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些伙伴:他们或是你幼儿园、小学最贴心的同学或“死党”;或是和你同住一个大院,一起捕蜻蜓、一起捉迷藏、一起下河游泳、一起招猫逗狗的玩伴;或是与你吵架、打赌、较劲的“对手”……
长大后,当你郁闷、悲伤、痛苦的时候,他们常常成为你最好的倾诉对象,贴心贴肺地安慰你劝导你,陪你一起难过;当你成功、开心、快乐的时候,他们会和你一起“弹冠相庆”,击掌祝贺;当你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时,他们依然不管你官大官小、钱多钱少,依然不呼你大名依然叫你外号,还不停地数落你,你却一点脾气也没有……
这就是发小!
从小到大,从少到老,我们的人生境遇不可避免地都要发生变化,但所有的人生都证明:因为发小的存在,我们一生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走丢!
曾经陪你长大的发小,曾经无话不谈的发小,曾经形影不离的发小,曾经“生死对头”的发小,如今还在你的身边吗?是仍在你的生活里驻足,还是早已远去,变成你记忆的一部分,只是偶然想起?
说起发小及其与今天的联系,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一份记忆、一种比较、一番感慨。
许多人会说,我们记忆中的发小依然没变。
有个叫“凡云”的网络作家说起她的发小张茉,字里行间就透露着满满的幸运和甜蜜。凡云与张茉两人的老爸是同事,小时候两家就住楼上楼下。她们俩一起上学、放学、作业、玩耍。可以说每天除了白天上课晚上睡觉,其他时间几乎都在一起,特别是到了寒暑假,更是形影不离,爸妈前脚出门,凡云后脚就进了张茉家。她们一边嚼方便面,一边看电视剧。她们会因为《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误会赵敏而气得团团转;会因为《新白娘子传奇》而披上蚊帐,坐地修行;会因为看了《绿水英雄》而趴在木板地上练习“飞鱼转身”……她们不光入戏,还时常异想天开。因为看了漫画《机器猫》和《圣子到》,她们决定出版自己创作的漫画,就那么几十张涂鸦之作,她们就骑着自行车满大街去找出版社。除了看电视、画漫画,她们还在两家的客厅排练各种舞蹈,古典舞、现代舞,扭秧歌、甩肚皮,两个“小疯子”的影像记录现在还存着。她们就这样自娱自乐、疯疯癫癫地走过了快乐的小学时光。后来,她们各自上中学上大学,结婚生子,另立门户,各忙各的学业事业,各交各的新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少了,而且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直到看着自己的孩子快上小学了,凡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张茉,于是给张茉发了条短信,建议两家聚一次餐,叙一次旧,张茉爽快答应。聚餐那天,凡云老爸的开场白是:“咱们两家可以说是老同事、老邻居、老朋友、老感情,为咱们两家的这四个‘老’举杯!”凡云与张茉相视一笑,几乎同时说:“咱俩还是‘老发小’!”
诸如凡云与张茉这样的发小,岁月变了,情谊依然,这当然是天底下最好的事了。
许多人也会说,我们记忆中的发小已经变了。
近年来,“同学会”大行其道,且高中大学的同学会居多,初中同学会少了些,小学同学会以至“发小会”就更少了。有个叫“yuanchunxu”的“讲师”,在外打拼了好多年,这一年春节回家,突发奇想要搞个“发小会”。讲师是铁路子弟,七约八约,最后约到了十几个发小。“大胖”“二胖”“小胖”“小猴子”“小豹子”“小虎子”“小疯子”“邋遢王”“歪脑袋”“结巴佬”等等的都来了。讲师原本以为,同是铁路子弟,同是独生子女,同在一个小区玩大,这么多年没有好好相聚,大家在一起应该有说不完的话、开不够的玩笑、揭不尽的老底,没想到,好久不见大家竟然显得很生疏了,那种亲切感也不见了,喝酒吃饭时,大家都客气了起来,那么生动的外号居然没有人叫了,相互间都恭恭敬敬地称呼起职位和江湖地位来,其中还不乏吹吹捧捧。“高局,敬你一个……”“李处,请多关照……”“杨科,祝您高升……”“李老板,先干为敬……”讲师渐渐感到,记忆中的发小似乎已经变了,都变得世故世俗势利了;这“发小会”也似乎变成了“名利场”。
诸如讲师这帮发小的改变,其实并不奇怪,岁月变了,时代变了,人生变了,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发小性情的改变,原本就是情理中的事。
更多人会说,我们记忆中的发小恍在身边。
网上有许多人发起了许多类似“你记忆中的发小是个什么样子”等等的互动、讨论与聊天,网友们说起发小来,很是热闹,也饶有趣味,都感到发小没有走远,仿佛就在身边,还在与自己一起喜怒哀乐——
@再见青春:我上小学的时候,和徐朋打架,我知道他妈为了“辟邪”常年在他书包里藏一条红短裤,最后我从他书包里把他的红内裤翻出来给大家看,他哭了……
@女王爱追剧:我现在还和发小经常聊起我们离家出走那件事。本来就是玩“过家家”的游戏,后来玩得多了,我们都当真了,于是手牵手去“浪迹天涯”了。到了大晚上,我们实在饿得不行就原路走回来了。回来发现家长和邻居们在疯狂地找我们。不用多说,他爸见了他就打,估计屁股快被打开花了;我是女孩子还好一点,但也被我妈骂得够惨的。
@狸狸:小时候,我有一个发小,牛皮糖似的,又大哥似的。我们一起洗澡一起睡觉,打过闹过,走路时他永远牵着我,过马路一定要我走在里面。他是一个特别皮的熊孩子,玩旱冰摔成脑震荡,还骨折,出院了继续玩。
@天枰:小时候和村里的一个小伙伴去钓鱼,看见鱼咬钩了就拼命往上拽,结果没保持住平衡,反倒自己被拽进了河里。就在我掉下去的一刹那,本能地去拉她,于是我们俩双双入水。现在每次见面,她都会拿这事嘲笑我。
