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11/12月号
有勇有谋方成事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在职场上,对看不惯的事情,要不要大声说出来呢。改变有缺陷的政策或不道德的行为,推动组织的变革,这是一个理应勇敢去做的事情。但是,在办公室政治中,怎样发声,何时发声,发声之后如何去做,如此等等,往往令人困惑,但这些微妙的处事之道,对变革的发生,却又极为关键。比如说,老板处事不公,该如何处置。在这些问题上,若把握不好分寸,容易适得其反,不仅没有推动变革,甚至自己还可能丢了工作。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只能明哲保身,对工作中遇到的不平之事听之任之呢?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呢?这篇《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立足于个人的视角,对这个管理学课题给出了一个简明且实用的指导,可以说,本文相当接地气。
本文指出,要想让勇敢的行为达到预想的效果,产生尽可能少的负面影响,你必须有谋略,做事还要有讲究。具体来说,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为了有冲击力的英勇所为得以成功,前期就要以琐碎的日常行为做好铺垫。这里面的道理并不复杂,所谓日久见人心,你在平时就向大家亮出了你的价值观和工作目标,取得了同事的信任,那么,在关键时刻,同事们也才更可能出手襄助。假如在这个过程中你管理得当,你就可能在带来积极改变的同时,看到自己的地位也得到提升。如何去做好呢,这里面是有技巧的,本文给出了四条原则来帮助人们有更高的机会去推动积极的变革。第一,事前要有铺垫,以德服人;第二,精心挑选要打的仗,时机很重要;第三,现场要有说服力,临场发挥也很重要;第四,持续跟进,保持好与相关人等的关系。
在职场上做推动变革的事情,并不容易。宜循序渐进,做好平时的工作,正如文中所说,日常工作同样需要勇气。这样,让相关人士了解到你的为人,这个沟通做好了,那么,到关键时刻,若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就更可能成事。总之,推动组织变革,需要有勇有谋,方能成事。
《科学美国人心智篇》2018年11月号
仪式与自律
有人说,自由意志是一个幻觉。我们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冥冥中的力量在主宰。这样说也许太抽象,举个例子吧,为什么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饮食和体重?有什么切实有效的方法吗?这篇《科学美国人》网站的文章指出,研究表明,要獲取更多的自我控制,试试进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它可以让人减少进食。
多年来,自我控制问题困扰着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们。人们往往志向高远,但在执行的时候,却总是难以抵抗眼前的诱惑,这是人性所在,要对抗背后大脑的神经生化机制,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如何设计一些工具,帮助人们克服行为惯性,提升自我控制呢?本文作者主持完成的最新研究给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技巧,即利用仪式。
什么是仪式?本文将其定义为,人们采取的带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一系列有步骤的行动。典型的仪式出现在各种体育活动中,运动员们依靠带有仪式感的行动,比如吃同样的东西,听同样的歌,来进入自己的最佳比赛状态。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做的几项研究,均发现仪式对实验对象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比如,有研究要求实验对象在进食前,进行一系列的规定动作,这些动作表面看并无特别之处,但它们反复出现,构成了一种仪式。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连实验对象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仪式的作用,因为进行了仪式,他们的进食量减少了。因此,本文认为,利用仪式来引导进食是比强迫自己节食更好的自我控制策略。另外,研究发现,假如仪式成为惯例,只是无意识地进行,会带来问题,比如饮食障碍。更好的做法是,认真仔细地进行仪式规定动作,内心要充满仪式感,这样做也才可以增加幸福感。这背后的心理学基础是,我们的仪式行为与我们的自我认知经过相互强化,会让我们把仪式行为看作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我们是具有自我控制的人。
最后,本文提到,中国古典的儒家思想,就把仪式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而恰好,重视仪式感的儒家文化也特别讲究个人的修身养性。在不同的文化中,军事化的生活方式都会利用各种仪式来引导自律和行为管控,比如,队列操练、喊口号等看上去刻板的仪式。这些都佐证了,简单的仪式有助于我们建立起个人的自律和自我控制。
《大西洋月刊》网站2018年11月5日
完美是个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完美看上去很美,但它其实很可能是个坑。这篇《大西洋月刊》网站的文章指出,追求完美的性格可能给人带来破坏性打击。本文剖析了三类病态的完美主义及其危害,并尝试给出应对之策,以便我们可以趋利避害。
本文指出,近来完美主义似乎有抬头的倾向。有研究显示,今天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大学生报告的追求完美主义的程度要比1990年代和2000年初的大学生更高。极端的完美主义可能会导致抑郁、焦虑以及萌生自杀的念头。该研究测量了三种类型的完美主义:第一类是指向自己的,即希望自己成为完美;第二类是所在社交圈子要求的,即希望不辜负他人的期望;第三类是指向他人的,即将不现实的标准适用于他人。结果发现,从1989年到2016年,指向自己的完美主义分值上升了10%,社交圈子要求的完美主义分值上升了33%,指向他人的完美主义分值上升了16%。人们的自尊越来越取决于别人对自己怎么看,标准化考试和社交媒体加剧了第二类的完美主义。
本文介绍说,在临床心理障碍的诊疗中,病态的完美主义常见于企业家、艺术家和高科技职员等人群。其实,完美主义可以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调节得当的完美主义可以帮助你忘记挫折,继续前进。而极端的完美主义则只盯着失败,自怨自艾而不能自拔。如何对付病态的完美主义呢?总的来说,就是接受失败和不完美,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要执着于特定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