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里的王步

2018-11-23 05:32文◆野
艺术品鉴 2018年11期
关键词:花鸟青花瓷青花

文◆野 云

“青花瓷里的王步”,我宁愿用这个标题。而不是“王步的青花瓷”或者“王步和他的青花瓷”。在我眼中,王步就是青花瓷。他不曾离去,他就在青花瓷里,他的魂在青花瓷里。过去在,现在在,将来还在。

当然,你不能反过来说,青花瓷就是王步。因为在王步之前的之前,就已经有青花瓷了。而且,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曾登上青花瓷艺术的颠峰。诸君请看:

故宫博物院藏 明青花团龙花卉提梁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青花花鸟凤尾尊

这些历朝历代的青花瓷绝对是青花瓷艺术的经典之作,惊世之品。但是,我想说的是,它们代表的毕竟是过去式了。就像它们自身都已经进了博物馆一样。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上个世纪,从青花瓷里走出了王步开始,一个新的,一个活生生、光灿灿的时代就开始了。

王步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怎样的青花瓷的世界呢?

且不说他的生平。他的生平网络上有海量的信息。也不说他的成就,他的成就百度上已经铺天盖地。今天,我就从他的一束花,一只鸟开始。

王步青花瓷作品 春鸟殷勤局部

王步青花瓷作品 春鸟殷勤

◆ 春鸟 ◆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鸟一精神。

李商隐诗《无题》中有“青鸟殷勤为探看”之句。王步以此句为题,唤来了这只鸟。它顺着 春风的方向,停在了一弯桃树上。可春风在哪里呀?王步说,你看,春风不是在摇动的桃叶上吗;不是在小鸟飘动的羽毛上吗;不是在鸟儿脉脉含情的眼睛中吗?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是啊,它显然找到春天了。你顺着它的眼睛看过去吧,那不是一个姹紫嫣红的灿灿春天吗?

让我们从小鸟的身上,来品味王步吧:他笔意所向,或青或白,是鸟儿的形态;或浓或淡,是羽毛的层次;而那或轻或重的,则是春风的脚步。他连笔为线,断线为点,用料浓淡相宜,用笔粗细相济,把他心中的无限深情全部挥洒在了这只神气活现的翠鸟身上,挥洒在了他深爱的青花瓷作品之中。

如果,我们把元明清的同类瓷器作品和王步上述的作品对照一下的话,你会发现,同样是青花瓷:元明清深厚,王步飘逸;元明清凝重,王步明快;元明清中规中矩,王步自由奔放。这就是王步,从元明清里走出来的王步。

王步青花瓷作品 《夏日荷花》(局部)

◆ 夏荷 ◆

王步作为一个悠闲的观荷者,在他的眼中,夏日的池塘有三个世界。宽大、碧绿但已有几个枯洞的荷叶下,是青蛙的世界。浮萍动,水草摇,一只青蛙潜伏在一叶轻荷之上,两眼炯炯有神,紧张地注视着花苞上的那只蜻蜓。它一旦落定,青蛙便一跃而起……

荷叶下的世界琳琅满目,悦目赏心。

可是中间那片偌大的荷叶就不一样了。王步的用笔,虽然依旧是兼工带写,以工为重,但已有点写意画的味道了。你看浓墨重彩的荷叶上,叶脉却勾画得极其细致,且走向分明。斑斑点点,虚虚实实的叶梗及池塘里的那些花草,都是他用苔点法细细勾划出来的,具飘逸之风,兼含蓄之美。

不用说,那朵丰润,娇嫩而热烈的荷花则又是另一个世界了,它是整幅作品的重点和中心。你放大看吧,那花苞和花瓣全是王步用细于发丝的工笔丝羽毛法细细勾描出来的,根根有交待,笔笔不含糊。

王步自号竹溪先生,是不是与北宋的廉溪先生(周敦颐)有一种心灵相通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把《爱莲说》的真谛和诗情完全融到他的画里了。

