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浙江绍兴312000)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了很多传统的行业,迫使各行业进行转型升级,传统会计行业也不例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中小微企业从事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会计行业人才的关键所在,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已是刻不容缓。
“互联网+”时代推动了会计的服务模式、信息技术的升级,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型。从“四大”陆续推出财务机器人,以及财务管理机器人、审计机器人、用友软件智能财务云等的出现可以看出,未来基础性会计工作将会由机器人来替代,从而有效降低财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会计人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记账员,更偏重于财务预测、管理决策、业绩考核、绩效管理等。会计服务也不局限于某一地区,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服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促使会计专业教师要转变思想,将会计学科和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利用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开放平台促使学生预习和复习,促进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交流,共享学习资源,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
很多教师信息意识不足,不主动获取和运用网上多样化信息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些教师尽管已经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变课堂教学活动,大部分还停留在PPT等教学形式中。一部分教师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微课等,但制作的微课质量和数量远远达不到教学需求,对于制作微课的编辑能力还不能完全掌握,更谈不上制作MOOC。此外,有些院校因各种原因不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校园内没有普及无线网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热情。
每年高职院校都会在师资培训上投入一定的经费,但是针对教学信息化培训的经费投入还远远不够。有些高职院校会不定期开展一些针对全校的信息化培训,主要集中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期间,但效果不佳。二级学院很少会再聘请团队对会计教师进行专业的、针对性的培训。因经费等原因,会计专业教师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校外的信息化培训。以上情况导致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师资队伍的进一步建设,很难形成人人开展信息化于课堂的氛围。有些教师仅仅会在课堂上运用蓝墨云、云课堂、UMU、雨课堂等进行考勤签到,或者做简单的教学互动。因此,开展会计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很有必要。
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一部分是来自高校的毕业生,虽然有较好的会计理论知识,但缺少会计的实操技能,另一部分教师可能来自企业,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但是掌握的只是某一行业某一会计相关岗位的部分实操技能。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全面的实操能力。然而,很多院校在评选双师素质教师时,只需要讲师加中级职称或注册会计师等,没有真正从实际操作技能上来评定双师教师。即使开展五年期内6个月的下企业锻炼,也只是流于形式,因为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出于保护商业机密或敏感资料的考虑,教师在挂职期间很少能接触到企业财务的核心业务。另外,由于教师主要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时间短,不能真正学到深层次的内容。很多高校还不具备与互联网技术推广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能力,大部分会计教师很难真正接触到目前最新的会计行业改革成果。从创业教育的角度来讲,高职院校会计教师还需要具备“创业导师”的能力,但在实际中,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
目前很多教师没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有时候只是为了申报课题所需而随意加上团队成员。在互联网时代,团队合作十分重要。比如要建设财务会计在线课程,由于很多高职学生觉得财务会计课程比基础会计难,不能及时汲取相应知识,这时会计专业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课前和课后的学习资源中想方设法制作简短有趣又专业的微课,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展现和巩固相应知识,这就需要整个课题团队一起建设完成并不断完善,甚至需要有相应的信息技术团队做后盾。
信息素养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常态,也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会计专业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互联网对会计行业和会计教学的影响,重视信息技术对会计的正面作用,树立信息意识,主动学习信息化知识。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比如运用Camtasia Studio、Focusky、万彩动画大师等制作微课,适时运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也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游戏类型或人物或实时新闻等,制作符合学生想法的有趣小视频来开展教学,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在无形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另外,教师在借助互联网工具开展教学时,需要甄别有效信息,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工具,提高教学效率。
高校应该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保证每位教师都有培训的机会,同时要做好培训后长期的技术支持,比如聘请懂会计的技术团队来支持会计教师制作微课等。此外,会计专业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在企业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了解目前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工作现状,比如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云会计等,将新技术和新思想带进课堂,让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更早认清时代变革,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充实自己。在大中型企业学习期间,教师可以带项目进企业,开展横向课题,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会计“双师型”教师不能仅停留于理论知识或某一部分的实操能力,而要培养全面的综合能力。会计教师要依托校企合作单位、校内创业学院、众创空间或实训基地等,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于2016年3月成立了创业学院,当年9月,绍兴为众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入驻创业学院,目前是会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基地之一,也是会计 “双师型”教师挂职锻炼的定点基地之一。通过该企业实际承接的业务,教师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带领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小微商贸服务企业的做账流程、最新的纳税申报过程、公司注册和注销等。会计专业教师通过各行各业的校企合作基地,可以了解不同行业的业务内容、财务管理工作及最新的行业信息,提升自身的管理会计能力,为会计教师的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很多教师不愿意主动制作微课、MOOC、精品在线等,除了自身信息化能力较弱、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外,更多的原因是缺少相应的考评激励机制,没有组建有效的师资团队。为此,在教师总体考核中,要适当体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比重,鼓励人人参与教学信息化,促使教师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而良好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会计专业竞赛、毕业就业和继续深造学习等有着重要作用。另外,会计教师要重视团队建设。对团队建设的成果要根据参与成员的工作量、完成质量与成绩、参与积极度等进行合理梯度分配。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有政府、学校等方面的顶层设计,以及校企合作单位或基地等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会计专业教师要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知识和能力,走进前沿会计行业企业,激发自身的潜力,成为兼具会计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复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