@最最最:我们两家挨着,我和她从小一起玩大。可不知怎的,我结婚她在家却没去参加我的婚礼,也没随礼;原因可能是她结婚的时候我没在家,也没随礼。人生这么重要的事,我们就这样错过了。或许,我们俩彼此说明一下,这事就一风吹了,但我们经常见面,彼此都没主动说。于是我心里有了一个结,或许她也有。
诸如上述网友的这种“现身说法”,一方面说明当今社会每个人不管身在何处,都还记得自己的来路;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今社会人情有些淡薄,需要“发小”的真情来慰藉。
人类最珍贵的情感,不外乎亲情、友情和乡情,其他的情感都是由这三种情感生发开来,或者归属于这三种情感。亲情最初的来源是父母亲人,而友情和乡情最初的来源毫无疑问是发小。发小是我们最初的玩伴、最初的友爱、最初的乡愁,应该保存和保持得最完好、最新鲜,也最持久,但今天的事实是,“发小”常常成为了我们的“记忆”,而且往往是碎片式的记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城市化,我们有了“城南旧事”。
中国的城市化速度是相当快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率逐步提高,1949年是10.64%,1978年是17.92%,2017年已经达到58.52%。在过去的70年间,中国的人口总量由5.4亿增至13.9亿,增长了大约157%;而同期的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却从5763万上升到了81347万,增长了大约1312%。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前者是后者的8倍以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城市化进程就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想想看,70年间,8亿多农村人口“进城”,这是一种怎样规模浩大的人口迁徙,多少老村老院老宅由此成了多少人“遥远的小山村”“梦中的故园”,多少发小由此成了多少人的“老家人”“异乡客”。自然而然,发小之间的往事,也就成了我们的“城南旧事”。这是城市化的一方面,城市化的另一方面是城市住房市场化、旧城改造和城市现代化。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其规模、容量及基础设施、基本功能的建设、完善与现代化,多得大得新得无法统计也无法形容,放眼全国各地,现在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已经非常现代,都已经或基本上成了“陌生人城市”,原来在一条街一条巷一个院落里一起玩大的发小,被分离到了不知哪条新街哪个新社区哪个新小区去了,而且父母和自己的工作变动越来越频繁,搬家成了常事,流动成了习惯,同城发小也难得聚到一起吹牛喝酒、结伴逛街了。自然而然,发小之间的往事,也就成了我们的“城南旧事”。
因为“闯天下”,我们“各自奔天涯”。
中国的改革开放,把中国的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交往、交流等等的许多“壁垒”打破了,同时也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更便捷更紧密了,人的发展由此获得了更充分更广阔的自由与空间。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都想得到更好更大的发展,于是他们一旦独立或者一旦有了新梦想,就会勇敢地去“闯天下”,于是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甚至豪情满怀地与发小“再见”,按照自己的梦想“各自奔天涯”。于是,我们看到,全国一年有两三亿人“外出打工”,他们奔波在各城各地,有的甚至漂泊在海外,为着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想,勤劳打拼;于是,我们看到,许多“闯天下”闯出了自己一片天的人,把他们的子女及家人安置到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过上了比过去更加美好安康的生活;于是,我们看到,许多“闯天下”闯成功的“游子”回到故乡“二次创业”,也有许多“闯天下”没闯出什么名堂的人默默回乡守望。于是,我们也看到,当他们再次踏上故土看到昔日的发小,或者再次联络上同闯天下的发小时,有时就不敢相认,有时就显得生疏甚或局促了。自然而然,发小之间的往事,就成了他们“闯天下”“在天涯”的“记忆”,也成了他们再次“相识相知相交”的密码。
因为“本性难移”,我们“不和熟悉人说话”。
每个人都是有脾气和性格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人的脾性也是会不断变化的。不过,有一句老话说得也很有道理,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且很多客观事实证明,很多人的脾性一生难改。我们每个人一生多多少少会与有些人结下大大小小的梁子。结下这些梁子,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事物本身的是非对错,而是各人的脾性使然。在我们最初的人生交往中,发小中间,有与自己“对路”的,也有与自己“不对路”的,前者成了“好朋友”甚至“死党”,后者则成了“小冤家”甚至“仇敌”,或者原来还是“好朋友”后来成了“小冤家”,两个发小由此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相互间“不和熟悉人说话”,这样的情形有时甚至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有个叫“混个题型”的网友就说,他和同岁的堂弟与一个叫“小青”的女孩青梅竹马,他很喜欢小青,后来堂弟也喜欢上小青,于是他就“吃醋”,与堂弟闹掰了,尽管后来堂弟没跟小青“好上”,但他怎么看堂弟怎么不舒服。