他笔下的那朵娇荷把宽大的绿叶当作了舞台,在清风吹拂下翩翩起舞。左手一支苞,右手一捧莲。花枝招展,颤玉摇红,连蜻蜓也煽动着薄翼为她欣然伴舞……

那么,《夏荷》和《春鸟》是不是就是王步作的两幅瓷板画呢?不是。比瓷板画难多了。它们只是王步一对《春夏秋冬青花琮式瓶》上的两张载图而已。完整的器型和全部图片如下,我们且来一睹芳容:

王步青花花鸟琮式瓶 菊花开处

青花花鸟琮式瓶

器型简介:琮式瓶仿周朝礼器玉琮烧制。器形圆口、方身、圈足,口与足大小相若。这种圆口方身的琮式瓶制作工艺讲究,烧制难度极大。景德镇瓷工有谚:“一方抵十圆”,意为烧出十个圆瓶才抵一个方瓶。创作年代:此瓶为王步瓷画技法创新转型期作品(创作时间在1926—1937年间)。期间,其青花风格以极精细的工笔丝羽毛画法为主。这时的王步年富力强,视力极佳,有的笔法甚至比头发丝还要细,所以人们对他此时期的作品有“前无古人”的评价。艺术简介:由于王步曾在吴霭生的合兴瓷社大量制作仿古瓷器,并以仿康熙青花为主。所以它这件青花瓷作品中多多少少能看出一些康熙青花花鸟瓷画的影子,但是已明显有清新秀丽、简朴婉约的新风了。作品画工精细,功力深厚,是王步传世作品中不可多得的青花瓷精品之作。

后期风格:技法创新之后的王步画风转向粗放,他开始潜心研究八大山人和黄慎的风格。以豪迈略带沉郁,简朴不失雄浑的笔墨为青花创意,为花鸟传神。当然,这是在《春夏秋冬青花琮式瓶》之后的事情了。

王步青花花鸟春夏秋冬琮式瓶一对(民国)

◆ 秋菊 ◆

那么让我们来领略王步春夏秋冬的四季之美吧。春鸟,夏荷有了,那秋天的景色又当如何?

一只啼鸟一弯竹,菊花开处是秋天。

王步的秋天很简单,看看他全图的留白吧,他把大块的空间扔给读者去想象。它可以是清晨时寂寂的空山,也可以是落日后沉沉的江畔。他充分利用青白两色的独特优势,把画面的空间处理得恰到好处:

《秋菊》笔意

再看菊花。这是一束野菊,开在竹叶与杂草丛中。尽管创意依然是兼工带写,但你细心点看的话,王步的笔意是非常独特和清晰的。那些杂草,是他用钉头鼠尾线描法勾绘出来的。既简单,又逼真。菊花旁的那丛竹叶,则用丝羽毛长线来勾划,长而不乱,一根根毫无迭压。

而那两朵菊花和绿叶更充分体现了王步独特的青花瓷技法;他先绘出菊花和花叶的浓淡及轮廓,然后再细细勾勒花瓣和花叶的边缘,轮廓分明、笔意清爽,整个画面形象生动,活色生香。

王步青花花鸟琮式瓶 梅花山雀

◆ 冬梅 ◆

到冬天了。空谷里,小溪边,是梅花的世界。王步的梅花以老梅居多,这一幅《梅花山雀图》又是。他曾在一件青花瓷作品上题诗赞老梅道:

罗浮仙子饮流霞,

醉倒孤山处士家。

应是东风吹不醒,

至今颜色似桃花。

不过,这次王步不是画的如桃花般鲜艳的红梅,而是在树桠之中点缀了一窝白梅。白梅的花语是坚贞、刚毅。他是不是想到了李煜那首著名的《白梅花词》呢?

