗中,只满足常规性的对付,在对患者的治疗中,不虚心听取意见、不细心检查、不关心患者的病情,甚至有一些医疗工作者对待患者感情冷漠、态度粗暴,从而导致医疗工作者降低了在患者心中的威信。
(三)没能廉洁行医,私自收受好处。现如今仍有部分患者觉得,只有给医护人员送红包,才能够使医护人员尽心尽责为患者负责,一部分医护人员选择坦然接受礼物、红包,甚至有一些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给予暗示,索要好处。
(四)消极埋怨、没有端正的心态。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致使我国各个行业的收入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行业有着过高的收入,和医疗工作者的薪资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滋生低人一等、知识廉价的心理状态,导致医疗工作者出现积极怠工、埋怨消极的现象。
客观地说,我国目前医疗体系整体的医德医风是较为理想的,但是我们不能够掩盖、回避、否认在医疗体系中仍然存在大处方、乱检查、收红包等问题。笔者认为,致使医德医风发生问题的原因为如下几点:
(一)医疗工作者存在利益至上的心态。社会主义医德核心为“服务人民”,它的要求是:医疗工作者能够将患者的利益、社会的效益放居首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领域产生了影响,致使我国部分医疗机构轻建设医德医风、重经济效益,使部分医疗工作者的价值观扭曲。
(二)部分医疗体系对医德医风的建设选择了忽视。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为了满足群众的就医保障,医院建立的模式日渐多元化,有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分,部分医院虽然主要体现公益性,但在实际的条件下,为了能够保证医院的发展和生存,部分医院存在忽视患者利益、注重切身利益的现象,导致一部分医院没有重视医德医风的建设。
对医疗工作者进行理念教育,提高医疗工作者整体的素质、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拓宽监督形式是医德医风建设的三大基本保障,其中对医疗工作者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思想道德的核心,更是建设医德医风的核心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对医疗工作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医疗体系应根据医疗改革现状以及经济形势变化,对医疗工作者实施针对性的价值观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使工作人员能够将责任心、细心、耐心、爱心践行在人文服务中,从而展现高尚医德医风。
(二)以推动典型进行医德医风建设。有关部门积极树立医德医风典型,对典型人物进行大力宣传,使医疗工作者学习榜样,做到廉洁从医、依法行医。
(三)有针对性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医疗工作者的工作行为,增强约束性,也使其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四)动态完善监督形式。通过日常监管、不定期巡查、患者反馈等多渠道了解医疗工作者的行为,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和规范工作行为,减少或杜绝医疗不正之风的发生。
总体来讲,我国目前的医德医风建设是相对理想的,在开展医德医风的建设中,笔者认为有关的政府部门应根据各地现实状况,将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将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以及农村和城市进行平衡,尤其是对中小城镇、农村的医疗体系进行强化,避免患者拥挤到大医院,降低不正之风的可乘之机。其次,我国医疗行业具备社会福利性,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做到增加医疗的投入,从而达到提升医疗工作者的经济收入,除此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应强化立法工作,对存在不良医德医风的行为形成法律的约束,能够在法律层面上形成规范的医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