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护之我见

2018-11-22 18:06董莉清韩海涛
办公室业务 2018年9期
关键词:措施信息技术

董莉清 韩海涛

【摘要】本文从古今中外论述档案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同时研究了我国档案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档案保护;信息技术;措施

众所周知,档案是历史记录的真实凭证,其原始唯一性造就它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由此可见档案保护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档案保护是最大限度减少(阻止)外界因素对档案载体的破坏和影响,最大限度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进而更好地实现对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一、档案保护工作的古今中外对比

纵观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我们先后经历甲骨、青铜、石材、简牍、缣帛、纸张、胶片、磁记录材料、光存储材料等作为档案的载体,与之相对应的记录材料分别经历了墨水、油墨、复写纸、圆珠笔、铅笔、印泥、印台油、卤化银、磁粉、相变材料、染料材料等演化过程。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也先后出现刻写式、附着式、刻写附着式发展过程,而对档案保护工作技术的发展也是循序渐进的。

(一)档案库房。我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房发掘于商代武丁时期,包括祭祀、狩猎、农业、天文、军事等甲骨档案共计1.7万余片存放在窑穴中——档案库。供周王室专用的收藏皇家档案、文书及财物等天府宗庙,再沿用夯土结构,木骨泥墙的基础上,崖顶首用瓦片解决屋顶防水问题。同时周朝还设有太史府、盟府等专门用来管理档案的处所。汉王朝统治者较重视档案的收藏,出现专门由人工建造的石质结构皇家藏书室“兰台”以及秘藏重要档案的“石室”。人们开始利用石灰、黄土、砂子混拌作为防潮地面来“装扮”库房。西汉的石渠阁,是萧何为收藏从咸阳收集的秦代档案而专门建的档案收藏机构,四周用磨制的石块建成渠,渠中引入沧池水,充分考虑了防火防盗问题。而天禄阁、麒麟阁等均选用防潮隔热性能较好便于通风的木质楼阁式建筑。东汉的东观、宣明、鸿都等皇家档案库的出现,均体现了秦汉时期档案馆库建筑的先进性。唐太宗时期“任人唯贤”路线间接引入我国最早的人事档案库——甲库,用来保管唐代铨选形成的官员人事档案——甲历。甲库的产生直接服务于封建官僚政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由唐代甲库演化而来的宋代架阁库解决了当时纸张改进带来档案数量剧增及统治者对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的状态。北宋时期真宗建龙图阁、天章阁,英宗建宝文阁、显谟阁,徽宗建徽猷阁,南宋时期的敷文阁、焕章阁、华文阁、宝谟阁、宝章阁、显文阁等共建11座皇家档案库为我国档案史上重要建筑。明清档案库房的建筑水平与功能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洪武年在南京后湖小岛建立保管赋役档案黄册的后湖黄册库,为适应湖上空气特点库房东西相向,前后有窗,便于通风日晒防火。明世宗嘉靖十三年,仿照石室金匮而建的皇家档案库——皇史宬,又称无梁殿,全砖石砌成利于防火防震、殿内筑四尺高石台利于泄水防潮、墙体坚厚利于库内温湿度保持、东西两侧拱顶对开窗户利于通风。黄琉璃瓦顶,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小,利于屋頂防热。皇史宬是我国古代档案库房标志性建筑。为了适应生产力社会的发展,我国古代档案库房一直在变革,殷商甲骨窖穴、周天府、两汉兰台东观、唐代甲库、宋元架阁库、明清黄册库、皇史宬等展现几千年的库房悠久历史,为保证我国古代档案统一完整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我国档案馆建筑主要以《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馆址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源的下风向,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提倡“绿色低碳”是今后建筑的趋势,也是新时期档案库房建筑的指导思想。所谓“绿色”是指尽可能减少周围环境污染,不损坏档案及不会对档案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建筑材料选用新型无甲醛的墙体材料如将纳米氧化锌和纳米载银粉分别以适当的浓度混于基础涂料中刷于不同墙面、少用花岗岩作为地面主材。通过种植高矮参差的绿色植物增加库房外绿地面积,有效净化周围空气、调节温湿度、阻挡阳光直射抵御污染源。所谓“低碳”理念是指将对“碳”(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量降到最低。采用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双层墙及通风间层墙降低导热性、选用密封性好的双层门窗并在窗户上加贴太阳散热膜,此外窗户要小而少,东西向窗户透过的太阳辐射强度最大,故东西墙不宜设窗,屋顶增加隔热层。为缓冲外界对库房内环境的影响,库房与外界连接的过渡地带环廊密闭设计,在一些特殊房间可以设立风淋通道。库房内配有恒温、恒湿、自动感应照明、吸附过滤、空调、除尘、报警、灭火、监控等先进设备,通过合理控制档案库房温湿度,创造良好的档案保存环境,做到人防技防结合,保证档案安全。

