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阳又到,社会上有很多专为老年人组织的活动进行,可以看得出,大家对于这个节日越来越重视,对于老年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关心。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敬老爱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这个美德不仅仅限于重阳节,在一年的任何时候,对于老年人的关心都是全社会应该提倡的。
对于老年人,电视台也有专门的节目进行服务,比如央视的《夕阳红》,就是一档针对老年人的节目;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收视对象也以老年人偏多,谈的是健康问题。而专门展现老年人生活的节目,北京电视台也有一档,就是每周一在BTV科教播出的《晚晴》。《晚睛》由北京市老干部局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制作,是以讲述老干部的人生故事为主要内容,体现老年人精神风貌为主旨的周播栏目。该节目令人印象深刻。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晚晴》可谓是抓住了这一宝,而这一宝展现出来的东西也绝非我们一般意义上想象出来的老年人的普通生活,比如跳跳广场舞,做一些体育锻炼,去游轮旅游。《晚晴》寻找具有特殊性的东西,从这一宝上,挖掘出了很多珍贵的内容,可以说是解密了这群老干部的生活,解密了这群依然活泼的老年人。
比如在今年7月一期名为“追寻《共产党宣言》首译版”的节目中,讲述了中国石油大学退休教授余世诚的故事,他珍藏着“广饶县藏本的《共产党宣言》”复制本,书名印的是“共党产宣言”。余世诚说:“错的名字,我们最初对书进行考察的时候就是从这里入手的,最后得出结论,这是当前中国最早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版本,1920年出版的。”對于找寻这最早的版本,周恩来总理去世前也念念不忘,而后,终于由余世诚在广饶县发现并确认。节目讲述了当年这本书是如何从上海来到山东广饶县偏远的刘集村并流传开来、经历敌人多次大扫荡而保留下来的。这本书在目前的地位确定可以说余世诚老人做出了特别的贡献。而在另一期节目“红色藏品里的往昔记忆”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263医院原院长赵海涛展示了她珍藏的“1945年延安医科大学签字留言手册”,其中有这样的话:“昌武同志,拿着你的新式武器,到工作中去。别了,再见,在前线。”赵海涛的公公朱昌武参加过红军,延安医科大学19期毕业。赵海涛在节目中讲述了朱昌武的革命故事。而节目并不止于此,之后又将镜头对准赵海涛本人,赵海涛还讲述了她和爱人的故事。她的丈夫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失去了双眼。这40年,赵海涛对于爱人一直精心照顾,同时自己在事业上也一直努力奋进。而退休后,也从事弘扬正能量的文艺工作。可以说,这期红色家庭的故事给人以深刻印象。
此外,还有很多老年人给人以意外。比如“谁识红楼解梦人”中介绍了一对夫妇,几十年来和《石头记》打交道,现在还把家安在了西山,只为靠近红叶村,他们就是中国外文局退休干部张晖和北京市第一无线电器厂退休干部霍国玲夫妇。夫妇二人不是专业的红学家,但是半路出家的他们研究《石头记》30多年,出版多部著作,现在依然在努力。同仁堂中药炮制高级技师于葆墀,退休后被返聘,目前还在带徒弟?他讲述了传承的故事。北京市委党校美学教授赵祖达,十多年来,他义务讲课的足迹从党校走向全国,真的是老当益壮。
一位位鲜活的老年人在栏目中展现出来,而通过他们的故事,又展现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变化。比如于葆墀讲述同仁堂严格的制药之道,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退休干部梁永兴讲述从解放初期开始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工作,“冬天穿着棉衣,哈着手在那里画图。”还讲了当时北京十大建筑设计图是如何绘制的等等。由人及事,反映出我国社会的发展。
当然,《晚晴》栏目中还介绍了一些单位和个人是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比如北京市教育矫治局老干部处处长刘锡军、怀柔区老干部局政治待遇科科长姚雪华的工作情况,从他们身上反映出我们对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视。而很多老干部参加社区义务工作的情况也在栏目中有所展示,比如“社区环境的‘化妆师”一期中,介绍了美然动力社区中老党员组成了社区老党员先锋队,他们积极投身社区环境建设中,为和谐社区做出了贡献。
“夕阳”与“晚晴”,是比喻人到老年的词语。李商隐在《乐游原》中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在《晚晴》一诗中写道:“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北京电视台的这档栏目名为《晓晴》,想必也是借用了李商隐的“人间重晚晴”的寓意。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一句话,更能表达出晚晴的意思,“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在祖国欣欣向荣的时代,我们的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他们的心态也越来越年轻,活得越来越活泼,需要有节目展示他们的风采,也需要有节目让老年人学习和借鉴,《晚晴》正是这样的节目。当然值此重阳节,也希望各电视台有更多的针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节目出现,丰富荧屏,真正做到“人间重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