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鸣
《秋声秋色图》齐白石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天真烂漫的童心,以及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中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则相对成为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宋代杨万里咏雁来红,有“开了元无雁,看来不是花。若为黄更紫,乃借叶为葩”的句子,体物入微,为人传诵。雁来红历来为人喜爱,以之入诗入画,佳作多多。因此,以雁来红入画的画家不胜枚举。雁来红的入画,在文人画中比之紫藤、荷花、红梅要少得多,但用来作为秋季的代表花卉是常有的。
齐白石对雁来红的描绘不但数量大,而且独具特色,成为他的代表性题材。人们一直对齐白石的“红花墨叶”津津乐道,而在墨叶之外,齐白石对红叶也颇有兴趣,雁来红便是其中的一种。齐白石画雁来红常常以单色为之,略分浓淡,如单用花青作雁来红,就有多件,与红花墨叶或水墨横陈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在《秋声秋色图》中,齐白石不仅用水墨和蓝色画了几株秋菊,也绘了几枝肥嫩的雁来红来代表秋季。一方面,他念念不忘齐氏宗祠老屋种植的雁来红和附近遍开的荷花、菊花、红梅,而且常常自己种雁来红欣赏。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大多数取材于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生活中的事物。另一方面,他喜爱反复描绘雁来红。这与他晚年身体强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不无关系,即“老来红”常含有自喻之意。正如他所说:“老年人喜欢有人称赞他有红颜,这是健康长寿的象征。”不仅如此,儿时蝈蝈和蛐蛐的叫声,也令齐白石难忘。这幅画作于1946年,时年86岁的齐白石虽身在北平,心却早已飞回故乡的老屋,所以绘《秋声秋色图》来表达这种心情。图中两枝雁来红,一仰一垂,取姿生动;以石绿画两只蝈蝈,动态可掬,栩栩如生。右下绘几枝秋菊,繁乱的枝叶处理得无拘无束,信手挥洒;与此对应的是两只蛐蛐,生动有趣,人们似乎可以听见它们美妙动人的叫声。
《雁来红》齐白石
《雁来红草虫》齐白石
《墨蝶雁来红》齐白石
《雁来红草虫》写雁来红三株,以蜻蜓、蝉和蚂蚱相配,兼工带写,秋声秋色。雁来红耸立斜伸,高低交叠;三只草虫各按物性,或飞或伏,或动或静,穿插在画面上、中、下三方,互为呼应。雁来红设色以橘黄加杂洋红,色彩斑斓,富于层次。草虫工致精微,蜻蜓、蝉的翅膀极透明之能事,蚂蚱爪上的绒毛纤毫毕现。齐白石对其结构、质感的把握令人叹为观止。雁来红又称“老少年”,在秋季变红,对齐白石而言,雁来红是草木,是生灵,是金秋时令的讯息,同时也隐喻着他在耄耋之年的成功与辉煌。此幅左下钤朱文大印“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切合所寓,更添意趣。
草木鸣虫自是寻常,一旦入画又如此可观,足见画家经营之苦心与技术之精湛。在齐白石的家乡湖南湘潭,雁来红又叫蓬门。齐白石曾有诗曰:“四月清和始着根,轻锄亲手种蓬门。秋来颜色胜蓬草,未受春风一点恩。”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他对雁来红别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