外国档案起源于奴隶社会,起源地为古代东方。奴隶时期的档案从载体角度可以划分为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纸草档案、棕榈叶档案、羊皮纸档案、蜡纸档案、金属档案、桦树皮档案、木简档案九种。从内容角度划分主要有宗教档案、皇权王位档案、经济档案、军事和外交档案、法典档案、科学文化档案六种。奴隶社会存在的档案库如下:古埃及主要有法老档案库、宰相档案库、神庙档案库;古代两河流域主要有神庙档案库、王宫档案库、城邦档案库、王国档案图书馆;古代罗马主要有预言书档案库、贵族档案库、平民档案库、国家档案库、皇帝档案库,其中奴隶社会档案馆库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皇帝档案库。到封建社会时期。由于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国外档案的载体材料逐渐趋于统一的纸张化。期间出现多种档案机构,诸如:庄园档案馆、教会档案馆、城市档案馆、国王档案馆、社团档案馆、机关档案馆、殖民地档案馆,这些档案馆库掌握在统治者手中,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1789年法国档案工作改革揭开了世界档案史近代序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具有国家意义的综合性档案馆。1917年的十月革命揭开世界档案史现代序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期间档案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典型的库房如下:英国的档案库房一般不超过5层,为砖混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隔热,窗户全密闭式,轻微倾斜的长条形窗户设计可减少紫外线照射。房内采用日光灯照射,灯管外覆有双层滤紫外线涂料。房内装有控温湿度和防止灾害事故的设施。每层库房用防火门相隔,一旦发生火灾,保险丝连接的防火门自动关闭。库房的消防设施由烟火探测器、干燥度感应计、固定消防软管组成。发生火灾时烟火通风系统和消防脱险通道可运送档案。德国档案馆库房附有绝缘层和外包层,墙体厚度达到48厘米,房内有电脑控制的防火设备。瑞典的“花岗岩堡垒”设在地下17米深处,库房内中间通道有一条四五厘米宽的黄线,当无照明时黄线发出荧光照明出口,房内独立的供电供水系统,即使地面投放原子弹,地下库房也能坚持半年。意大利库房内设有温湿度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的报警消防装置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日本档案馆内配备齐全缩微机、高档中速复印机、热辊定影复印机、旋转式配页机、碎纸机等先进现代化设备。

(二)杀菌灭虫。我国古代一般采用天然材料或简单加工药物来实现对档案的保护,防虫霉药物一般可以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性三类,植物性防虫霉药物就是将具有防虫霉功效的植物叶片如兰草、芸香、烟叶、皂角等夹在书页中或放于盛放档案装具中。动物性防虫霉药物一般用麝香,矿物性防虫霉药剂是白矾和红丹,古人常用使微生物脱水致死的白矾作防霉纸或通过将四氧化三铅(红丹)溶液涂于档案封底制成红丹防虫纸。

具体细节如下:先秦时期以竹木为载体记事的简牍由于含植物纤维易受到害虫的侵蚀,主要有烟熏灭蠹和晾晒灭蠹两种方法防治档案害虫,其中烟熏灭蠹是我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科学驱蠹方法,标志我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的萌芽和诞生。汉代纸张的发明,使得书写记事的载体出现简纸并存的状态,出现最早的用黄檗汁加工的“潢纸”——避蠹纸,染纸避蠹的技术主要针对纸制档案防虫出现。此外,将兰草、麝香、烟草、荷叶等可以散发出气味的中草药放在档案柜里的“香气驱避法”及“翻晒法”是当时使用比较广泛的防虫方法。另外,由于佛教的传入“干扫法”的出现也是我国古代档案防虫工作中一种简易有效的重要方法。南宋出现将花椒辣椒等发散出辣气味物质浸汁入纸内直接驱虫的“以椒染纸”技术。古人也想到“用治”来驱赶害虫。诸如宋元时期通过放置有敞口、无盖的炭箱来限制蚁的活动范围。明末时期,广东南海采用红丹防虫纸,达到长期预防蠹虫的目的。纵观古人防虫霉经历,由于当时科技的不发达,“防”技术明显高于“治”技术,遵循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

