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00)
长江南京段水深流急,水上运输繁忙,跨江疏浚采用传统水面布置排泥管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了解决浦仪公路过江段水下疏浚工程时间紧、技术难度大等问题,经技术论证,采用了潜管法疏浚工艺,缩短了工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文着重对潜管法施工进行阐述。
南京浦仪公路过江通道位于八卦洲左汊。为维持八卦洲左汊分流比在大桥工程实施后不减小,以及保障施工船只进场施工,需要水下疏浚(具体平面布置详见图1)。疏浚总量约42.7万m3,工期90天,疏浚底标高为-13m,(吴淞高程,下同),水面平均标高6m。
疏浚区土质上部表层为灰黄色亚黏土,中部为淤泥质亚黏土、夹亚黏土夹砂薄层;下部为粉砂、细砂。
浦仪公路疏浚段为万吨级深水航道,水上交通繁忙。将左岸水下泥砂疏浚到右岸八卦洲上,工程施工具有施工难度大、航道交通影响大、运输船只调度难等特点。
图1 平面布置(A5、A6、A7、A8、A9为弃泥点)
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及现场条件,选取两种疏浚方案进行比选。
采用1艘13m3抓斗船挖泥,3艘1000m3泥驳运泥至八卦洲护岸前沿水域,再由1艘1000m3/h吹泥船连接700mm吹泥钢管将疏浚土输送至弃土区。日工作量8000m3,整个施工天数约为56天,加上天气等影响,所需施工期约3个月。
采用1艘1000m3/h绞吸挖泥船通过750mm的钢潜管进行疏浚吹填,日工作量10000m3,所需工期50天。绞吸船平面布置见图2。
图2 绞吸船平面布置
方案一的抓斗船施工水域较小,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难度小。但碍航性较大,施工船机数量较多,且挖泥、运泥和吹泥的施工设备的效率需相互匹配,现场协调和管理难度较方案二大。
方案二的绞吸挖泥船效率较高,能够通过潜管横穿长江,管理难度较小,不受天气、水面交通等影响,费用较低,时间较短,能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但八卦洲左汊航道为深槽,边坡很陡,管线铺设难度较大,可以通过水下边坡修整来解决。
综上所述,拟采用方案二:潜管法施工。
3.1.1 浮管连接方法
a.水上浮管位于挖泥船尾部,和水下潜管相接于图A1点位置,接头处通过柔性的橡胶软管连接。
b.水上浮管布设成平滑的弧形,并用2t的霍尔锚固定,以防其漂至航道内影响通航。在水下管线连接处(A1点)抛八字锚加以固定。水上浮管长度约为300m。
3.1.2 潜管连接方法
a.依据河势分析,潜管敷设路线选在疏浚区中间开始,确定管线走向控制点A1点和D1点(见图3,A1点为浮管和潜管交接点,D1点为潜管和岸管的交接点)。
图3 水下潜管布置立面
b.水下管线采用橡胶软管柔性连接。一根钢管(12m)加一根橡胶软管(1.8m)的组合,经过计算,浮管与潜管连接点(A1点)到潜管与岸管连接点(D1点)为251m,计划用20组,长度276m,完全满足通航最低宽度200m的要求(见图4)。
图4 水下潜管布置平面
c.潜管、浮体、工程船在疏浚浅水区顺流一条线接好,做潜管压力试验,各处均达到无漏气、漏水要求时,将管线一头接在工程船上,到达A1点待命,另一头用盲板封好,吊在锚艇上。
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方案编写与审批,办理水上水下施工许可证,海事、航道部门审批,封航及航行通告,障碍物清除及水下边坡修整,潜管沉放及起浮时上下游的警戒工作等。
a.潜管下沉选择在风浪、水流较小平潮时进行。
b.锚艇(360马力)顶推潜管头部到D1点, 拖轮(250马力)和拖轮(180马力)顶推潜管中部,到达潜管下沉区域;与此同时,潜管顶至D1点,拆除潜管盲板,与岸上地锚连接固定好后,通知工程船开机注水沉管。
c.潜管与浮体连接部抛锚固定,在连接处上、下游各抛下一个4t的锚固定潜管;潜管与岸管连接处用螺栓和岸管紧固连接,同时由钢缆与预先测定并埋设的两个不同角度的地垄固定,保证管线不漂入航道影响通航和潜管沉入江底时强力拉移岸管线,并且在浮体与潜管连接部位(约12m处)加装两个放气阀,用于排出管道中的空气。
d.潜管铺设完成后在疏浚区开口线、开挖起迄点、设立包括标杆、浮标等清晰的标志,每隔50~100m设一组横向标志。
e.同时水下抛锚区设置浮标、灯标、岸标等标志,指示抛锚范围和抛锚顺序。
