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18-11-23 12:45刘秀峰摄影周西娟杨亚文
河北画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楸树最后一公里村民

文/刘秀峰 摄影/ 周西娟 李 勇 杨亚文

安新县端村镇东垒头村村委会大院

“将时光勒进生命/年轮刻录不倦的怒放/青春摇曳了几百个冬夏……”

他爱诗,也写诗。

他发现了一棵楸树,或楸树发现了他。

在这棵楸树下,

他誊写下诗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百姓称我们为“自家人”

容城县法院驻刘庄村工作组组长张宝林

“安稳就是最大的贡献。”张宝林说,我们被百姓称为“自家人”,乡领导把刘庄称为“放心村”。

2017年3月23日,张宝林被选派为驻刘庄村工作组组长。刚刚熟悉环境,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就横空出世。屈指数来,到现在已经有一年五个多月。

刘庄村并不大,有270多户,土地1200亩,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小村庄。在老张看来,村子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复杂。老张就是土生土长的容城人,长期在基层法院工作,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他工作和生活的“据点”就安在村委会,村委会在刘庄南北主街的东侧,整洁的四间东房和围墙构成传统的农家小院。老张说,这就是我们的“家”。

熟悉环境中,他发现北墙外有一棵高大的树。几经询问,才得知该树名曰“楸树”。 新区“乡愁计划”专家说,楸树有“木王”之美称,目前在河北并不多见,这棵300多年的老楸树已堪称古树名木。

这棵楸树生长的地方,早年是一座观音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拆庙建学校,楸树开始记录脚下的文明,翻开了“忠厚传家”“诗书济世”的新篇章。后来村民陈小路在此建宅,楸树也被陈家圈进院内,只有一枝伸向墙外。

新区设立后,农村工作重点转移到管控维稳上来。新区农村要做到“不增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控制土地的私下流转交易、房子的控建停建,促进农民的就业与生活收入等……每件事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驻村工作组就得迎难而上,积极开展工作,摸清老百姓的基本诉求,协助村两委干部传达贯彻落实好新区一系列方针政策,维护乡村大局的稳定,及时化解各种经济利益冲突和思想矛盾。

老张和他的驻村工作组一年多来的工作成效之一,就是村里没有发生什么事,一切都平平静静。他说,百姓安稳幸福就是最大的事。

张宝林:我们工作组一行三人来到刘庄,正是雄安新区成立的前期,是在建停工管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楸树花开的季节。我们与乡干部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在楸树下谋划管控,安排好在建停工户的衣食住行。组织垃圾清理,美化村容村貌;进行房屋、土地登记,做到细致全面,不落一户一人;狠抓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开展精准扶贫,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宣传移风易俗,倡导婚丧从简,文明办事;扎实开展“气代煤”工作……

想起一年多来驻村的点点滴滴,我们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也是一株苔藓和一朵楸树之花么?

今年早春的一个夜晚,我在村里值班。写完一天的工作日志,默写起习近平同志《追思焦裕禄》的诗文,“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灯光照在楸树枝上,用手一尅,又湿又绿,楸树要发芽了。

我有一个“胡各庄梦”

雄县龙湾镇胡各庄村党支部书记温波

他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人生信条,儒家仁德深入内心。

他又是一名医者,所以“仁者医心”的他,为胡各庄村开出了一剂治本良方。

中国梦,雄安梦,

温波还有一个“胡各庄梦”……

“一个月时间,能干些什么?”

答案有很多种。龙湾镇胡各庄村党支部书记、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温波给出了他的回答。一个月时间,他为胡各庄村做了一台利落漂亮的大手术。就是这台手术,让濒临瘫痪的胡各庄村重新站了起来……

2017年9月5日,心系家乡的龙湾中心卫生院院长温波迎难而上,参加村内换届选举,顺利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村村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在胡各庄村,由于长久的民心不畅造成历史遗留问题堆积,大大小小的欠账、土地等各种问题是干群对立、群众上访的主要因素。

他说,化解矛盾就像看病,不能拖不能等,一定要主动跟进,及早处理。在对矛盾关键人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温波书记抓住2017年国庆节庆典有利时机,为全面化解村内矛盾纠纷下了最后一剂猛药。