进入近现代以后,在继承古代防虫霉技术的基础上,人们发明了很多物理化学法来预防杀灭档案虫霉。具体表现如下,物理方法:微波辐射杀虫灭菌;钴-60辐照杀虫灭菌;γ射线辐照杀虫;充氮除氧杀虫灭菌;高温与低温杀虫——温度高于或低于此限度时,虫霉的发育将受到延缓以致死亡,成功案例为马鞍山太白纪念馆善本书及南京博物院藏拓片保护。化学方法:利用有毒的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杀灭有害生物,常见的杀虫剂有砷素剂、氟素剂、环氧乙烷、溴化甲烷等。同时植物性防虫药剂的研发加强:香叶醇徐放抗霉剂、8489防虫杀虫剂、DA91多效杀虫灵、绿华牌中药防蛀防霉剂等新的中草药剂提高了防治虫霉的效果,降低药物对人体的危害。我们知道,纳米(1nm=10-9m)是长度单位,如此细小的尺度如果通过特定的技术设计,在纳米粒子的表面实现原子分子的排列组成,使其产生某种特殊结构,并表现特异的技术功能,例如通过在纸张中加入纳米碳酸钙形成“纳米无机纤维纸”或在纸张表面涂纳米氧化鋅等有效防止档案长霉以及有害光对纸的老化损害。此外,现代档案建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配备很多现代设备自动调节档案库房的温湿度,很好地达到防治有害虫霉的目的。

国外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尽可能延长档案寿命。法国档案馆提倡使用物理方法,避免使用化学方法对档案人员带来危害,要求进馆前的档案需进行去酸处理用中性卷夹捆之后上架排列。英国的温度为海洋性气候不利于档案虫霉生长,但是驻外机构的档案进馆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整个消毒过程均为自动控制。西班牙档案馆利用熏蒸罐对小批量档案进行杀虫去霉,同时借助冰冻杀虫机或采用薄膜熏蒸法对大批量档案进行虫霉防治。日本档案馆利用SK型真空箱的熏蒸机,箱内流入EKIBON气体将所有进馆的文件进行6小时熏蒸后保存。

(三)档案修裱。伴随锦帛、纸张成为档案载体后出现了档案修裱技术。所谓档案修裱就是运用修补、托裱的方法,以浆糊为胶黏剂把选定的纸张补托在档案原件上,以此恢复档案原件延长档案寿命。出土的战国人物御龙图帛画上横边有一根系有棕色丝绳的细竹条,体现古人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可被认为是修裱技术起源的宝贵证据。可以说汉代造纸术的出现为档案修裱技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条件。南宋《论书表》将档案修裱技术上升为理论高度,书中对浆糊的制作、防腐、纸张、去污、修补和染潢都有记载。第一部修裱技术的理论专著是唐朝张彦远的《论装背辕轴》,系统总结修裱技术经验教训使修裱技术走向理论总结阶段。宋朝的修裱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准,同时理论研究也非常突出,如陶宗仪《南村缀耕录》中提出科学划分修裱工艺的“裱褙十三科”,将装裱技术整套工艺划分为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结合的科目。周密的《绍兴御府书画式》和元朝王思善的《装褫定式》促进修裱技术标准化。明朝周嘉胄的《装潢志》及清朝周二学的《赏延素心录》反映当时修裱技术的全面总结的成熟。