f.疏浚结束后,潜管起浮采用充气排水法,将潜管充气浮出水面,具体步骤如下:
ⓐ先将岸管、浮管与潜管分解,一头用盲板封闭,另一头连接气泵,以减少充气排水时间,此阶段对通航没有影响。
ⓑ用排气量为2m3/min的150马力大型气泵给潜管充气排水,让潜管上浮。
ⓒ潜管上浮后用1艘拖轮(250马力)与锚艇(360马力)配合将潜管拖至航道外安置。
a.潜管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全新钢管,设计承载压力为6MPa,橡胶软管承载压为2MPa,吹填时管道内的工作压力为0.45MPa。杜绝了承压爆管的风险。
b.潜管重量计算:潜管总长度276m,其中钢管240m,橡胶软管36m,总计20组,钢管直径0.75m,壁厚12mm,法兰连接。各部分重量:钢管54t,橡胶软管8.0t,法兰5.0t,小计重量67t;潜管内水重122t,整条管线重量189t。
c.浮沉度计算:空管总浮力122t;钢管、软管及法兰体总浮力7.91t。浮运状况:闭门空管55t,可浮运,外侧浸水约0.41m;停工清水满管状况181t,下沉,不浮;施工砂水满管状况185t,下沉,不浮。
同时,为了避免潜管在水下起伏的可能,上、下游各放一只2t重沉底锚。根据规范要求,绞吸式挖泥船在开机前先打开排气阀放气,开机时低速吹清水,确认正常再加速挖泥,以此保证潜管不会起浮。
疏浚区至江滩边直线距离约240m, B1点(航标处)距疏浚区边线18m,B1点至C1点为航道距离200m。
a.根据图5显示,参照2011—2016年长江南京段水位记录表,按最低水位考虑,施工时水位高程为3.19m(吴淞高程)。B1点处潜管位置的水位深度为11.6m,C1点处水位深度为11.2m,两处水位深度均大于8m。宽度和深度均能满足通航最低要求。
图5 航道通航布置
b.根据图6显示,绞吸船在1号疏浚区施工过程中,一侧横移锚与绞吸船成45°夹角抛入航道中用来控制船舶方向,抛出距离约65m,锚绳超出疏浚边线28m(航标线为18m);经数据计算,最低水位在3.19m时,航标线上锚绳至水面高度达10.9m,超过航道通航最低8m的要求。不影响航道通航。
图6 横移锚、锚绳布置
本工程疏浚土全部吹填上陆。根据八卦洲侧临时用地规划,八卦洲侧共设置5块承包人临时用地,其中A5、A6场地供土建一承包人使用,A7、A8场地供六标土建二承包人使用,A9场地供和燕路过江通道八卦洲侧土建三承包人使用。上述5块场地先期作为疏浚弃土区使用,根据弃土区平面位置,A5、A6场地组成弃土点一,A7、A8场地组成弃土点二,A9场地为弃土点三。3个弃土点面积总和约27.72万m2。具体详见图7:抛泥区与疏浚区位置示意图。
图7 抛泥区与疏浚区位置示意图
本工程疏浚吹填施工时需首先形成封闭式围堰,围堰合拢以后方可进行吹填,避免吹填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典型围堰设计详见图8:围堰设计典型断面图。
吹填区各场地吹填前,须将表面耕植土开挖存放,等大桥施工结束完后,临时用地恢复为农田,所存放的耕植土再复垦。表层耕植土开挖0.3m,暂时用于堆筑围堰。
A9场地原地面平均标高约6.0m,吹填后泥面使用标高高出原泥面约1.0m,设计吹填顶高程为7.0m,可以处理疏浚土约14万m3。
A5、A6场地原地面平均标高约6.0m,考虑剩余约26万m3疏浚土全部吹填至以上两个场地,经计算设计吹填顶高程为10.0m。吹填结束后,经由其他工程将上部约3m厚(约18万m3)砂土采用卡车二次倒运至A7、A8场地。
图8 围堰设计典型断面
a.经过近50天疏浚吹填,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较大地节约了成本,缩短了工期,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特别是在短时间断航情况下进行跨江疏浚吹填,实现了南京长江深水区疏浚潜管法施工零的突破。施工中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方法,值得推广,可供参考。
b.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时代,疏浚吹填跨江断航施工基本已不可能进行。创新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邀请了高校、设计、海事、航道、水利等领域专家,进行专家会商,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