庆典前,温波考虑方方面面的情况,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部署。没有庆典场地,他通过私人关系找朋友支援,仅用了三天时间,就为村内免费建起了水泥休闲娱乐广场。国庆节当天,胡各庄全体村民和党员举行了一场胡各庄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国庆庆典。温波的以“情怀、胸怀、能力、缘分、包容、感恩”为关键词的主旨演讲赢得了村民们阵阵掌声。党员先锋队、民兵连、志愿者授旗仪式,以及热情奔放的秧歌、广场舞、戏曲、歌曲,把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在这片欢乐的海洋中,有老党员眼角悄悄湿润了。他们说,几十年了,胡各庄人终于又共同升起了这面红旗……

村内基本没有集体收入,没有资金改造改善村里的公共生活环境。针对这个情况,温波顺势而为,组建了志愿服务队、民兵连、巡逻队,义务为村内提供各种公益服务。无偿服务村民、奉献村集体的一点一滴中,每名参与的群众都重新找回了忘却已久的集体荣誉感。

散乱污治理在全县每个村都是一件棘手的难题。为了迅速有效开展工作,温波拿出了一整套措施。成立了胡各庄企业家协会,将所有散、小、乱、污企业纳入其中,化散为整,抱团取暖。企业家协会通过召开座谈会、集中举办小企业培训班、定期随访等措施,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共同探索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目前村里涉及到的散、小、乱、污企业四十多家,已经全部关停,同时初步制定了村内小企业今后的发展方案。

2017年9月21日,在温波上任半个月的时候,村里注册的“胡各庄党支部”公众号发出第一篇文章《胡各庄招募志愿者倡议书》,成为了他探索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群众道德建设的开篇。 在采访当日,他还透露了另一个大计划——“善行银行”,即通过手机客户端,对村民的道德品质、善行义举、绿色生活、行为、诚信进行爱心积分,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本性,重塑文明乡风,达到“人人争做好事,个个为村奉献”的和谐大同的景象。

温波:境由心生,心随境变。治村就像治病,村里人已经有了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胡各庄好不了了。我要做的,就是激起大家心底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弘扬起村里的正气。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党支部书记与支部成员,就如同一只手的五个手指,相互协调紧密联系才能办成事,带领大家走向富裕幸福。胡各庄村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惑同在,但有了全体党员、全体民兵、志愿者和村民的共同努力,胡各庄村的未来会光明无限。

板北村的现代农业园一角

翻开他的笔记本,

每页写的都是满满的工作,有文字、有规划图、

有施工钱款公式计算、有工作区域分布……

从修路、建学校、打井、安装自来水,

到村内绿化、垃圾清理,到计生、安保,

到调解村内村外纠纷、做思想工作进行管控……

这一部长长的流水账,正是关系板北村民生与发展的记录。

流水账与“跑步机”

雄县板北村党支部书记陈留僧

小学都没上完的陈留僧,从起初的歪歪扭扭,字都写不全,不时跳出的错别字也让人忍俊不禁,到现在工整流利的笔记,展现了他30年如一日,一路走来勤勤恳恳,一心为公的成长步伐。

自2003年至今,板北村没有发生一起县以上信访案件。在乡镇党委和村民看来,“和谐稳定”是板北村最大的特点。一个2000多人的大村,能几十年保持这样稳定和谐的局面,主要得益于一个有威信的领头人、一个团结和谐的班子和一支坚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当支书十几年,陈留僧记不清自己到底处理过多少矛盾纠纷。而群众,也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托付中,将更多的信赖交给了他们的陈书记。陈留僧说,“我就是群众的‘跑步机’,就是给老百姓跑腿的,谁有事我都能一召即到”。

陈留僧1988年进入村“两委”, 2003年起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直至2015年换届,连续四届他连选连任,均以满票当选支部书记及村主任。

2015年换届,考虑到自己一人身兼双职毕竟精力有限,而且村主任现在都有职务补贴,对生活也是一笔收入,陈留僧决定支持郭福元竞选村委会主任,自己主动放弃参选。

在村里,陈家是独姓,没有家族势力,能将村内几个大家族拢在一起,让全村群众自觉自愿跟他走,陈留僧靠的是什么?他说,靠的就是自己真心实意的付出,以心换心。

在村里,遇有修路、打井、安装自来水等稍微大些的事情,陈留僧都随时组织召开民主议政会,通报工作,集思广益,共同决策。2004年修路沙石料是党员、村民代表决定购买的,2017年煤改气炉具也是党员、村民代表共同指定购买的,民主议政已经成为村两委的常态。

板北村“两委”成员5名,支部成员5名,村委会成员3名。除陈留僧和支部副书记外,其他3名支部委员全部为村委会成员。县委组织部干部称,板北村的“两委”班子团结和谐,这是附近十里八村都公认的。