现代档案修复技术的趋势是朝着多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运用修补、托裱和整修等传统技法,对纸质档案修复。(2)沿用古代传统工艺,结合修裱机、补洞机等自动化机械修复纸质档案。具体如下:安徽省档案馆研制出档案修裱机、字画装裱机,使我国传统的修裱工作进入机械化时代。纸浆补洞机可以避免胶黏剂对档案的影响,实现虫蛀档案的现代化机械修复。丝网加固技术是为解决两面有文字且不能用传统托裱技术修补脆弱纸张及字迹遇水渗化加固档案的一种应急措施。加膜(热压加膜法、溶剂加膜法、真空镀膜法)加固法是在脆弱纸张的两面各加一层树酯薄膜以提高纸张强度的修复法。沈阳市档案馆采用现代热复合技术选用新型黏合剂、半透明薄膜与破损档案三者压合在一起的修复方式解决单页双面字脆变档案、碎片档案及底图无法修复的特殊档案。现代生物科技与传统揭裱法相结合的生物酶技术通过催化分解档案砖中的黏结物从而修复档案。此外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研制出纳米纸质文物保护剂FC-100胶液,实现对严重破损档案的有机修复。陕西省档案局李玉虎通过在档案纸盒中渗透非挥发性的无机材料研发出多功能环保档案盒,同时在修裱所用的浆糊中加入碳酸氢钙使浆糊呈现碱性,在修复档案的同时中和了容易导致档案纸张老化的酸性物质。(3)用物理、化学、数字化的现代方法修复以胶片、磁带、磁盘、光盘为载体的现代新型档案。纵观上述三种修复技术目的均为去除不利于档案载体耐久性的因素,提高档案载体的强度或转移档案载体延长档案寿命。

国外档案保护修裱技术如下:英国档案馆采用压膜、托表、封套、丝网加固、纸浆修补及对单页文件采取硫酸镁去酸法等实现档案的修复。西班牙档案馆配置了生化物理实验成套设备、纸张纤维素检测仪、纸张老化测量仪、纸浆修复机等,利用纤维干式法(配制纸浆、加压、干燥、薄膜加固等程序)的修复机进行纸张修复。意大利档案纸张修复主要有托裱(防虫人造胶做黏合剂)、纸浆修补、薄膜加固(在透明薄膜上涂层四氯乙烯溶解的白色晶体溶液,晾干后将薄膜铺在文件上用压力机压制)。美国档案馆应用巴罗修复法对档案纸去酸处理,利用光电子扫描器进行档案修补。此外醋酸纤维素胶纸和绢丝层用来保护损害纸张。加拿大档案馆利用反射紫外线、反射红外线照相法等恢复褪色字迹档案。丹麦、冰岛等国家档案馆利用纸浆修补法(通过将纸浆放入文件和丝状薄网膜容器里,刷平文件吸收水分后垫透明膜,加压后刷胶黏剂而成)、液相去酸法、薄膜加固法(用日本生产的一种薄棉质纸铺在文件上,涂一种黏合剂加压使棉纸与文件结合在一起加固文件)等修复档案。印度档案馆研制出一种修复已干枯裂的棕榈叶技术,通过将棕榈叶放入盛有甘油的热水浸泡后用酒精和甘油去污,接着用适当的面粉浆糊修复后用聚酯酸乙烯酯溶液覆盖棕榈叶达到修复作用。

(四)档案法规。古代法律体系属于民刑不分诸法合一的状态,没有专门的档案保护法规,在国家法典《吏律》《刑律》《职制律》和《盗贼律》中涉及档案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如《周礼》中“掌邦国及万民之约剂”,约剂指档案体现当时的档案法规。西周开始出现副本制度,通过利用重要档案的副本保护留存至今的大量古代档案。古代档案法规的标志应是战国人李悝的《法经》,为各朝立法起到借鉴作用。秦朝的《秦律·内史杂》阐述对文书档案防火防盗的规定。两汉时期注重對文书档案法令的制定,诸如萧何的《九章律》《汉书》《上计律》《汉律摭遗》等体现当时统治者为巩固自己政权对档案的保管偷盗及违反档案保密制度的处理规定。档案法规在唐朝进入全面发展,这期间将档案防盗与毁坏的制度思想列入国家法律范畴,《唐律疏议》与《唐六典》对造假、泄密、文书起草者的保密制度及对其遗忘差错的惩罚更加具体严密,同时规范了档案的统计制度。宋元时期档案立法以前朝法律为基础,再根据本朝的需要,加以损益而成。此时立法处于成熟定型阶段,南宋谢深甫的《庆元条法事类》是我国古代档案法史上的里程碑,创立宋朝档案法规的新格局。元朝何荣祖《至元新格》及之后的《大元通法》和《元典律》均体现公规、管财、盗窃等档案立法,规定入库档案的封印制度,当面交卷周年交案制度及创立照刷磨勘制度提高档案保护。明朝的《大明律》《大明会典》及清朝的《大清律例》《大清会典》等是集历代档案法律精华为一体,去其糟粕高度发展的法规,从档案收集、鉴定、整理、保管、销毁保密等每一个环节都有详尽的规定。