另一个叫“过马路的蛋”的网友也说,他与一个发小关系特好,初中时发小看上了班里的一个漂亮妞,他比发小长得帅,于是发小就傻里傻气地请他去帮自己“追”,结果可想而知,追着追着他就成了那漂亮妞的“男朋友”,发小从此与他们两个“绝交”。尽管若干年后,他们或许都已经“放下”,而且或许都会把这些糗事当段子说或者用来自嘲,但在迈过那个少年挖下的“坎”的若干年中,他们的内心一定还有一些挣扎与痛苦。自然而然,在他们内心挣扎、痛苦的若干年中,这些实质上只不过是一些“过家家”的发小间的糗事,或许就成了倔强的他们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诚然,让“发小”成为“记忆”的原因,还有很多,但我们觉得,上述三种是主要的。
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挫折,有了忧愁、痛苦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欢回忆、总结和反思自己走过的人生,也常常会想到发小,希望从中找到解决人生难题的钥匙,吸取人生健康的营养,获得人生前行的动力。是的,在今天这个充满梦想和可以实现梦想的时代和社会,我们前行,尤其需要“发小”的同行——
我们需要“发小”的那一张笑脸。
每个人的每个人生阶段都需要人生榜样,我们最初的人生榜样毫无疑问来自发小。少儿时代,在你的发小中,总有一些比自己优秀出众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受父母喜爱,受老师表扬,受“别人家父母”称赞,自然也就成为了你学习的榜样。每一次,他们被老师戴上小红花,被请上班里的讲台或学校主席台上领奖,被其他家长夸奖,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自信、自豪的笑容。那一张笑脸看起来就像花一样美丽,让你羡慕,也让你得到激励。特别是那些身世与你相同相似的发小,更会让你尊重与钦佩,更会激起你努力奋斗,比学赶超。因此,只要我们带上“发小”的那一张笑脸前行,我们就会时时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就不会迷失方向,就有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我们需要“发小”的那一双眼睛。
每个人的每个人生阶段都需要别人监督,我们最初的人生监督毫无疑问来自发小。少儿时代,你凭着某种优势欺负发小时,发小一定会向自己的父母或你的父母“告状”,让你得到应有的“惩罚”;你在学校在班里做错了某件事,一定会有发小特别是当班干部的发小去报告老师,让你“领教”校纪校规、班级班规的“厉害”;你在院子里、在村里、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如果违反了社会公德,一定会有发小向学校、向家长、向社区、向警察叔叔“反映情况”,让你甚至连同你的父母一起去“接受教育”。长大了,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你总想做到最好,总想做得不出任何差错,因为你总感到,“发小”那一双眼睛总还在看着你盯着你;你有时甚至会感到,你的全部奋斗就是给发小和他们的父母看的,你渴望得到的就是他们给你个“好评”。因此,只要我们带上“发小”的那一双眼睛前行,我们既会得到鼓励,也会受到鞭策;我们一路走下去,就会走不错方向,就会走得安心与踏实。
我们需要“发小”的那一双小手。
每个人的每个人生阶段都需要得到帮助,我们最初的人生帮助毫无疑问来自发小。少儿时代,你和发小一起玩积木,当你就要完成某个造型却还欠一块配件又够不着还不能松手时,发小会及时把最后那一块配件递过来,然后与你一起欢呼雀跃;你在校门前的摊贩那里看到一件心仪的小玩具想买下,但摸摸口袋还差那么几角钱,正当犹豫准备放弃时,发小会把买早餐剩下的那几角钱透底底地借给你,从而让你遂了心愿;你夜晚走路怕黑,晚自习后回家需要走过一段没有路灯的小巷,发小会自然地牵着你的手把你送到家门口,然后转身往回走再回自己的家……长大后,你蓦然发现,如今的社会,在各种诱惑各种利益冲击下,人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亲戚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疏远了;朋友之间有“人心隔肚皮”的嫌隙;同事之间有“职场如战场”的盘算;同学凑在一起,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比财富比地位比人脉;就连老人跌倒了、发生车祸了,也要在心里先问一问“该不该扶、该不该救”,疏离感简直无处不在。或许就在这些时候,你就会想起“发小”那一双小手,那一双真心、真诚、真情的手。因此,只要我们带上“发小”的那一双小手前行,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就不怕没有爱心,就不怕没有温暖,就不怕克服不了困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希望人生美好的初心。人生之路漫长而曲折,不管走到哪里走得怎样,但只要有了“发小”同行,我们的人生就会不忘初心趋向美好,至少,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走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