流云过,一落索,

好风似水又如昨。

谁在林间月下吹那一支白梅落。

牵白衣,倾江左,

人生如雪最寂寞。

又是十年如梦,

一坛醉颜酡……

白梅与老树,黑白分明。也许王步并没有李煜想得那么悲切,但他心中的老梅树一定也像白梅的花语一样,是坚贞和刚毅的:它的姿势是侧卧的,曲曲折折。它的形态是盘旋的,盘旋而上,有力地举起繁复的枝桠。它的皮肤又干又黑,纹路粗糙。它的躯干虽弯曲却并不柔软,可以把饱满的白梅和雪花轻轻托起。身上的枯洞里甚至还看得到隐约的小草和青苔。

古人说“梅以形式为第一”,王步追求的,也是这种意境:苍劲古朴,瘦骨嶙峋,体现出梅花饱经沧桑,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

老梅的那些枝枝桠桠,看似凌乱,实则清爽、明晰、和谐。或曲如游龙,或伸如飞燕,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极强的力度,充满着线条的韵律感。

我们来解读一下王步的梅心:无论寒风猎猎,白雪飘飘,他讴歌老梅的高洁。无论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他倾慕老梅的傲骨。当大雪飘来,百花凋谢的时候,梅花踏着风雪来了。而当冬去春来,万物苏醒,百花满园的时候,梅花却又一人先走了。是它追踪着风雪而去呢?还是它引来了灿烂的春天,要把美丽留在人间?

王步的艺术精神跟梅花的精神一样。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他从师学艺,孜孜追求;在瓷业凋零,青花瓷艺术难以为继的时候,他孤军奋战,求实创新;而到了百花齐放,满目春天的时候,他却一个人默默地走了,把他的青花留给了人间。

王步青花花鸟琮式瓶 春之诗

王步青花花鸟琮式瓶 春之诗(局部)

◆ 春之诗 ◆

王步是一位艺术功底和文化素养十分精深的人,他诗书画印无一不精,创作意境出神入化,超凡脱俗。上图这件作品也不例外,王步依然用他的青白二色,写他的一花一鸟一春天。鸟是“不信人间有白头”的白头鸟,花是“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桃花。我们来看一眼现实生活中的桃花和白头鸟吧,看王步是如何将它们收入画中的。

其实王步的创意也就是巧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诗而已:“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他把白头鸟调皮的眼睛、可爱的形态和桃花古朴的肢体、诱人的花容维妙维肖地移入了他的画中:

啼鸟有时能劝客,

小桃无赖已撩人。

作为画师,王步手上画的只是那只白头鸟在全神贯注盯着树洞里的虫子——它的早餐。而山上的这树桃花到了春天是依然要开的,叶是绿的,花是红的,树干是竭黑色的,这没错。但王步又不仅仅是一位画师,他还是一位浪漫派诗人。画在手上,意在心中,诗在画里画外之间。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树上那灵巧的小鸟,翻身一跃,跃入那撩人的桃花丛中,不就是活脱脱一派盎然的春天吗?是生活高于艺术,还是艺术高于生活呢?两相对照,我都有点分不清楚了。

王步青花花鸟琮式瓶 夏之情(局部)

于是,诗歌自然而然地就画中流出来了:

桧丛丛啭惬新晴,巧好春林百鸟声。

羽辈误教推皓首,细听多是少年情。

——宋 张镃《白头翁鸟》

白头鸟又叫白头翁鸟,叫声婉转悦耳,象征着吉祥长寿的寓意。可是诗里面却说,雨后新晴,春天的树林里百鸟争鸣。人们都说白头鸟是鸟类中年纪最大的,都白了头了。其实错了,你听它的叫声,多么年轻,多么动听啊!