近代的《总统府收发处通告》《内务部颁发公文程式咨各部文》等法规对封建落后的文书档案工作进行改革,成为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档案法规分水岭。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首次要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集中档案管理制。档案事业的特色之一

《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独创党政双重领导档案工作的新型管理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档案修裱技术规范》等出台更加规范了档案法规。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保密条例》《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法规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保护,通过利用信息加密认证、防火墙、漏洞扫描、入侵检测信息安全技术来保护电子档案的真实合法性,避免恶意破坏、伪造、窃取等不良后果。

国外档案法产生于近代,法国颁布的《国民议会组织条例》和档案馆的成立开启世界档案法规建设新时代。第一部专门档案大法《穑月七日档案法》为资本主义档案法规树立典范。随后荷兰颁布的《档案工作改革法》为第一个资产阶级档案法规。英国《关于建立公共档案馆的法令》、瑞士《联邦档案馆条例》、芬兰《档案馆工作条例》、意大利颁布《关于档案工作的法令》《关于国家档案馆建设原则的指令》、瑞典颁布《国家档案馆条例》、比利时《全国档案馆网法规》、丹麦《档案法》等先后颁布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法规,可见各国逐步走上依法治档的轨道。进入现代,伴随十月革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改革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省档案全宗条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关于档案保管和销毁制度的法令》等列宁档案法令颁布开启了社会主义档案所有制,出现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档案法规并立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档案专业实践化,国际档案理事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开展档案法规理论研究,诸如:《示范档案法草案》《世界科学情报系统的准则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际标准对档案管理和文件管理的适用性研究报告》《关于档案移交的双边和多边协议和公约的范例》

《国际组织文件档案鉴定:研究与准则》《私人档案的保护和管理》,同时一些国家开始重修档案法规重新颁布《国家档案馆法》。鉴于目前电子文件的管理有着不同于纸质档案的特点,对电子文件的立法建设也纳入法治的轨道,如规范数字化格式存储压缩的国标《电子成像—电子图像管理的最优格式设计》《文件管理—电子存储信息—可信可靠性推荐方法》《电子成像—办公文件黑白扫描用测试标板》等作为多国档案数字化的依据。同时各国针对电子档案的可性度、保管、销毁等管理出台不同法规,诸如美国《第20号通用文件保管期限表—电子文件》规定不同用途的电子档案的保管处置规则,加拿大

《作为记录证据的电子文件》明确电子档案的可信认定标准,澳大利亚《通用处置授权规范—完成复制、转化、迁移的源文件》明确源文件的销毁、复制、转化过程中生成副本等管理规则。

二、档案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虽然我国档案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国情地域的发展状况不平衡,很多配套条件不完善。

(一)物质设施。档案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性工作,现实的荣耀光环很少顾及档案工作人员,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地位、待遇、前途并不理想。高校档案学专业属于规模较小的边缘化的专业,上级领导的不重视使得这个边缘化专业更弱势。此外由于资金缺乏,档案保护技术实验室建设力度不够,多作为摆设的设备多年没有更新。鉴于此,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向上级争取经费支持,通过举办档案展览、报告座谈会,开展学术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文件汇编引起领导重视加强该边缘学科建设,从而为已有设备的更新和最新的档案保护设施购买创造有利的物质前提。同时通过自主研发或购买最新档案信息系统,为利用者提供自动检索、在线阅读、电话网络咨询、缩微打印等远程服务从而得以保护档案。