“老百姓选我们,是看得起我们,咱们要对得起老百姓”。陈留僧的这句话,已经成了板北村“两委”干部的座右铭。

陈留僧:2017年“三项行动”以来,县委万书记驻村深入调研、指导工作。县委组织部刘部长实地查看,广泛座谈。米家务镇党委制定了方案,明确了转化方向,派驻了专门班子。镇党委和驻村工作队带领我们“两委”成员夙兴夜寐、真抓实干,抓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整治村容村貌,板北村迅速实现了由后进到先进的提升。我作为支部书记,我觉得我们付出了这么多,一点也不委屈,站在人群里,老百姓夸我们一句,心里特别知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任何年代、任何时候都不会是一句空话。

陈留僧办公桌窗台上放着一张相框,是村里全体党员的合影。老党员们坐在中间,年轻党员或蹲或站。陈留僧任支部书记十几年来,支部发展了十几名党员,平均每年至少发展1名优秀人才入党,党员平均年龄由他上任时的60多岁下降到现在的四十几岁,给村子和谐发展带来了活力,储蓄了后劲。

黄湾百姓都有一句口头禅,

“有事就找刘书记”。从这句话足以看出,

作为黄湾村20多年的带头人,

刘秋乱在百姓中的形象地位。

如今,走进黄湾村,

整洁气派的社区会让人觉得这里已非农村。

而这个疑惑中,

正隐藏着黄湾村由乱到治、

由后进村一跃成为了

全县数一数二的“红旗”村的秘密。

“有事就找刘书记”

雄县黄湾村党总支书记刘秋乱

夜幕降临,每一位来到雄县黄湾村的人,信步走在村中,总能看到一幕幕与众不同的风景。在村民活动中心,民兵连正在训练;在老村中心广场,200余名家庭妇女身着盛装共同起舞,这些都是黄湾村每晚的保留节目;休闲的村民三五成群,聊天、哄孩子、下棋、打球、看舞蹈,一派和乐景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上任二十年来,黄湾村党总支书记刘秋乱始终把带领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作为自己的最大责任。上任伊始,面对村里一穷二白的现状,刘秋乱和两委干部经过研究,决定带领大家创业致富。他把自家一年净赚几十万的企业交给别人,自己则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集体企业上。建厂需要钱,他毫不犹豫地带头拿出5万元,接着又有两名党员响应,各自掏出5万元,并决定以三人的个人名义从银行贷款,明确表示“赚了钱归集体,赔了钱个人负担”,天华塑料厂就此诞生。多年来为村内积累的大量公益基金,成了开展村里各项公益事业的有力支柱。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村“两委”努力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土文章”,引导村民种植优种果树400亩,使黄湾村成了果树种植专业村。同时努力做大招商引资,2003年村里填坑造地,建起了工业小区,先后有40多家企业在小区落户,累计投资达6000多万元,解决了近千名村民的就业,村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此外,通过办电、修路、建学校,解决百姓之忧,几件事都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上,群众笑着说:“这样的好支部,我们打心眼里愿意跟着干”。

2015年,黄湾村的新型居民小区交付使用,从户型设计到配套设施都按照城市标准,目前已有400余户村民入住。说起新小区,黄湾人很自豪,电梯入户、燃气入户、网络入户、地热取暖、健身场地和娱乐设施齐全……

图片由黄湾村村委会提供

比这些更让黄湾人自豪的,是新村完善的社会保障和严密的为民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村内建立了托底的社会保障体系,涉及村内老弱病残各类弱势群体,“不让一户人家掉队”。参加新农合的村民,新农合报销后村内再报10%;村内70岁以上的老人每季度300元钱,80岁以上的老人每季度600元钱,养老金随年龄翻倍。黄湾小学200余名学生,每年都由村内出资购买两季服装,质量、款式都由学生家长投票选择,让每个孩子从小就感受到集体的关爱。

二十年来,黄湾村由后进村一跃成为了全县数一数二的“红旗”村,走出了一条村级组织建设由乱到治的成功之路,正如群众自发贴到村党支部门前的一幅对联所说:“昔日树乱砍 地乱占 房乱建 打架斗殴无人管/今朝村变新路变宽 民变富 百姓无不笑开颜。”

刘秋乱: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在任期间,至少为黄湾村600多户人家,每户办一到两件实事。或许正是这个心愿,激励着黄湾从落后走向了富裕。

回想上任之初,每天一大早,就有村民堵在门口反映问题。即使是鸡毛蒜皮的事,我也会耐心听群众把话讲完。因为村民的事看似小事,其实不小。如果把村民推出去,就是把人心推出去了,更是把问题推上去了。