王步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他要用白头鸟和桃花的奇特组合,给我们演绎一个灿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春天。

◆ 夏之情 ◆

从画面上看,季节已经进入夏天很久了。丝瓜叶开始枯黄了,上面还有斑斑点点的虫洞。枯老的丝瓜一弯三曲的,老得都要掉下去了。从丝瓜叶来看,王步好像在泼墨写意,可是你放大看那两只小密蜂,那薄得透明的翅膀,清晰的蜂腿,甚至蜜蜂的两只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分明又是工笔嘛。真是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啊!

最关键的是这一部分,我们能从画面上读出王步满腔的情思。丝瓜的“丝”与相思的“思”谐音。你看,丝瓜上方那些若隐若现、欲断还连的藤蔓,不正是一种缠缠绵绵、思绪万千的隐匿表达吗?王步还觉得意犹未尽,又在丝瓜上画了一只浑身通透得近乎纯洁的纺织娘。他一定是想起了那个凄美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江南水乡,有一对青梅竹马的青年人结婚了。他们男耕女织,生活幸福美满。然而,他们新婚不久,边关告急,丈夫被征去守边了,从此再没回来。

妻子在家里每天一边织布一边等待丈夫的归来。一年又一年,从秋到冬,从春到夏,她终于无限忧郁地死在了纺织机旁。她死后,田野里,瓜棚内外出现了很多翅膀碧绿,身体透明的小飞虫,那“轧织…轧织”的声音就像织机的机杼声一样。

人们说,这是纺织娘在一声声呼唤她的丈夫呢。从此,人们将这种小飞虫叫做纺织娘。

我联想到王步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是在1926—1937年这段时间,那时的他刚刚30出头,正逢战火纷飞的年代。“国破山河在,家书抵万金。”血气方刚的他,是在思念家乡离别多年的亲人?还是在牵挂心中念念不忘的恋人呢?我无法猜度,只能在他的《夏之情》中寻找蛛丝马迹……

亲爱的读者,你有兴趣看看纯洁多情的纺织娘吗?我量了一下,它的长度刚刚2个厘米。面对如此小巧、如此清晰的美丽画面,我已不再想说这是工笔还是写意了,也不再想问这是照相还是绘画?更不想奢谈什么王步的笔法如何巧妙,他的配料如何神奇了。都不想,我的心里只有赞叹,由衷地赞叹!

当然,也可以看一下真正的纺织娘什么样,比较一下。

王步青花花鸟琮式瓶 秋之舞(局部)

然后告诉我,这两只纺织娘哪一只更美?

◆ 秋之舞 ◆

大家都吃过石榴。中秋时节,果园里的石榴熟了。一个个圆圆的石榴挂在树上,就像一个个小红灯笼。树枝都被压弯了。摘下来一看,圆溜溜的石榴犹如一张娃娃脸,笑得裂开了嘴,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儿如一颗颗亮晶晶的红宝石。摘一颗,尝一口,甜甜酸酸的汁水从喉咙渗到心里头,令人神清气爽。

石榴是美味的水果,也是中国人传统的吉祥物,寄托着中国人对多子多福的祈盼。

从古到今,很多诗人喜欢写石榴,也有很多画家喜欢画石榴。但是成功的并不多。为什么?有一首古诗是这么说的:

生红一撮掌中看,

模写虽工更觉难。

诗到黄州隔千里,

画家辛苦费铅丹。

诗的意思是说,红红的石榴拿在手上是很好看,但是你要把它写出来,把它画出来却很难。你说写诗吧,你写了半天还隔着石榴一千里远哩。再说画画吧,哪怕你把铅丹染料都用光了,那也是瞎子点灯。不要问我为什么,在座的有诗人有画家的,你回去试一下就知道了。

王步青花花鸟琮式瓶 冬之意

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两个人例外。一个诗人,一个画家。诗人不是我,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画家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王步。

