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系列报道
——老门楼

2018-11-23 12:45摄影周西娟
河北画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水区门楼白洋淀

文 / 刘 洁 摄影 / 周西娟 李 辉

门楼是一家一户的总通道,又是主人的 “门面”,更是一张金名片。它直接反映着主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和生活品位。在中国,直至清末,门楼的高低大小、砖瓦材质、彩绘文字等都有严格规制,应与主人身份相符,历史上也曾有不少官员因门楼建造僭越而获罪。当然,历史发展到今天,门楼已经成为一个村庄乃至一个地域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建筑文化的精华所在,展示主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更是一方人士精神面貌和乡愁记忆的集中展现。

建筑是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实物载体,河北雄安新区现存100多年至30年以前的老民居,普遍沿袭我国北方传统建筑特征,房屋正立面多木结构建筑形式,当地人称前明,即有檐柱,木制门窗且多雕饰和油饰彩绘,整体建筑富有艺术美感。

但各小区域的民居又自有特色。容城、雄县平原区,街道宽阔、高门大院,高树灰墙,屋檐墀头部位多用砖雕装饰,而安新县半水半旱区和水区村落,因防水患是头等大事,几乎清一色的纯砖房,坚固耐用,布局紧凑,处处体现土地的珍贵,窄小的街巷、宽约1米的狭长小胡同、几家人共同生活在号称一步院内,邻里之间,世代守望,和眭相处,而门楼文化往往又成为此地民居的亮点。

不久前,因工作原因,笔者在做雄安新区乡愁遗存调查时,发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老民居,尤其是位于白洋淀水区和半水半旱区村庄中的各色老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美不胜收。徜徉在弯弯曲曲的老街道上,穿越在斑驳的灰砖墙围起、几乎两人会面需侧身才能通过的狭长胡同里,一座座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老门楼次第呈现,从清末民初到上世纪末,时代跨越近一个世纪。

许多村庄的老街区还保留着不少老门楼,样式古朴,透着庄严和素雅,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记忆。即使在同一个村庄,几乎找不到两座完全一样的门楼,可谓林林总总,引人入胜。

这里的门楼有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在材料上随时间不同而有明显变化,50年以上的门楼用料多为灰砖,之后则为红砖和混凝土。其次从型制上看有拱型和方形的差别,但方形的比重较大。另外,在结构上有相当部分的门楼是连房建造,进深与房屋同宽,精巧的木椽挑起了高高的飞檐,雕刻考究的石质门墩(俗称门当)和木质门簪(俗称户对)交相辉映,这也便是民间常说的男女婚配双方要讲求门当户对。门墩方圆大小有别,用以区分文官武将及官衔高低,也是“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门簪形式多样,有雕刻出福、禄、寿字样的,也有菊花等形状,这里的门楼,不管隶属高门大户、端庄厚重的官商府邸还是窄门小户、内敛朴质的平民之家,几乎无一例外,每个门楼上都题有用意深远的扁额,展现了雄安底蕴深厚、荟萃多姿的文风。有励志题词,如勤俭持家、勤劳致富、风华正茂;有吉祥祝语,如一帆风顺、吉星高照、鹏程万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标语,如红心向阳、永远革命、斗私批修、振兴中华、热爱祖国;有诗意盎然的寄语,如逢春、尽朝晖、千祥云集,二到四字不等。这些文字典雅凝练,内容积极向上,充满美感和正能量,彰显着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品位,寄托着当地民众美好的生活愿景和浓郁的家国情怀。

自古以来,居住在白洋淀水区的村民能够用来安身立命、建房架屋的土地很少,历史上的多次水患造成家园被毁,这里的人们不得不择地而居,顺应自然、随形就势,在逼仄空间中讨生活,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区建设家园,而往往一部分村庄就建在白洋淀弯弯曲曲的堤坝上,因地形高低错落,几乎没有一条宽阔笔直的街道,在当地人称为“一步院”的四合院内,常常居住着兄弟几家,甚至是互不隶属的张、王、李、赵等人家,羊肠般的小胡同细且长,但艰苦狭窄的空间使邻里之间养成了互帮互助、奋发向上、共度时光、营建美好家园的村庄文化和传统美德!

就在我们走访间,冷不丁一只小黑狗从一座老门楼里探头张望,彼我之间一时受到惊吓,待对视片刻,当发现对方并无敌意时,它便静静站定并目送你远去。同行的小刘姑娘不经意间将身体依在胡同一侧的墙壁上伸开手臂,整个人就占满了胡同,仿佛置身江南水乡,让人不禁产生无限遐想。倘是雨天,她撑起一把花伞,这里岂不就是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了吗?

猜你喜欢
水区门楼白洋淀
太谷明清民居门楼类型特征浅析
月 亮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对共享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研究
雄安新区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通水
前门楼子九丈九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乐东古门楼
清唱
城市滨水区规划原则与设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