(二)技术结构。虽然档案学专业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但至今没有培养从事档案馆馆藏保护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制约了档案保护技术工作发展后劲。如今档案保护工作者多为非档案专业毕业,沿袭一些老方法进行档案的保护。由前文可知档案保护技术是一门集历史、法律、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一体的文理兼容的学科,需要多元、动态交叉学科的专技人员胜任。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增加研究队伍力量,契合重视档案学专业性的基础上同时珍视其他专业广泛性的“求精求广”多元化人员结构发展趋势。比如超短脉冲的激光产生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发现新的物理化学规律提供途径,飞秒(1as=10-15s)、阿秒(1as=10-18s)激光的产生人们可以观察到原子内部电子的跃迁振动弛豫,分之键的断裂与重组,可以实时观测分子内原子的运动,跟踪并控制分子化学反应方向和生物化学反应中基元过程,如果将原子分子与强激光场相互作用技术应用到档案保护载体及涂层的研制上,可以从机理上人为有选择将有害虫霉分子断键达到保护档案目的,而这一例子也显示了我们物理化学生物交叉保护档案的特性。同时通过加强对年轻人学历能力的再教育提升,基层干部的发展呈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趋势,这样既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升职机会,又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调动工作积极性,使枯燥无味的工作处于生机勃勃的良性状态来满足不断发展的档案保护的需要。此外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学习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使得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走得更远。

(三)管理制度。一直以来,档案管理部门贯以“重保管轻利用”的理念,“我等你来”“你来我给”原件及复印件的沉闷封闭被动利用局面。我们可以应用大数据理念,从思想上改变管理制度,变死档案为活信息。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可以推进档案现代化建设,将手稿、录音、录像、绘画、服装等各类型档案转化为数字格式,应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技术挖掘出不同档案需求用户的行为习惯、喜好、信息领域等从而更好地为之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检索、共享(涉密信息除外)、交流等组建个人数字档案馆,转化各类数字化电子档案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利用网络工具变信息孤岛为一个实现共享交流的平台,使用户在不受时间、地域和文件数量的限制通过网络查阅利用开放档案。例如通过建立符合中组部要求的人事档案系统,形成省市、县级、区级、乡级的四级联网, 从而规范引进调出人员的信息一致,避免繁琐的重复建立数据的无用功而提高工作效率。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时代,纸质档案安全防护的同时要注意对电子档案信息加密安全,通过加密算法实施的保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审核技术、访问权限控制技术等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呈现给每位充分享受档案信息服务的用户一个安全的档案信息平台。

此外由于档案安全面临的突发性事件、技术风险、自然灾害等风险多样性,须由多部门与档案部门联手建立档案安全应急管理协调制度,共享应急管理数据库,对相关数据实时动态管理,实现跨平台、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预案,全面促进档案保护。

三、结束语

我们分别从古今中外对档案库房、虫霉防治、修裱、法制等方面阐述了档案保护工作,面对我们档案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档案保护工作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借鉴古人及国外的宝贵经验,同时需要利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探索创新,为档案的延续与保护发展作出贡献。

档案保护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性工作。想把档案保护工作做好,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档案人员长期坚持奉献,需要社会各界增强档案保护意识及配合支持档案工作。档案保护工作不仅是每个档案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更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保障。

【本文为天津教育信息化“十三五”项目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子项目(项目编号:HZ17-303-124A)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智慧档案馆服务策略研究(2016-X-07)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麻新村.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思想探析[J].北京档案,2005 (11):12-15.

[2]赵咪咪.我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D].苏州:苏州大学,2010:11-21.

[3]黄霄羽.外国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20-283.

[4]黄霄羽.外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221-307.

[5]封霄.档案保护中的化学问题[J].化学教育,2010(4):6-8.

[6]杜道远.中国古代档案管理思想研究[D].鄭州:郑州大学, 2006:24-49.

[7]黄昌瑛.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发展历程[J].兰台内外, 2006:60-62.

[8]成蹊.追本溯源—中国档案文化内核摭谈[J].档案学通讯,2016(4):9-12.

[9]刘芳.中外档案数字化政策比较与启示[J].浙江档案, 2010(10):26-28.

猜你喜欢
措施信息技术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