王步是怎么成功的呢?他刻意不去招惹那石榴籽儿。不管它是深红、浅红、大红、桃红,红里带白,白里带红;也不管那石榴皮儿是红色、是青色,是青中发红,还是红中泛青?他绕开这些扯不清的麻纱,用青花瓷特有的方法,就用他的青白二色,直接给了观者一个火辣辣、颤微微、热腾腾的秋风之舞。你看,石榴绽开了,像害羞的姑娘被秋风撩开了裙子;石榴叶似翠绿的修竹在风中为她伴舞;远处,一只小蜜蜂闻到了香气,向美味的石榴飞舞而来;那只螳螂更是手舞足蹈,洋洋得意。它为鲜嫩欲滴的石榴而舞,更为源源不断飞舞而来的蜂蝶们而欢呼雀跃(美食来了啊)。幸好这次王步没在它后面再画一只黄雀。

大家都见到过牛仔舞、霹雳舞、DISCO,可是有谁见过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螳螂舞?青花瓷上的螳螂舞!舞得多生动啊,感谢王步!

那李商隐又是怎么成功的呢?他也是个绕道走的专家,他更绝。他分散你的注意力,把石榴往爱情上扯,“爱上一千年”。他的诗很短,就四句:

榴枝婀娜榴实繁,

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

碧桃红颊一千年。

但是(又是但是),李商隐讲的关于石榴的爱情故事却很长,很隐晦,很凄美。有点类似于《锦瑟》那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算了,下回找个时间,专门来讲诗吧。

◆ 冬之意 ◆

我比大家幸运,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王步的这对青花琮式瓶就摆在我的面前,我能用手轻轻抚摸这对可爱的八哥小夫妻,能近距离欣赏这幅关于冬天的画。不,它不止是画,它还是一首美丽的诗:

柏树松枝是我家,

睛空冬日好年华。

卿卿莫负双栖美,

唱罢浮云唱落霞。

——野云诗

王步的这幅《双栖冬意图》画的虽是冬天,却充满着温馨的气息。不是吗?这对快乐的八哥小夫妻双双跃出枯树上的小窝,飞上柔软的树枝。冬日的阳光真好,暖融融的,风儿也那么温柔。“我怎能不放声歌唱?”一只八哥在说。另一只闭着眼睛,轻轻地嘀咕:“唱吧,唱吧,亲爱的。哪怕你从日出唱到日落,我都会静静地听着。” 它们的对话和这首诗是我从王步的瓷画上听出来的,一定是王步的心声,我想。

其实,一对也好,一只也罢;八哥也好,黄雀也罢;春天也好,冬天也罢,反正王步画的鸟都是神鸟,无人能画得出。试问:那八哥身上时而浓、时而淡、时而白、时而黑的锦衣你画得出吗?那用“工笔丝羽毛法”画出的比头发丝还细的绒毛你画得出吗?别怪我的话唐突,也不是我爱屋及乌。没法子,这就是王步,与众不同的王步。

王步,字仁元,号竹溪,中国人(1898—1968年)

王步青花花鸟琮式瓶 冬之意(局部)

一对瓶子八个面,春夏秋冬四季花。到这里,这文章我也该搁笔了。最后,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次八幅全图吧。

这对青花琮式瓶就像一对伉俪夫妻,须臾不曾分离。

亲秋天是相思的季节,也是想家的时候。“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有人在问了,这对可爱的夫妻他们的家在哪啊?或居庙堂之高?或住闹市之中?或处江湖之远?请不要问我,问王步去吧,青花瓷里的王步。

他一生呕心沥血,完成了一万多件瓷器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是青花瓷。不过,他的青花琮式瓶,我却独见此一对。

左图这张照片是他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照的,会不会是他创作完这对青花琮式瓶后,心情很高兴而专门照的呢?我不得而知。只看得出,此时30岁出头的他英姿勃发,两眼炯炯有神。

这在民国时期,该称得上是美男子了吧。即使放当代,我看也不会比某些当红的小帅哥差,你说呢?

猜你喜欢
花鸟青花瓷青花
红胸啄花鸟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写意花鸟
青花
纯净的青花瓷
花鸟卷
青花瓷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