20年了,村支部比我家还亲。现在我50多了,偶尔有记忆恍惚的时候,但站在支部门口,村里啥事都历历在目。

“真说实干才是真把式”

安新县端村镇东垒头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军

2008年9月,正当东垒头村因为土地问题,发生围堵县委、市委机关的群体性事件时,刘振军仍在外经商。面对群众和组织的信任和期待,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在外的生意和事业,毅然回到村里。

在当选东垒头村党支部书记之后,刘振军以稳定村情、沟通民心为突破口。昼夜工作,走访党员、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分析村情、民情,分析矛盾点,妥善解决各类问题。坚决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村务运行机制,使群众的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了有效保障。

刘振军与一位老人嘘寒问暖,了解生活情况。

村务运行规范,百姓才心里放心。但刘振军认为,要真正为民服务,带领大家干事创业才是根本。2008年他多方筹措资金110多万元,首先对全村的土路面进行了平整,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投资15万元,修建村休闲广场,并购置了健身器材。筹资10万元新建厕所4对、建垃圾池3个,建渗水井10个,健全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投资30多万元,改造下水管道,铺设管网9000多米。投资100多万元协调电力局进行低压改造,增设变压器3台,铺设线路1万多米,入户低压线、电表全部换新,并为每户新装漏保一套,基本杜绝了村民安全用电隐患。

2015年,全面完成了村东、村南3100亩美丽农田项目开发建设工程,新打农田机井32眼,改造旧井10眼,铺设地下节水管道25000米,扎砖硬化农田机耕道8000平方米,道边植树8000余棵,新修排水涵桥6座,作业通道12个,基本解决了耕地难、浇地难、灌溉难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工作,村内基础设施得到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刘振军始终坚持干在前、做在前,遇事敢负责、处事讲公心、为民谋发展,用实际行动影响带动了全村的党员和群众。

刘振军:这些年当村干部,家里的事基本没有管过,生意上也无暇照顾,老人生病不能在跟前,妻子孩子和老人多有抱怨,但村里需要我,群众信任我,我就得挑好这副担子,就得舍小家,顾大家,久而久之,家人也理解了。

权力是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赋予的,当好村官,特别是“一把手”,就是多想群众关心之事,勤奋务实,实干兴业,光说不练假把式,真说实干才是真把式,当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磨砖要对缝”

安新县大王镇北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树田

治大国如烹小鲜。烹小鲜,最为讲究的是拿捏分寸,掌握火候;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在张树田看来,治小村也应如此。

自2012年上任大王镇北张庄村党支部书记,2015年当选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作为带头人,张树田将现有2250人的北张庄村治理得井然有序。2018年7月,该村党支部被安新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张树田上任后,从健全“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基本制度入手,坚持照章办事、按章理事,充分发扬民主,依法管理村务,并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始终,通过不懈努力,使村内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实现“由乱到治”。

针对该村四条街村民街区观念较强的特点,张树田自上任后,为了加强管理,推行“网格化”管理。根据村民小组户数,按不超过15户推选村民代表1人。在此基础上,各街从村民代表中分别推选2-3名德高望重的离任村干部、老代表等村内精英担任街长,形成了村干部包街、街长包片、党员和村民代表包户,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三级网格”治理体系。全村52名党员,57名村代表,在村务治理体系全部发挥作用。

村务决策实施是北张庄工作中的难点,往往不是工作受阻,好心办不成事,就是引发群众非议,甚至出现上访告状问题。考虑到这点,张树田养成了事前多谋划、事中多检查、事后多总结的习惯。针对具体事项,详细分析受益人、阻力点,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磨砖要对缝”的推进思路,哪件事由谁主导去推动、由谁当配角,谁唱白脸、谁唱红脸,用什么招数去完成,遇到阻力,让谁去做工作能取得最大成效等等,都反复斟酌、考量,掌握好方法,把握好度,各种问题遂迎刃而解。

张树田: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只要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家事来做,就没有做不好的事。即使有的工作,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只要带着感情做工作,他们会逐渐由谅解到体谅最后理解政策。一个真诚的行动比喊一万句口号更令百姓信服。

由于新区成立以来,许多工作都是第一次遇到,在推进工作中,坚持做到有一说一,有一做一,决不干有一说二,有一做二,挟带私货的原则,从而不断提升了干部执行政策的公信力,增强了干部与村民的联系。

猜你喜欢
楸树最后一公里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幸福的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