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越
标题吸睛,引人遐想:这个新朋友是……
我家来了个新朋友。先卖个关子,他既不是张同学,也不是李同学,猜猜他是谁呢?哈哈,让我告诉你,他就是新一代的“扫地机器人”。
开头即提到新朋友,直接入题。
小作者先卖了一个关子,这个关子卖得好,让人读起来饶有趣味。
机器人外形描写:具体、形象。
他身高不过10厘米,只到我脚背,背部灰灰的,两条腿是两个巴掌大小的轮子,上面各挂着一把小刷子,工作起来好似有着长长睫毛的眼睛在扑闪扑闪。
这个比喻形象极了!机器人呆萌的样子好可爱!腹部有一张血盆大口,其实就是一把长方形刷子。全身如一个大灰盘,又似一个外来飞行物,很是让人喜爱。
机器人动作行为描写:一、扫床下;二、扫客厅。
开始工作了。我给他开启了自动模式,
注意:正是这个模式才有了本文以下的内容。他小屁股一扭,钻入床底下。
比喻形象,“扭”“钻”用得准确。这可是卫生死角,我特别好奇他是如何工作的,便打开手电筒,趴在床脚边,饶有兴致地观察起来。他如一只无头的苍蝇在床底乱窜,
“无头的苍蝇”比喻又形象又准确。动词“乱窜”写出了小机器人工作的情形,很生动。而下面一串方向的描写,让“无头的苍蝇”这个常见的比喻句焕发出神采,还显得文辞优美。忽而东,忽而西,忽而左,忽而右,我累得满头大汗,仍没有摸熟他的运动轨迹。有时明明打扫过的地方,他脑子一热,又“滋滋滋”地扭去扫了;明明旁边有一层灰,他就是半天也不把脑袋转过去。我恨不得上去扳正他的脖子,让他认清形势,认真工作。
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写得很是真切,引人共鸣。
扫客厅的地时,他仿佛一头蒙着眼的驴,
再来一个比喻,形象而准确。左三圈,右三圈,
《健康歌》里的“左三圈,右三圈, 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给人活泼欢快的感觉。可机器人这里的“左三圈,右三圈”除了让人感觉呆板机械外,哪有半点活泼的影子?卡在椅子脚间,进出不得,愤怒地发出一声声怒吼。他是在谴责自己脑子发昏,犯了此等低级错误吗?
有点幽默的味道,让人不禁怀疑:机器人也会自责吗?其实是小作者认为他该自责。他又如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在原地踯躅不前。我赶紧抬起椅子,可他仍在原地左转右转,就是不变化位置。我只好大手一挥,如拖死狗般,将他拖了出来。
这一句小作者有情绪,该是叫人多么无语的机器人啊!被放飞的他,依旧一如既往地又一扭小屁股,杂乱无章地“闲逛”
让人好笑又无奈的机器人!“扭”“闲逛”用得真传神!起来。真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该扫的地方不扫,扫过的地方又扫一遍。
没多久,他提示没电了。我按了“回充”键,可他一个劲儿地与沙发较劲,不懂得绕过去,真是撞了南墙也不悔改。
再次强调其机械的个性。我只好把他送到充电座上给他充电。
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他——扫地机器人,并不如我所想象得聪明,做事毫无章法,却给我平添了几许乐趣。
机器人是如此这般的机械死板,叫人无奈无语,可是看着他那个笨样子,又叫人觉得好笑。生活就是这样,得学会找乐趣,很多时候我们会在无趣中品出一点点趣味来。
总 评
本文写得妙趣横生,让人看了直呼过瘾,真想一直读下去!
小作者把这个扫地机器人写得真成一个人了,个性非常突出——机械得很!就像是“一只无头的苍蝇”,又像是“一头蒙着眼的驴”,“真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你瞧瞧他:“杂乱无章地‘闲逛’起来”“该扫的地方不扫,扫过的地方又扫一遍”——真是机械十足啊!
扫地机器人算是新生事物,不过现在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了。这个选材不算太新颖,为什么本文让人有看不够的感觉呢?最大的诀窍就是小作者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机器人当成一个能说话、会思考、会活动的人来写。机器人本身是很机械的,可小作者把他机械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让人读来兴味盎然。可不是吗?你看,有机器人的外貌描写:造型简洁流畅——全身如一个大灰盘,又似一个外来飞行物;有机器人的行为动作描写——扫床下,扫客厅;这中间还有机器人的心理描写:他是在谴责自己脑子发昏,犯了此等低级错误吗?虽然是“我”替他想的,但是想象很合理,与当时的情景很契合,写得自然极了。
本文的语言也非常精彩!大量运用比喻,而且用得极为恰当,把机器人的样子写得极为形象,也给文章增加了很多趣味。你看这个比喻:他又如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在原地踯躅不前。只这么一句,我们就好比看见了机器人死板笨拙的样子,不禁觉得又好笑又无奈又有点可怜他。
本文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写事物的时候,为了写得生动有趣,把物拟人化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同学们不妨有意识地运用一下。这个方法运用成功的关键是发挥想象,你就把一个机器人、一个书包、一只小狗当成一个人,想象他有思想、有感情、会开心、会生气、会发怒……有时候你不妨进一步驰骋想象,化身为他,进行一番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料有趣,让人百读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